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验式问题解决教学_体验式教学论文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体验式问题解决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体验式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迅猛变化,今天的学生将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教学应该把学生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那么,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什么更重要?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需要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在某一领域进行超常规思维、跨学科思考,帮助他们在其他人看到的混乱的地方发现规律,关联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未来的问题。

      一、现状:课堂教学重视形式,关注创新能力不够

      调研发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余年,从理念转变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课堂教学方式虽然有变化,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新能力提升角度分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多教学活动仍然以呈现正确的知识解析为核心,教学落点通常是“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再现”和“解题”。二是教学活动形式的表面变化,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把讲授变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把教案变成填空式学案,把排排坐变成分组坐,把直接讲授正确的结果变成学生活动后再讲授正确的结果。三是课堂教学就事论事,教师对新课程整体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刻,对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缺少整体性思考,对学生理解学科本质、发展思维能力、建立学科思想方法的促进仍然不够,学生还是难以迁移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四是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基于知识解析的单课时教学改进,系统的单元整体设计的研究不够。

      二、创新:人人具有创新潜质,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新颖任务所需的综合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感知与记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等各方面的特征。其中,新颖任务既包括实际生活中真实的非常规任务,也包括学科或专业学习中模拟或虚拟的新颖任务。

      从类型上看,创新能力包括一般创新能力和特殊创新能力。一般创新能力是指完成各种新颖任务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特殊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完成特定新颖任务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针对特定事物(如数字、音乐、机械等)的感知、记忆和推理的能力。一般创新能力和特殊创新能力并不是截然区分和相互割裂的,任何具体的创新能力都是一般创新能力和特殊创新能力的综合。

      从形态上看,创新能力包括潜在创新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其中,潜在创新能力是指尚未在完成新型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既包括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等一般创新能力要素,也包括特殊感知能力、特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等特殊创新能力要素。实际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完成新颖任务的过程中实际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是由多种创新能力要素构成的综合个性心理特征。

      综合来看,“特殊一一般”“潜在一实际”可以看成是描述创新能力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其可以用图1来表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理念:一是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活动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这是关键时期;三是不同学段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水平有差异,教育要尊重这种差异;四是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包容学生走弯路和失败。

      三、教学:体验真实问题解决,培养潜在创新能力

      结合学生的发展性和可塑性特征,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应该从培养潜在创新能力入手。

      在潜在的创新能力要素中,基本认知能力、特殊感知与记忆能力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后天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有限,因此,应将创新能力发展的重点放在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人格、自主调控能力、特殊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其中,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特质要素,而自主调控能力和特殊知识与技能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要素。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定的创新活动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即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定的创新活动,学生才能够集中表现出相应的创新性行为,从而使自己的创新人格得以形成,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需要通过特定的创新学习活动来培养,而这种特定的创新活动的主要环节与真实的创新活动过程是一致的,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反思调整等步骤。在总结、梳理学生创新能力中各关键要素的发展与课堂教学活动各环节关系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体验式问题解决教学”(见下页图2)。“体验式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经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动手中解决问题,这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从图2可以看出,将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活动和活动结果进行高关联。教师教的行为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助和支持作用,按照其目的分为创设情境、搭建支架、支持合作及组织引导四类,每一类行为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或者改进实践行为,不同的行为对应学生创新学习活动的不同环节。例如,教师围绕核心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设计方案,通过支持学生合作活动帮助他们实施方案。最后,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评价。上述对应关系能够保证学生活动的高效开展。

      

      学生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度参与和结果输出。按照学习活动核心环节划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价等。这些活动环节串联起来就是完整的、具有创新特征的学习活动,不同的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的重要关注点,只有明确了功能和价值,教师才能够明确目标的规划,设计、实施好每一个环节的活动。

      活动结果体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分段目标、目标达成和评价要求。学生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对应一定的活动结果,包括提出问题、方法思路、设计方案、过程记录、结论和成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活动结果有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在教学实施时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并引导学生根据上一环节的活动结果开展后续环节的活动,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保证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发展目标的落实和达成。

      四、唤醒:开放学习时间空间,创新学习面向未来

      唤醒比教授重要。“体验式问题解决教学”尊重不同的见解,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广阔空间,给予学生发挥想象的机会和余地,让他们自己走路。在专注投入地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求解与质疑、好奇与探究中,学生理解了核心知识,获得学科思想方法和技能,发展了核心素养,提升了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期待,形成积极内在的学习动机。这些,是学生创新的不竭动力。

      发现比灌输重要。“体验式问题解决教学”关注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选择生活和科研等领域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如基于已有知识推论预测、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概括关联、运用规律检验简单设计、运用数据和模型说明论证、用信息分析相关现象并解释等,以发现学生潜质,使其内隐的思维外显,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协商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乐观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理想并能适应现实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和事实、接受不确定性、尊重反面意见,也敢于打破常规并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都是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勇气和坚持自我超越能帮助学生面向未来。课堂是学生的,实行开放课堂,多搭一些平台给学生,多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围绕关键问题,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自由状态下,想象创意设计、基于批判性思考的评价、关联迁移解决综合性复杂问题,教师的随时反馈或者延迟反馈,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思维,获得课程核心观念,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彰显。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五、研训: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研训创新面对挑战

      “体验式问题解决教学”实现从学科知识获取到创新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教师面临很大挑战,区域教研和培训部门要丰富研训内容、创新研训模式,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丰富研训内容:教师整体把握学科内容、理解学科教育价值是学科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研训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帮助教师及时补充、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丰富跨学科知识,提高教师理解课标、把握教学内容的能力,更好地设计、指导学生完成开放性任务和探究式学习;二是帮助教师具备系统的分析能力,关注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科价值、社会价值,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三是帮助教师具备将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发展的意识,设计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促进深度参与的高级思维活动任务;四是指导教师关注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角、方式和层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二,创新研训模式:引领教师开展富有实效的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让教师在实际问题解决体验中转变观念、提升学科理解、提高学习活动设计水平。“跟进式专题教研模式”是对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等常规教研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这是一种强调教师主体、基于理论学习、聚焦专题研究、依托专家引领、同伴深度互动、持续改进教学的多维度、立体化教研模式。跟进是指教研员与教师持续地进行深度沟通,把握教师的困惑、对理念理解的深度及实践时的心态,为教师分析疑问,并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优化教学。跟进是不断改进,是提升的关键,有助于教师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跟进的内容、频率和方式决定教研的效果。还有,项目式培训、网络研修等研训模式的特点不同,但是都强调建立学习共同体、问题导向和深度互动,使由专家单向输出、教师“被培训”的研训转变为团队成员多向互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研训,将个体优秀经验转化为团队经验,有助于促使教师把新学知识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创新。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体验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分水平的,教师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选取情境素材,以学科核心知识为载体开展高级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和学科经验范式,经历思考、质疑、讨论等,解决陌生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生活经验向科学思维转变。从知识记忆到知识理解、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升、从具体知识的获得到核心观念的建构、从结论获得到创新能力发展的系列探索中,学生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这些,都将帮助学生面向未来。

标签:;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验式问题解决教学_体验式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