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一族”从农场走向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场论文,走向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粤西农垦正在由单一经营的计划经济和由国家拨款“喂奶”的体制中,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南粤农垦,历史曾记录着功勋与辉煌。
有谁不知道,湛江农垦自诞生以来一直在自然灾害的重重围困中挺进。风暴、霜冻、旱火轮番洗劫,橡胶、甘蔗、水果、水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袭击和摧残。一些农场连年亏损,国家拨款“喂奶”,数十个农场为计划经济所困,单一经营,靠天吃饭,十分清苦。
“喂奶”是被动的。生产国际级水果红江橙的红江农场,被计划经济的绳索套住,动弹不得,国家拨款种橙,坐等“供奶”。结果亏损500万元。
“红江必须真正‘断奶’,否则死路一条。”湛江农垦局局长潘惠民和书记崔立竿都一针见血地说。
30多岁的陈如坚被任命为红江农场场长后,局里指示说,农业要自费投入,工厂、果园、运输要全面承包,要扭亏400万元。
场长、书记和队干部、工人一样各自承包,收不回钱,就当“自费场长”、“自费书记”。
断奶了,出现“背水一战”局面。往年流动资金700万元,要贷款;如今职工主动投入,省了20%利息,光这一项就可付退休工人的工资。
去年,名扬海外的红江橙保住了,还扭亏500万元。
东升农场,年年扶贫年年贫,前年又亏数百万元。“奶断”以后,唯有独自在脚下的土地上求生存。土地全划到家庭,工人立即育苗、种果。退休工人说:“我也包几亩,作养老金。”机关干部说:“我包果园,做好本职工作后去种果,这是奖金。”
数千亩龙眼、荔枝园诞生了。一切怨气和叹息,全冰释在山头。单一种橡胶的历史结束了。然而,历史不会淡忘这样的事实:一代代人披星戴月,沐雨栉风种橡胶,胶园流尽了“血”,农场依然贫困。
湛江农垦开始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走出农场,走出胶林。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开始调整,南部发展甘蔗,中部保胶园,北部种果。
橡胶面积,被压缩一半;甘蔗面积猛增10倍,水果面积增加4倍。著名的红江橙、菠萝、剑麻、茶叶等,开始了它们的全盛时期。
近2万公顷甘蔗园,使糖业兴旺。广丰糖厂、调丰糖厂一再扩建,日榨量已达1.1万吨,又兴建了日榨数千吨华丰糖厂。糖、酒精、纤维板、纸,源源流向社会。垦区的菠萝罐头居全省第一;剑麻制品年产54万平方米地毯,居亚洲第一;年产180万件精美家具和3500立方米的模压建筑原件,居中国第一。还有茶叶远销全国。
甘蔗甜海、菠萝的海、森林之海、剑麻绿海、茶叶青海成了垦区的“五大海域”。
在雷州半岛这片干瘦的红土地上,“耕耘一族”正从农场走向市场。
以贸易开路──农垦的产品以特殊风格,直逼市场,赢得“物美价廉、商品实在、信得过”的美名。
以实业为支柱──糖厂、剑麻厂、罐头厂和木材加工厂、水泥厂、铝型材厂、印刷厂、包装厂等办得火旺,工业总产值占垦区工农业总产值的60%。
以城镇为重点,在城乡之间开拓商业网络和第三产业网点。“农垦”号的商业城、酒店、商场,以及700多个公司在湛江、深圳、海南、珠海等城市享有一定声誉。
农垦多元化、多成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演变,以锐不可挡之势,汇入市场经济的海洋。人们看到,千军万马走出半封闭的农垦领地,在南中国辽阔的市场驰聘的动人情景,惊喜地说:“农垦也潇洒起来了。”
农垦的手脚完全放开了吗?湛江农垦的领导说,还刚刚开始。他们正实行“三自一包,六大自由”: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上缴税利;经营项目自由、产品销售自由、物资采购自由、雇请临时工自由,内部分配自由,资金筹措自由。他们搞逐级承包,多级经营,二、三级公司都有自由和回旋余地。
集团化也开始出现在农垦,已形成湛江农垦企业集团公司、剑麻集团公司、糖业集团公司、建材集团公司……。19个股份企业已正常运作。
经济发展业绩是改革最有力的注解。去年湛江农垦的工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利润8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
历史将再写农垦变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