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共计12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以上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评价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总尿路感染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总尿路感染率分别为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P<005)结论:我们认为良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留置导尿病人泌尿系统感染几率。
【关键词】留置导尿;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08-02
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外伤等疾病增多,留置导尿的患者大量增加,而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是院内多见的感染,据中国CNINET发现2011~2013年留置导尿尿路感染每年呈增高趋势,严重时导致脓毒血症,而且脓毒血症一旦发病,有很高的死亡率[1]。研究指出[2]积极寻找留置导尿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并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少泌尿系感染,提高原发疾病治疗疗效。本次研究目的为探讨留置导尿病人泌尿系感染的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共计12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平均年龄(586±124)岁,其中男性30人,女性30人;对照组平均年龄(591±114)岁,其中男性27人,女性33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入选标准:(1)就诊时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2)泌尿系感染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关于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护理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指标:(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入院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或通过临床查体、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发现有潜在感染病灶者。(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4)有泌尿系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者。
14 护理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以上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干预:(1)严格无菌操作导尿前高锰酸钾片加生理盐水冲洗患者会阴,操作者两手彻底清洁与消毒,操作过程中若尿管被污染时要立即更换,插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减少感染机会[2]。(2)会阴护理,护理人员可用碘伏或苯扎溴铵消毒尿道口,每日两次,大便后告知患者及时进行尿道口擦洗,保持尿管清洁,防止导管腔外感染。(3)多饮水护理人员应该鼓励留置导尿患者多饮水、多排尿,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效果。(4)拔管前先夹管在为病人拔除尿管前,先给予夹管,在病人膀胱充盈后,有尿意后拔管,起到生理性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细菌逆行感染的机会。(5)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调动患者主观能动作用,指导家属给患者足够的鼓励其及安慰。
15 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总尿路感染率,尿路感染率=(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总尿路感染率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总尿路感染率分别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泌尿系统侵入性操作增多,导致泌尿系感染的比例不断增高。研究指出留置导尿是引起尿路感染的院内危险因素。我们研究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总尿路感染率分别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没有到位,使细菌经导管腔逆行进入膀胱引起的感染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因为插管导尿是侵入性操作,可引起尿道黏膜破坏,使黏膜屏障受损,而且长期放置导尿管,人体会产生排斥反应,削弱尿道及膀胱的防御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导尿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其次留置导尿的感染多来自尿道口,易受粪便污染,尿道口的细菌就会沿尿道间隙上行,细菌在尿道口与导管表面的粘液形成细菌性生物膜及导管包壳,引起膀胱内感染,导管表面的生物膜变成保护细菌的天然屏障,使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大降低[3],因此护理人员还因在患者排便,排尿后及时进行会阴护理,减少细菌定植的风险。长期留置尿管导致膀胱残余尿量不足,不能将细菌排出尿道,而膀胱冲洗可损伤膀胱黏膜,增加感染机会,严重时加重尿路感染,因此需要告知患者每日多饮水,可以达到冲洗尿道的效果,使膀胱内细菌排出体外[4]。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会带管出院,易出现悲观、恐惧等消极的思想,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可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提高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减少或避免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度[6]。良好的护理可以降低留置导尿病人住院期间总尿路感染率,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率,对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1] 汪敏,邓洁,吴玉玲.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广东医学2013,24(6):674.[2] 喻平.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4(6):569-570.[3] 梁蓉,陈萍,张素琼.留置导尿致感染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4,19(3):335-336.[4] 刘冬兰,齐洁,谷建风,等.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1):35.[5] 林英.不同护理措施对留置尿管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干预作用[J].现代护理,2012,(11):169-170.[6] 张静.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29-130.
论文作者:陈凤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泌尿系论文; 患者论文; 膀胱论文; 感染率论文; 尿道论文; 细菌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