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病害防治_斑节对虾论文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病害防治_斑节对虾论文

斑节对虾的病害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虾论文,病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防病原则

在高密度精养中,由于养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可由人为加以控制,因此对一般的非病毒性病害应以改善养殖环境即池塘微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而不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对养殖群体而非个体而言,生态环境的调节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

对病害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即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积极预防;如果需使用药物则选择渐和性药物而不用刺激性药物,使用其有效用量的下限而不用上限,尽量避免由于用药造成人为紧迫因子。

细菌病

常见的细菌病有烂眼、红腿、断须、烂尾等,多由孤苗侵入虾体引起,发病虾池一般在不同程度上有放养密度大、池底恶化、水质不良、溶氧不足等现象。细菌病虽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如不及时治疗,会降低成活率以及影响生长速度,严重时可能诱发其他病害,形成二次感染。

防治措施主要是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增加池塘底部溶氧量,合理投饵,避免残饵在池底腐败。药物治疗可用二氧化氯1~15PPm或用漂白粉05~10PPm泼洒,严重时可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3~5g/kg连续投喂一个星期,效果较好。

纤毛虫病

常见的有钟形虫、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等,当这些生物大量附着在虾壳上时,可见到甲壳上有一层绒毛状附着物,影响虾体正常脱壳生长,严重时大量附着在鳃丝上,直接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容易引起死亡。

发病池塘多为水质不良,有机物含量过高,池底恶化,因此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放养密度及适量投饵。一旦发病,轻微感染可通过持续二至三天换水减缓病情发展,或使用茶粕10~15PPm泼洒刺激脱皮后适当换水排出病原体,严重时可使用15~20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用药后一般不要大量换水,以免刺激过大引起应激反应。

黑鳃病

引起黑鳃病的原因较多,多数情况下是由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引起的,初期鳃部呈黄褐色,逐步变红变黑,直接影响正常呼吸。由于黑鳃病发病原因多种,鳃部黑色化只是其表现形式,本质上并非单一疾病,因此在防治上应首先确定发病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由于环境不良引起的可通过大量换水来缓解,如果是由于细菌引起,可用二氧化氯1~15ppm药浴,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氯霉素3~5g/kg连续投喂一个星期治疗。

病毒病

病毒病是养殖中引起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害,其中白斑综合症(WSSV)目前正处于流行期,是近几年严重威胁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由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较少,尚无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在实际生产上只能通过间接手段降低发病率。

一般认为目前市面上的苗种在不同程度上已带有白斑病毒,在虾体状态良好、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毒粒子呈隐性状态而不表现出毒性,一旦环境条件恶化或虾体体质减弱,则可能诱发病毒粒子在体内大量增殖而引起虾体死亡。死亡个体被残食后通过水面感染途径引起全池大量死亡。

因此在实际生产上对病毒病的预防措施可通过加强对紧迫性条件的控制管理原则来实现,具体操作上首先应避免过高密度养殖,引起池塘环境条件恶化,在日常养殖管理上应避免由于大量换水及使用刺激性药物造成人为紧迫因子,同时调节适当的ALK值来维持PH值的稳定。在养殖中后期适当调低PH值在82~85之间而不使池中的NH3-N表现出毒性。

标签:;  ;  ;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病害防治_斑节对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