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设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我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宝贵的施工经验,然而,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毋庸置疑,和发到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需求,除了积极采用新的施工处理技术外,还应当分析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鉴于此,本文就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常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1.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处理意义
1.1增强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
如果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当中出现了裂缝或者是沉降等问题,在对其外形美观造成影响的同时,还使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对于车辆的安全行驶十分不利。总的来讲,产生质量病害会使道路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所下降,从而对工程的安全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针对已经产生的病害问题,相关人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做好修复工作,进而从根本上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加其承载力。
1.2使其更好地满足车辆通行需求
一旦有剥蚀病害、裂缝以及不均匀沉降等情况发生,在对其美观造成影响的同时,还使其建设质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承载力,对于车辆的安全行驶十分不利。有效结合在道路桥梁当中几种常见病害的特征,采取相对性的处理技术,可以使其得到很好的恢复,有效确保其建设质量,增强其承载力,进而满足车辆通行所需。
2.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类型
2.1功能性病害
在早期道路桥梁设计中,使用功能受到破坏的病害类型称之为功能性病害。不同工程项目在施工区域、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道路桥梁出现功能性病害的原因与种类也大不相同。裂缝、滑溜、博朗、坑槽及泛油等均为目前常见的功能性病害。
2.2结构性病害
所谓结构性病害,就是道路桥梁工程的路面整体组织结构受到损害后表现出的缺陷。在出现结构性病害的初期,道路桥梁不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一旦病害发展至一定的程度,道路桥梁往往会因荷载承受能力下降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3.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常见病害问题
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关系到行驶车辆的安全。在建设过程中,受到交通流量影响大、施工场地狭小、工艺相对复杂等因素的作用,道路桥梁工程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此类问题的出现,将可对工程的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以预应力桥梁为例,一旦出现横向、纵向裂缝,结构的耐久性将大幅降低,甚至导致自身的承载能力下降。本文对道路桥梁工程中几种较为常见的病害问题进行分析。
3.1不均匀沉降
在道路桥梁工程正常服役期间,不均匀沉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容易引起桥头跳车等问题。不均匀沉降的发生,不仅会加速路桥面的损坏,甚至还可影响到行车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引起一系列的交通危害。分析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材料的应用以及施工质量的把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虽然在材料的选择上,一般路桥工程都会选择透水性相对较好的材料,但此类材料的孔隙率较大,实际施工中很难有效控制其土方含水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车辆振动荷载的长期作用,以及道路自重的垂直载荷,材料被不断压缩,而路堤的承受能力也随之下降,最终引起不均匀沉降。此外,设计不周详(如桥涵结构不合理、台前与台背防护不到位等),台面路堤的压实未达到要求等也可引起不均匀沉降[2]。路基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将可导致路桥出现结构方面的危害,对日常的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桥面断裂。
3.2裂缝问题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桥面铺装层很容易出现裂缝,这主要是因为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由于温度及超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引发裂缝的生成。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桥面铺装主要采用水泥混凝土,基层主要采用半刚性材料,该材料在提高强度和承载能力方面有着显著效果,但是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区域来说,很容易导致结构内部应力失衡,进而产生裂缝。尤其是对于高速公路来说,温差变化较大,会使半刚性材料载荷能力下降,导致裂缝的生成。另外,路面和桥面在荷载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也很容易产生裂缝。尤其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超载现象使得路面受到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出现凹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裂缝,带来安全隐患,见图1。
图1车辆超载导致的路桥裂缝
3.3钢筋锈蚀
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钢筋是最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对整个路桥结构的承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因路桥钢筋锈蚀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就路桥建设的特点来看,建设过程中使用钢筋跨径相对较大,对承载力以及耐久性的要求较高。但受到自身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作用,路桥钢筋容易出现严重的锈蚀问题。钢筋锈蚀的发生,一方面会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融合力,进而降低路桥的承载力与耐久性;另一方面,锈蚀问题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将直接对行驶车辆与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引起路桥坍塌、断板等现象。导致路桥钢筋锈蚀问题的原因较多,大致可以分为自身特质因素、外界因素以及防锈蚀措施等因素。钢筋自身的质量问题,外界的温度变化以及周围的腐蚀性介质,或者防锈蚀措施落实不到位,均可引起钢筋锈蚀问题。
3.4桥头破损
桥头破损是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常见病害,会导致桥梁两端变形,改变桥梁的整体应力结构,进而降低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桥头破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材料质量较差,难以达到桥梁结构部件支撑力的要求,受载重车辆长期行驶的影响,出现桥头局部破裂问题,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性。
3.5剥蚀
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剥蚀问题主要表现形式有表面起皮、剥落、露石、麻面等。在道路桥梁表面剥落或剥离的情况下,会使得构件截面面积减小、应力增大,受到空气和有害物质的侵蚀。根据造成剥蚀现象的原因进行划分,主要有风化剥蚀、水质剥蚀和冻融剥蚀等。
4.公路桥梁常见病害产生原因
4.1车辆超载
超载是目前交通运输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路桥梁应力,进而导致公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超载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是长期性且无法完全修复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不断降低公路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缩短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公路桥梁日常养护中,工作人员对超载问题的控制力度不足,这也使结构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
4.2施工质量缺陷
公路桥梁施工内容较多,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也就成为造成公路桥梁各种病害产生的主要因素。在现阶段公路桥梁施工中,虽然施工技术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很容易在施工中存在开裂、麻面、钢筋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公路桥梁的整体建设效果。另外,在施工中,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存在选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的现象,这也会降低工程建设质量,导致病害问题的产生。
5.工程概况
南方某地区道路桥梁出现了严重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施工人员对道路桥梁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裂缝宽度<2mm,采用表面封闭的方法对裂缝进行处理;缝宽>0.2mm,采用环氧树脂胶灌注的方法对裂缝进行处理。桥梁结构采用碳纤维修复加固法进行处理,桥梁结构完成加固处理后,整体性能有所提高。
6.病害所带来的影响
道路桥梁出现质量病害,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开展。对施工单位而言,应该对这些病害有所了解,并清楚它所造成的后果,所以应该及时进行修复并对相关措施进行改进、调整,使其建设效益有所保障。通常而言,出现质量病害,工程的外观与结构都将受到不良影响,影响行车的舒适程度。当道路桥梁工程出现裂缝、钢筋锈蚀等不良现象,其结构的承载力会大幅下降,该工程的牢固性、安全性也会降低,影响车辆出行安全。若是不能及时进行修复、处理,便极易导致出现交通事故,威胁人身安全。所以对施工、养护单位来说,要了解上述病害,并清楚它带来的后果,及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提高结构的可靠性、稳固性,为车辆安全出行营造良好的条件。
7.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7.1道路桥梁不均匀沉降施工技术的优化控制
7.1.1加筋垫砂施工技术
该技术主要作用于钢筋混凝土的道路桥梁构造。此工程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裂缝病害的存在,会使其他杂质混入其中。如,水进入结构缝隙后,不仅会侵蚀混凝土,还会对混凝土的凝固强度效果造成影响。加筋垫砂技术的运用,就是通过调整混凝土结构特性,来降低水的影响,进而最大限度的规避凝固阶段出现开裂问题。此外,实际施工过程,钢筋混凝土构造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如遭遇重载交通环境,结构就会受到静拉力的影响,进而产生一定抗力。为控制其影响,技术人员应对结构施加一个反向压力,以抵消双向结构中的应力集中问题。如此,道路桥梁结构的优越性就得意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加筋垫砂技术只有在结构所受拉力未超出负荷应力条件下,才可发挥出抵消作用。
7.1.2地基沉降预测技术预测
沉降的变化趋势,需从现场测量工作入手,即将地基沉降速率较大的部位,作为测量目标。由于道路桥梁坚固性,是衡量工程地基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应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1)
式中:xm(t)为应用沉降预防技术后的加固程度;Q为技术优化后地基结构的坚固性。对于道路桥梁加固区域的沉降量,应采用应力修正法解决。
7.1.3地基加固实验
实验方法的实际运用,就是选择某在建且地质环境较好的道路桥梁工程,通过将地基分层,来确定工程项目各个土层性能的数据参数。表1所示为地基土层物理性质参数。
表1地基土层物理性能参数
现阶段,加筋土层形式包括:夹一层土工格室筋砂层、无加筋垫砂层、夹一层土工格栅筋砂层以及夹两层土工格栅筋砂层四种。图2所示为加筋垫砂层的剖面图。
图2加筋垫砂层剖面图
对于传感器与加筋砂垫层材料的布置,应按照如下要求进行。一方面,在垫砂层最底部设置一部分剖面沉降管。以上四种加筋砂层,可在断面增设多个检测,并将两个检测点间距控制确定为6m。与此同时,还应采用电阻式拉力传感器来完成土工格栅室的模拟实验。另一方面,在使用加筋砂垫层材料过程中,应将碎石填充至道路桥梁路基最底层与路基表面0.6m的区域。当在0.6~2.5m区域完成砾砂土的填充后,就可着手路基最底层的中粗砂填充施工,并将材料总量控制在总填充物的2%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土工格栅室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以保证其能够具备较高的耐开裂、拉伸强度以及耐低温特点。
实验结果分析:道路桥梁地基结构的加固施工效果实验,应根据初期施工、堆载预压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此,研究人员就可在此数据结果基础上,对加筋砂垫层处理施工后的地基格栅拉力变化进行分析。对于加固后的地基沉降结果分析,应结合不同施工方案沉降数值变化情况来确定,表2所示为加固后道路桥梁地基沉降变化值。
表2地基沉降变化值
从表2中可以看出,无筋砂层地基沉降填充加固方案运用后,沉降数值最大;土工格栅室加筋砂层加固方案的沉降数值最小。因此,道路桥梁的地基沉降变形,应采用土工格栅室加筋砂地基加固方法进行优化控制。表3所示为加固后格栅拉力结果。
表3加固后格栅拉力结果
从表3实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格栅拉力作用对道路桥梁地基沉降变形幅度的影响最小。故而,不均匀沉降施工技术人员应采用土工格栅室加筋砂垫层措施,来使拉力作用于处在重载环境的道路桥梁地基结构,进而最大限度降低地基沉降变形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影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裂缝预防措施如下:第一,对道路桥梁工程中的结构负荷进行规范设计与管理,并结合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选择相应的施工材料,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负荷得到更好的控制,减少施工管理裂缝的出现。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结合荷载的布局情况,将荷载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效避免超负荷现象的发生,减少负荷裂缝的出现。由于该道路桥梁工程结构比较复杂,在进行结构负荷管理时,管理人员要结合道路桥梁施工进度,适当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有效提升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减少负荷裂缝的产生。第二,严格控制道路桥梁施工材料,如果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水泥等施工材料管理不到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发严重的温度裂缝,降低道路桥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各项施工材料质量,并做好相应的筛分工作,进一步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强度。第三,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人员要适当加大施工环境管理力度,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道路桥梁施工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施工管理裂缝的产生。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允许施工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向混凝土中加水,保证混凝土中的水分得到有效补充,减小外界环境条件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避免道路桥梁表面出现较大裂缝。
7.2裂缝修复措施
7.2.1改善道路桥梁工程设计
在道路桥梁建设初期,工程师首先要进行实地考察,根据项目的位置设计出相应的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也要遵循专业技术规范,设计出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从结构到局部都要进行专业的分析,保证后期建设道路桥梁时应对各种问题。设计方案做出来以后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建设,保障项目正常进行,预防道路桥梁在建设时出现裂缝,保质保量的将道路桥梁应用的日后的生活中。
7.2.2施工时严格把控自然天气因素
每个地区的天气和气候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多种多样,天气和气候也是重中之重。为了防止因为气候因素导致出现裂缝,一定要因地适宜,不要让混凝土和气候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施工人员要注意一下几点:①配置混凝土的时候,在主要材料中适当的进行注水,达到冷却的效果,尤其是在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更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②采购员在采购沙土原料时要注意选择的原料药根据气候选择合适收缩率的沙土水泥,保证施工后能够达到施工标准。③施工时如果发生桥梁下沉,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做出相应措施。④勾兑混凝土时,适量的进行配比,达到施工效果。⑤计算好施工时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和浇筑时间,从本质上解决裂缝问题。
7.2.3道路桥梁负荷程度的合理设计
道路桥梁在承载能力方面处理不得当也会造成裂缝的情况发生,这也是施工单位要注意的重要因素。所以,工程师要在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对项目进行详细剖析,设计一套完善的方案,设计方案时还要考察周边的气候,项目的交通流量,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并且进行详细分析,避重就轻,通过制定详细方案进行改良道路桥梁,加强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防止出现裂缝。
7.2.4道路桥梁施工中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
对于整个道路桥梁建筑项目工程来讲,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控制好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混凝土中的水分就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蒸发,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出现混凝土的凝固,而且要尽量避免在暴晒的环境下开展施工。对于夜间混凝土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覆盖保湿膜的方式实现,尽可能的缩短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定期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喷水养护,在施工过程中前三天每隔四个小时浇水一次,后四天每隔七个小时就是一次,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展开操作。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建设过程当中,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设计要求,那么在进行养护之后,要进行混凝土强度的及时检测。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同样需要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受力强度的检验,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水平,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施工质量。
7.2.5运用碳纤维修复加固混凝土法
为了防止裂缝现象发生,在处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灌浆处理,还需要结合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方法进行处理。当前,最为常见的混凝土加固方法有三种:增大构件截面加固技术、粘贴加固技术以及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粘贴加固处理技术。原理:原有混凝土结构或桥梁其他结构部位抗拉强度或者抗裂强度不佳。碳纤维用环氧树脂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将其制成复合增强材料;垂直于裂缝方向将复合增强材料涂抹在需要增强的结构上,进而形成复合体,有效增加原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和抗拉能力,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或桥梁其他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优势: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路桥承载能力,实用性极佳。在实际粘贴碳纤维布的过程中,应沿着桥梁主拉应力的方向进行,以达到约束表面裂缝的作用。最常见的碳纤维布主要有两种:双向碳纤维交织布和单向碳纤维交织布,针对具体桥梁结构的不同受力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碳纤维布类型。本文主要应用碳纤维修复加固法对桥梁结构进行处理,具体的处理工序为:①根据相关设计图纸,确定碳纤维布粘贴范围,注意四边的宽度应略超过实际粘贴范围。②如果混凝土表面性质不佳,出现劣化层,可以对其进行充分的打磨,直到劣化层消失。完成处理后,向裂缝内注入环氧树脂浆。③严格按相关的施工要求对碳纤维布进行裁剪,根据作业范围确定碳纤维布长度。严格控制下料数量,保证当天用量即可。粘贴时,注意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7.2.6低压注浆修补法
低压注浆法(见图3)适用于宽度为0.2~0.3mm的混凝土裂缝修补。修补工序如下: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咀和封闭裂缝→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当裂缝数量较多时,先要在裂缝位置贴上医用白胶布,再用窄毛刷沿裂缝来回涂刷浆液。使裂缝封闭,几分钟后,揭去胶布条,露出小缝,粘贴注浆咀。固化后周边可能有裂口,必须反复用浆补上,以避免注浆时漏浆。注浆操作一般在粘贴注浆咀的第二天进行,若气温高,半天就可注浆。操作时先用补缝器吸取注浆液,插入注浆咀,用手推动补缝器活塞,使浆液通过注浆咀压入裂缝,当相邻的咀中流出浆液时,就可以拔出补缝器,堵上铝铆钉。一般由上往下注浆,水平缝一般从一端向另一端逐个注浆。为了保证浆液充满,在注浆后约0.5h可以对每个注浆咀再次补浆。
图3低压注浆示意图
裂缝宽度较大的位置,将表面碳化的混凝土清除干净,直到新鲜混凝土露出。沿着裂缝将其凿成V形槽,控制V形槽宽度为Smm,对混凝土两侧约4cm的表面进行凿毛;如果有外露钢筋,对其涂抹防锈剂,彻底清除槽内松散物;如果裂缝宽度超过1.Scm,为了提高密实度,需要适当填充小石子进行处理。在采用低压注浆修补法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裂缝宽度,选择合理的方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处理。具体如表4所示。
表4低压注浆修补法具体应用范围统计表
7.3公路桥梁钢筋锈蚀问题的解决对策
7.3.1选用合适的钢筋材料
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工程项目中需要选择标号高的钢筋,并且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中的添加剂,防止外面其他的污染物造成钢筋的腐蚀。同时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隔离氯离子就必须要加钢筋的防锈剂,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氯离子的侵害,避免钢筋锈蚀。除此之外,在施工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配置混凝土过程中使用的氯盐类添加剂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进行配制,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第二,配置混凝土的材料需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实施,且海产骨料不可被添加在材料当中。第三,海水或是氯离子含量高的水不可被添加在混凝土配置材料中。只有将海水或是氯离子含量高的水经过处理,符合检验标准,才可应用。
7.3.2做好施工控制
第一,控制水灰比。水灰比的配置不合理是造成混凝土抗渗胜与密实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水灰比的配置上(添加粉煤灰、矿渣料等细集料的过程中),保证充足搅拌的前提下,不应过多的添加水量。否则,混凝土达不到其密实度,就容易找出空隙。第二,将抗渗剂适当的添加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抗渗剂在钢筋内能形成胶体络合物,对于堵塞与填充钢筋内部的毛细孔缝有积极作用,因此,有利于加强混凝土的抗渗性与密实度。第三,选用合适的水泥。公路桥梁钢筋结构在建设过程中,水泥选用是否恰当也是影响钢筋抗渗性与密实性的重要因素。为此,选用的水泥至少需符合标准,即水泥必须水化热低,且颗粒不可过大。水泥颗粒越粗,其凝结的速度就会越慢,泌水越多,从而其抗渗性就越差。
7.3.3做好外部的防护隔离
除了要内部做好措施以外,在外部也要设置相关的隔离层,设置隔离层也是降低公路桥梁锈蚀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在钢筋的表面涂一些隔离层来避免钢筋的锈蚀。其中所涂的材料包括防锈剂、镀锌、喷漆等等。这些方法都是非常可行的。
7.4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的方法
7.4.1合理设置搭板
针对路桥工程的项目,搭板的应用比较常见,除了操作上比较简单外,这项施工所需要的成本较低,所以,强化搭板设计的合理性,能够避免一些不均匀的沉降问题,以更为结实的状态来连接路桥的过渡段。在使用搭板的进行施工时,路桥连接处可能仍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问题,这就意味着搭板的设计不够合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工作人员在设计阶段,应该对搭板的长度进行计算,引入简支梁的操作方法,保障搭板的应用长度。还有,在搭板的末端,可以增设变厚埋板,进而确保路桥连接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设计、施工的整体质量。
7.4.2降低桥台和路堤间的沉降差
桥头跳车问题,是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桥梁桩基的设计、施工水平较高,所以在通车的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沉降的情况,但是在对于路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工后沉降,这种情况是允许发生的,但是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人员还应该在事先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进而避免沉降的扩散。例如在开展台后填土后施工作业的时候,可以使用轻质的透水性材料,并在桥头路基处打入管桩,起到加固的作用,避免桥头路基在工后出现沉降的情况;其次,可能部分工程在建设时,会使用填充物对路基进行压实的操作,但是这也有可能会带来形变问题,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工作人员在填充物的选择上,也应该参考实际的地质环境,进行妥善处理。
7.4.3完善道路桥梁连接处的设计
在控制路桥连接内容的时候后,避免形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一步提升施工作业的整体质量。在设计工作中,不同的连接处情况,其形变量也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桥梁的构造是混凝土,所以其强度要大于道路,对于二者间的沉降幅度,要尽可能的缩小,确保桥梁和道路的连接出,能够更加的缓和,进而避免形变问题的出现。还有,这对桥头引导的设计,也要对搭板工作展开进一步的强化,切实巩固路基的整体质量。
7.4.4提升道路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质量
由于路桥连接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所以施工对于对于这方面的内容,也应该基于高度的重视,不能出现操作不当的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压实是一格极为重要的环节,压实不到位,会带来塌陷的问题,压实贴近根基,则会影响到桥墩的质量,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回填土的厚度进行确定。在对地基进行回填施工的时候,工作人员要确定整体的厚度,确保回填土的厚度可以满足施工要求,经过数据对比,厚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即可;其次,要选择压实性较强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选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透水性较好、质量较高,且具有较强压实性的回填材料,避免道路表面出现积水,从而影响到桥梁的正常使用。
7.5剥蚀病害处理技术
近年来,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剥蚀病害的出现概率不断提升,业主方必须要加强对各项施工材料的检测。比如,在某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当中,因为所采用的混凝土材料不达标,导致道路桥梁表面产生了严重的剥蚀病害,相关人员首先将其进行圈定,之后有效清理起皮的位置,填充适量的混凝土施工材料,有效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在对剥蚀病害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将预测工作做好,和具体的结构特征相结合,对可能产生剥蚀病害的位置进行准确预测,同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最后利用环氧砂浆进行封闭处理,从而有效预防剥蚀病害的产生。
7.6端头破损处理技术
端头破损处理技术中,锚喷技术因其凝结速度快且强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锚喷技术的主要原理与步骤如下:借助设备的喷射力将硅胶材料喷射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浇筑、捣固等操作将硅胶草料与桥体黏结在一起。另外,硅胶材料不仅具有理想的黏结效果,还可满足桥梁对刚度、强度以及柔韧度的需求,因此,利用锚喷技术处理端头破损通常会选择硅胶作为主要处理材料。
7.7道路桥梁工程的日常维护
首先,施工企业应协同业主开展交通管制,避免使尚未完全成型的道路桥梁遭受到超重汽车的碾压;其次,施工企业应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记录道路使用中出现的裂纹、波浪、打滑、坑洼问题,并使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再次,在开展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发现有数据指标不合格的现象,技术人员应针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维护,并调整原来治理维护计划中不足的地方,还要凭借动态化的维护管理方式,改善道路桥梁工程过度使用的现象;最后,施工企业应限制带钉轮的车辆在道路桥梁上行驶,确保道路桥梁工程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
7.7.1增强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
意识道路桥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辆的安全通行。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切实增强道桥管理和养护意识,并将这一项工作落实到实处。首先,要有充足的资金应用于道路桥梁的检测、维修以及加固当中。其次,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道路桥梁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责任划分的方式,将责任落实到你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改变传统注重养路忽略养桥的错误思想,进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道桥管理和养护工作。最后,要配置完善的道桥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大多是通过观察外观或者依靠经验的方式来检查道路桥梁的使用状况的,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然而借助检测设备完成道桥检测,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数据,进而对道桥的使用状况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
7.7.2加强各级人员的培训工作
人员作为道路桥梁管理养护的重要支撑力量,其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管理养护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其能够掌握道桥检查、维修、养护等方面的技术,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由于道桥管理养护这一项工作存在着较强的专业性,因此也需要技术人员做好负责工作,为养护队伍配备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充分的结合《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内容,做好对桥梁巡检记录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的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法,完成维修工作,以此来确保道桥正常通行。
7.7.3加强行政执法
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交通流量的增长。很多运输员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运输货物的过程当中,往往会以身试险,运输超出荷载量的货物。因此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这一现象的监管力度,现并建立完善的监管约束机制,不断强化监督体系,将自我约束和监督进行有机的融合,严厉打击超载、超限现象,降低对于道桥所带来的损害,延长使用期限。
7.7.4系统管理
道路桥梁档案道桥档案作为桥梁建设、修复以及改造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要做好对每一段道路的桥梁技术资料的整合归档工作,并传输到计算机系统当中。与此同时,在日常管理维护的过程当中,针对道桥的变化,要及时的在档案资料中更新,使得档案更加的全面,为接下来的管理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结语
在路桥工程建设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好常见病害的预防,对工程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已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置,从而降低其不良影响,确保路桥工程的性能。
参考文献:
[1]陆荣飞.探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131.
[2]郝青.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J].交通世界,2018(07):60-61.
[3]张熠.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防治[J].南方农机,2018,49(06):222.
[4]冷淼洪.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民营科技,2018(03):139-140.
[5]张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1):191-192.
[6]张程.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解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8(03):123-125.
[7]曲亚滨.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5):120-121.
[8]刘丽娟.试论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居业,2018(02):93+96.
[9]史学峰.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处理技术与常见病害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212.
[10]方慧龙.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处理技术与常见病害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04):182-183.
[11]李丽,张继石.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全面腐蚀控制,2018,32(01):46-48.
[12]王百林.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浅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1):121.
[13]吴文智.浅析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3):171.
[14]高世明.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要点[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191.
[15]梁宝贵.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8,44(03):169-171.
[16]庄磊.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52):280.
[17]刘言红.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S1):30-31.
[18]李林森.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居舍,2017(22):143.
论文作者:李祖林1,张鹏2,李志红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桥梁论文; 道路论文; 病害论文; 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桥梁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