(新宁崀山医院 湖南邵阳 422700)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分别为呼吸内科治疗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咳嗽消失时间,喘鸣消失时间及高热消失时间的比较结果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内科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方法;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喘息,气短,咳嗽等不良症状。患病后患者极易并发呼吸衰竭,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故在患病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常规的治疗手段仅可暂时缓解患者不良症状,疗效一般[1]。本文主要研究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现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入组患者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入组患者有直系亲属陪同,亲属及患者自身熟知本研究,自愿参与,可有效回答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研究的相关问题,除本病外无其他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沟通交流无障碍;排除有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难以顺利开展,不愿配合治疗或参与研究,中途转院或死亡的患者[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后方开展本研究。
1.2治疗方法 设定一个疗程的时间为8周,在实施相同的护理干预及常规吸氧吸痰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所用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茶碱制剂等药物,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纠正痉挛。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以无创呼吸机治疗,调节呼吸机的吸气压,呼气压及氧流量分别为8-12mmHg,4-12mmHg,4-7L/min,持续使用,在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后停止使用。使用呼吸机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1.3观察项目和指标(1)治疗有效率:显效:各种不良症状完全消失或有显著好转。有效:各种不良症状较之前有所好转。无效:各种不良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患者死亡。(2)观察患者各项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具体有:咳嗽消失时间,喘鸣消失时间及高热消失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软件。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十分常见[3]。患者因为肺组织病变,自主呼吸困难,常规治疗只能缓解患者部分不良症状,不能长期改善患者不良症状。近年来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逐渐趋于完善,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以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4]。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潮气量及氧合状态,有效改善呼吸肌状态,纠正pH值。且在治疗期间也不会损伤患者气道组织,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好[5]。值得注意的是,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患者易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后续脱机困难,医护人员需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针对性护理工作,以免后续出现脱机困难,患者舒适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呼吸内科呼吸机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接受单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内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各种不良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内科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症状,预后更好。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因为纳入的样本较小,所得结论的说服力可能不足,期待临床未来开展大样本研究,得出说服力更强的结论。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内科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参考文献
[1]蔡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8):1056-1057.
[2]董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7):111-113.
[3]肖玉琴,徐桂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2):74-75.
[4]刘瑞敏,刘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6,(30):1,47.
[5]雷建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7,(28):117-118.
[6]齐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观察[J].医药前沿,2015,(7):239-240.
论文作者:李益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内科论文; 疾病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症状论文; 不良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