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好在共建,贵在坚持——“未冕之王”——三明创建“文明城市”三十年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论文,之王论文,三十年论文,文明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明,闽西一座地级市,地处福建与江西交界的山区中,不为许多人熟知,但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三明却有着“文明摇篮”地位。
“精神文明”的发祥地,“文明城市”的首创者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刚停止了混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强调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社会的中心不再是“阶级斗争”,人们的注意力转到生产上来。但当时,整个中国百废待兴,除“四化”外,社会建设、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各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彼时中国大多数城市,房屋破旧,设施落后,环境脏、秩序乱、服务差(简称“脏乱差”),市民生活不易,百姓多有不满。
1982年2月,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宣部报告,在全国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这是大乱之后建设新的美好生活的创举,得到群众的欢迎,但也有地方认为无关生产,当作一阵风应付一下。然而三明却把它当作一件大事,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
1984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市召开
三明本无此地名,六七十年代一些工厂落户闽西山区这块地方,逐渐形成一个城市。先有工厂后有城市,使得三明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管理不完善,“脏乱差”的通病同样很重。三明与其他地方领导的想法有点不同,不只抓生产,而且特别关心群众生活,表示要当好市民的后勤部长。中央提出搞“五讲四美”活动,正中他们建设一个优美城市的雄心。于是在“五讲四美”活动的大旗下,三明大搞城市绿化美化,推行“门前三包”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市民文明学校,创建文明单位,解决住房难、行路难、吃菜难等问题。不久三明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呈现出一个“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新型文明城市,让当时各地很多人眼睛一亮,“原来城市工作可以这么做,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
三明的成就引起了中央“五讲四美”活动委员会的关注,几次派人到三明实地考察,总结经验。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工作会议在三明这个偏僻山区小城召开,三明建设文明城市的经验得到推广。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丁关根等多次视察三明,给予高度肯定。三明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两个文明”一起抓,30年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物质文明的高楼大厦、大桥马路、工厂商场等,投入立竿见影,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礼仪培养等,需要润物细无声,久久为功。一段时间,发展就是GDP,唯GDP论英雄,使得精神文明在很多地方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然而三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一直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30年!
三明坚持抓精神文明“四个不动摇”:在经济建设任务繁重时不动摇,在其他地方轻视精神文明时不动摇,在领导班子交替时不动摇,在取得成绩受到称赞或遭遇挫折受到非议时不动摇。三明的领导认为,建文明城市,抓精神文明,老百姓高兴,就应该坚持。GDP重要,群众的幸福生活更重要。不能为一时的GDP所惑,让这里的市民世世代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才是城市管理者的最大任务。30年来,“文明”成为三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三明市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精神文明始终是全市工作目标重要内容,文明创建始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与经济建设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人财物,统一检查考核。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本来相辅相成,三明的两手抓收到两促进的效果。虽然自然条件先天不足,但三明的投资环境总体满意度居海西20个城市前列,经济保持两位数左右增长。2012年福建省创城工作测评,三明名列3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第一名。去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用的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综合指标,三明列全国地级提名资格城市第12,超过许多发达城市。
文明城市的“三明模式”?
三明为什么还不是“全国文明城市”?很多人在追问。
2005年中央文明委开始正式评选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一届。第一届评选出12个,第二届14个,第三届27个,目前总共53个,作为文明城市发祥地的三明均榜上无名。福建省的厦门第一届便上榜,并且测评得分第一。省会福州几次冲击,于2011年如愿以偿。为何他们后来居上?
据了解,评选是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进行的,该体系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以及反映城市整体形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特色等指标,涵盖了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所有方面,由国家统计局进行调查评分,排名靠前的当选。为保证全国文明城市的典型意义,名额控制得很少,当选者凤毛麟角。
这是全国城市全面综合实力的大比拼,那么三明的差距在哪里呢?有人分析,目前文明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第一届的厦门、大连、深圳、浦东、青岛、宁波等,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雄厚,当他们开始重视城市文明建设时,能够进行大量投入,加上创建工作力度大,城市各方面环境明显改善,确实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而三明因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城市硬件方面与厦门这样的城市确有不小差距,测评拉下不少分。虽然三明软的方面能拉高一些分,但总体起来,还是落在这些发达城市之后。
2005年首次评选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当年的旗帜三明似乎有些沉寂。但实际上三明人毫无气馁,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开展着建设文明城市的工作。随着经济实力的积累,三明在文明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城市更加整洁,设施更加完善,而且发挥山城优势,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城。软的方面,三明各项文明创建活动依然蓬勃开展,而且在全国测评体系之外还做了不少事。“只要群众急切需要,我们就应该做,群众的希望是我们工作的最终指针。”三明人这样认为。“我们的硬件可能还比不上最好的城市,但差距已没有以前那么大,我们的软件方面保持优势。”许多三明人抱有这样的自信。
目前三明经济具有一定基础,发展保持一定速度,城市建设达到一定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突出,人们幸福指数较高。三明这样的城市,能否评上“全国文明城市”呢?
自然、历史等各方面条件决定,三明近期不会像厦门那样发达。作为最早的沿海经济特区,厦门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外向型市场经济发达,各方面资源丰厚,而三明是在传统工业企业基础上建立的中小城市,传统社会的特征会更多一些。不同的经济形态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文化形态,三明的城市文明会有不同于厦门的特征。
城市文明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但物质文明不是城市文明的全部。我国目前发展还很不平衡,地区发展方式和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评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初衷,是引导各地建立科学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全国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文明城市肯定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最发达地区之外的广大城市更需要可学可赶的示范典型。如果是同台竞争,经济实力决定的硬的方面,测评的分数差距不应成为无法弥补的鸿沟。今天,我们正在提倡科学的发展观,不唯GDP论英雄,文明城市的三明模式有可能得到更多认可。如此,对最发达地区之外的广大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创建文明城市,将是一个好消息。
http://www.wenming.cn/wmcj_pd/cjdt/201311/t20131121_15948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