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吴静静1,韩猛2

1.淄博市张店区妇幼保健院 255000;2.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 255000

【摘 要】目的:研究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胃息肉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为4.44%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玩息肉完全切除率为82.22%,观察组为100%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息肉患者高频电凝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提升息肉完全切除率。

【关键词】胃息肉;无痛胃镜;高频电凝切除术

借助内窥镜检查,观察到胃黏膜异常病变,出现凸起状乳头组织,胃腔宽基底发生良性隆起病变,称之为胃息肉[1]。此疾病发生前期并无明显症状,临床上检出率较低,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胃息肉检出率为5%左右。胃息肉属于良性病变,萎缩性胃炎、腺体过度增生都会诱发胃息肉,因此检查出息肉后必须尽快治疗,避免良性息肉向恶性变化。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息肉比较先进的方法,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患者发生穿孔、出血等症状几率明显降低[2]。本次研究重点探讨高频电凝切除术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取范围为2017年8月-2019年2月,将随机抽取的90例胃息肉患者分组研究,采取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76岁,平均(42.36±3.1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1~77岁,平均(43.25±3.47)岁。两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采用常规胃镜下切除术,本次研究患者胃息肉在2cm以上,选取分块电凝治疗,将常规胃镜深入患者病变部位,分成几块分别切除,然后消毒、止血完成手术。观察组给予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操作如下:取仰卧位,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实施麻醉诱导,麻醉剂由丙泊酚(2m g/kg)+瑞芬太尼(0.5μg/kg)混合配置。手术期间静脉滴注阿托品、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效果。将无痛胃镜置于胃部探查息肉位置、大小,将息肉用高频电凝电切器套住,通高频电流实施息肉切除,行电凝止血。手术期间对患者血压、脉搏等指征严密监测,防止患者出现异常反应。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术后发生腹痛、出血、穿孔并发症例数,统计息肉完全切除例数,计算手术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0.0分析,()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为4.44%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玩息肉完全切除率为82.22%,观察组为100%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胃息肉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患病后会出现腹胀、腹痛感觉,严重者会发现厌食、恶心感。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常规胃镜下切除术逐渐被淘汰,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其以无痛、创伤小、止血快等优势受到患者、医院的大力欢迎。

常规胃镜下切除术多采用表面麻醉,患者易发生哽咽、呛咳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应激反应剧烈,行圈套操作困难,延长手术操作时间,不利于手术效果的提升[3]。若患者有心血管、高血压,采用常规胃镜检查会诱发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致使血管扩张,易诱发呼吸困难、冠状动脉痉挛等不良反应。

较之常规治疗,无痛胃镜检查采用的是丙泊酚、芬太尼混合麻醉,起效快,检查期间患者不会产生剧烈痛感。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使用在胃息肉患者中疗效显著,其优势表现为:麻醉效果理想[4]。血管活动中枢受到药物强效抑制,交感神经传输中断,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快速下降,患者血管被扩张。心肌在丙泊酚影响下,心肌舒张功能受到抑制,负性肌力效应良好。麻醉后患者心率、脉搏等指征下降到最低水平,仅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应激功能下降,切除息肉过程中患者痛感不明显,脑卒中、心绞痛等并发症极少出现;手术质量高[5]。采用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迅速,电凝止血能力强,手术时间短且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在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高频电凝切除术,患者息肉完全切除率为100%,远高于对照组息肉完全切除率为82.22%(P<0.05),可见此手术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二次手术几率。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为4.44%远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无痛高频电凝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下降,有效减小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给予胃息肉患者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其优点是微创、无痛,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谭娟,彭波,习隽丽,等.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在胃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的疗效观察[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8,30(4):218-221.

[2]夏满奎,贾婷婷,邹晓平. 常见上皮来源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内镜管理[J]. 中国临床研究,2018,31(5):698-700.

[3]陈春燕,朱海杭. 胃息肉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8,24(3):543-547.

[4]俞媛洁,谭诗云. 老年人单发胃息肉的病例特点与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v.27(5):50-53.

[5]姜跃红. 高频刀治疗胃息肉患者症状体验和需求的实质性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1):125-127.

论文作者:吴静静1,韩猛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吴静静1,韩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