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2冻存使脑疝样发生转变当颅脑受损严重时会产生枕骨大孔疝和小脑天幕疝。研究表明,尸体在经过长时间的冷冻后脑组织容积不但扩大,在尸检过程中会察觉枕骨大孔、脑扁桃体陷入小脑天幕切迹,产生压迹,会误认为是死者生前所致。所以,冷冻尸体后察觉脑疝样发生变化,要关注是否是鉴别因素。死者死前产生的脑疝会有颅内血肿、脑水肿造成的颅内高压,脑组织存在淤血、水肿、大脑中线移位。冷冻发生脑疝样变化,没有任何生活反应,冷冻产生的脑疝样变化分布多为双侧性和对称性。1.3血红蛋白对尸体血液颜色的影响冷冻后的尸体身体中红细胞会大面积溶血,体内组织的血红蛋白被晕染,所以冷冻过后的尸体不能判断死者生前是否存在溶血情况,容易诱发溶血症状的有发热、烧死、甲基苯丙胺中毒等。针对短期死亡的冷冻尸体,当尸体解冻以后身体会呈现非腐败性四肢静脉网,因为氧合血红蛋白处于低温环境下很难进行分离,尸斑、尸体血液颜色呈鲜红色,要和一氧化碳中毒、氧化物中毒的鲜红尸斑进行区分。2.死后生物化学鉴定的影响死后生物化学泛指利用尸检体液生化指标,判断死者生前各项功能状态和病理生理的全过程,是法医病理学判断的协助方法,很多病理学专家都极为重视。现阶段,国外先进国家所鉴定的血液死后生化指标是心包液、轻微溶血的血清样本。首先,经过溶血后的高浓度血细胞内鉴定出有待测物质渗出,导致血浆分析物浓度直线上升,亦或者血细胞待测物浓度同血浆相比偏低,裂开后诱发稀释效应,分析物浓度持续下滑。其次,血红蛋白严重扰乱光密度。最后,部分血细胞严重扰乱化学反应与抗原抗体反应。现如今,死后生物化学指标是法医病理学鉴定最常见的方法,比如肌酐血尿素氮、肌酸激酶、N末端-B型脑钠肽都会被溶血困扰。在鉴定苦味酸法时,将血红蛋白融入到强碱性苦味酸液体中,随即产生碱性血红素,盖住了反应生成物光密度的上升,出现干扰现象。在鉴定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时一般选择荧光免疫法,血细胞尽管未出现肌酸激酶,然而会受血红蛋白中抗原物质和肌酸激酶抗体产生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导致肌酸激酶数值直线上升,降低了数据的精准度[3]。所以,为了防止冷冻后的尸体被材料浸染,是死后生物化学研究的重点内容。3.其他冷冻保存的尸体在被解冻以后尸僵所呈现的状态基本好转,但是针对解冻后的尸僵需要法医病理学的深入判断。对于平时的案例来讲,经常看到尸体皮肤呈现较小的伤口,比如表皮剥脱。经过冷冻保存之后,这些伤口越发清楚,研究证实,和尸体冷冻后引发的组织缩水、有形物质沉积密切相关。结语综上所述,冷冻保存尸体可以维持尸体的新鲜度,由于一些尸体不能马上完成尸检,所以通过冷冻来保存尸体,从而为法医尸检提供便利。然而颅骨骨折、组织血红蛋白浸染等情况对法医病理学鉴定带来严重困扰。冷冻之后产生的溶血,会直接影响死后生物化学发展。所以,法医病理学研究人员要全面斟酌尸体情况、挑选最佳的存储方式,加大尸体存储模式的创新力度,以降低尸体低温保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参考文献[1]沈肖.尸体冰冻致颅骨骨折的案例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8(S1):80-81.[2]黄勤,李杰.综合分析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7(7):149-151.[3]张晓翀,赵怡岚.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30):177-178.
论文作者:乐永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9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尸体论文; 颅骨论文; 法医论文; 病理学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激酶论文; 组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9月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