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_周金花

CRT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_周金花

周金花

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复合手术部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顽固性心衰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CRT治疗的35例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3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等心理状态明显缓解,能较好地配合手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指导,科学的护理和及时的判断是CRT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围术期;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有很多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为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开创了新途径,多项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CRT治疗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CRT在传统右心房、右心室双心腔起搏的基础上增加心室起搏,按照一定的房室间期和室间间期顺序发放刺激,从而实现正常的心房、心室电激动传导,以改善心衰患者心脏不协调运动,恢复房室、左右心室和左室室内运动的同步性。CRT联合优化的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轻中度心衰患者的住院率,改善其心功能[2]。但是由于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手术病人心功能差,因此对护理工作要求相对较高。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为35例患者进行了CRT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56.3±13.7岁。其中缺血性心肌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各28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20例,Ⅳ级15例;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35.7±15.2ms。心脏超声示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D)69.4±11.0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5±9.0)%。静脉抽血检验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15600±6700pg/ml。所有患者病史2~13年,均经药物系统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具备接受CRT治疗指征,无手术禁忌。

1.2 手术方法 在导管室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制作起搏器囊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依次送入右室、右房、左室电极,左室电极根据冠状静脉窦造影结果置于左室侧支或侧后支,电极植入方法参考文献[3]。测定各参数满意后固定电极,将电极与起搏器相连并埋置于囊袋中。

1.3 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所有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后1、3、6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由Ⅲ~Ⅳ级改善为Ⅰ~Ⅱ级,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提高,同时常规心电图显示QRS波时限变窄,心脏超声心电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复查NT-ProBNP降低。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心衰患者长期气促,药物疗效差,生活质量低,CRT是一项新的治疗手段,患者对它的认识不足,术前常存在一定程度地顾虑、焦虑,甚至于恐惧,因此在术前医生和护士要及时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耐心介绍CRT的疗效、本科室的先进技术实力及仪器设备、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所需时间,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其认知结构并主动配合治疗。提前对患者做术中配合及放松技巧训练。指导患者如何作深呼吸和肌肉放松,对手术引起的疼痛和体位引起的不适提前作好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疼痛阈值起到镇疼作用[4]。术前2-3d帮助患者训练平卧位床上进食、排尿排便,以适应术后需要。另外,CRT治疗费用昂贵,使患者常常担心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此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家庭经济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和疏导工作。

2.1.2完善各种术前准备

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及纠正心衰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根据心功能,间断或持续低 流量吸氧,卧床休息,改善心功能,尽早达到手术要求,完善各种术前检查,包括各项血液生化常规传染病,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 X 片,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心功能状态为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评估对比。

术前1天作备皮准备,包括双侧颈胸部、腋下手术部位备皮,术前4小时禁食、禁饮、以免术中呕吐。术前一晚使患者有良好的睡眠,情绪紧张者服用安定1~2片助入睡;床旁常备除颤仪及抢救物品等,持续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入导管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2.2 术中护理

2.2.1心理护理

在导管室手术期间患者局麻清醒,护士要做好解释、安慰、鼓励工作,以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手术耐受力,积极配合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中分离起搏器囊袋、造影等重要环节,提醒患者注意配合。告诉其手术的进程,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

2.2.2常规护理

吸氧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去枕平卧位,手术时间持续约2~3小时,有时更长,对于心衰病人来说此体位会加重胸闷气短症状,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可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血氧饱和度监测可以判断患者的氧供情况。控制输液滴速限制入水量。注意观察心电监护情况,警惕室速室颤的发生,准备除颤仪于备用状态。

2.3 术后护理

2.3.1心电监护

患者返回CCU病房后需行床边心电图检查。遥测心电监护以了解起搏情况,观察有无电极脱位、阈值升高等异常,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急查心电图,及时处置。出院前需复查心脏超声、胸片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注意与术前EF、QRS时限进行比较。

2.3.2卧床与体位

术后患者需卧床48~72小时,术侧肩关节及上肢制动。由于心室导管电极末端位于肌小梁内及冠状静脉内,结合血流动力学分析及金属重力和克服血流浮力的影响,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严禁右侧卧位,防止电极脱位[5]。其他肢体活动不受限,避免因卧床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

2.3.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CRT 并发症主要分为操作相关并发症、硬件相关并发症及程序相关并发症等几类[6]。大体上包括气胸、血胸、穿孔、囊袋血肿、感染、电极移位等。其中血气胸及穿孔多在手术时引起,与患者的配合及手术操作者的技术等有关,比较少见。术后电极移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7]。近年,随着电极制造工艺的改进,现多采用翼状电极尖端植入右心室后能稳固地嵌入肌小梁、电极脱位的发生率极少。我科植入 CRT 的患者,指导其术后3天卧床休息,3天后术侧上肢只能在45°范围内活动,不能过度上举及外展,术后6 周内避免抬举> 2.5kg重物,本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电极脱位。同时加强切口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处敷料情况,切口定时消毒更换敷料,用 0.5kg 沙袋压迫止血6-8小时等措施。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血肿、感染和电极脱位。

2.3.4疼痛护理 患者术后易发生伤口疼痛,可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物,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减轻疼痛,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2.3.5术后饮食指导

术后嘱患者进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切口愈合。无糖尿病的患者应多食水果、蔬菜,血糖高的患者可多食蔬菜与低糖水果,预防便秘。如患者出现便秘,可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灌肠,以免用力排便引起电极脱位。本组另有2例患者由于不习惯床上排尿,术后出现尿潴留,给予留置导尿,3天后下床,拔除尿管。

2.4出院后随访及程控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出院指导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监护能力,防止意外[8]。指导内容主要为:(1)嘱患者和家属在 CRT 植入后 1、3、6 个月各随访 1 次。内容包括NYHA 心功能分级、ECG、心脏超声、6min 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及术后起搏参数优化等。(2)尽量减少上肢活动,避免电磁干扰。(3)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4)随身携带 CRT 植入卡,卡上有患者信息如遇危急情况便于其他医务人员等了解 CRT 植入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5)教育患者和家属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

3 小结

研究表明,近30%的晚期心衰患者伴有心脏电传导异常,这些电传导异常反过来又引起心脏机械功能的异常,进而加重心衰[10]。慢性顽固性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非手术治疗方法,植入 CRT,可减轻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本组35例心衰患者接受CRT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良好的护理措施是取得上述效果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 CRT 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前应作好患者评估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指导患者配合,作好医,护,患三者密切合作,术后加强心电监测、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并进行随访指导,关注患者CRT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CRT植入患者的护理水平。准确、全面和及时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实施CRT植入术的患者获得预期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程中伟,方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6):540-543.

[2]邹彤,杨杰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新指南要点及进展[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8):538-542.

[3]王景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起搏电极置入及注意事项[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4):287-290.

[4]庞静.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55-2157.

[5]邱少花,范云兰,吕晓玲.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RT/CRT-D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45-147.

[6]邵爱英,张晓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4-8.

[7]谷惠敏,顾明,冯振,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所遇问题及并发症的处理[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3):208-210.

[8]王 鑫,王琚楠,杨东辉,等.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随访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3):472-473.

[9]华伟.心脏再同步治疗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90-93.

附:致编辑,由于CRT是高端的小众三腔起搏器,所以病源比较少,地市级医院每年更是难得有一台CRT手术,本人觉得更有总结的必要和价值

论文作者:周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CRT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_周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