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困难、预后差,叶传蕙教授从事中西医肾病临床、科研50余年,对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中西医角度对大黄的成分、药理、炮制、用药途径与方法等,总结、探索出一套宝贵经验。叶教授喜用大黄,尤擅用酒军,取其一药多能,以收一石二鸟之功,并强调可多途径运用,验之临床,切实有效。
【关键词】 叶传蕙教授;大黄;慢性肾衰竭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337-02
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迁延而来,因肾单位逐步受损,缓慢出现肾功能毁损、肾结构破坏而至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表现为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临床综合症。中医学将其划分为“水肿”、“腰痛”等范畴。目前虽采用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因技术复杂、费用昂贵等因素而难以普及,仍有一部分患者需采用内科的非透析疗法。叶传蕙教授凭借50余年的珍贵临床、科研经验,通过对中西医理论的反复认识及咀嚼,总结了一套辩治慢性肾衰竭的宝贵经验,用于临床,切实有效,而叶老在临证时喜用大黄,尤善用“酒军”,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随师临床,就叶老的认识、经验、体会,粗浅述之,以飨读者。
1.叶师对慢性肾衰竭发病机制的认识
全国著名的肾脏病专家叶传蕙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5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肾脏病。叶老强调治病当审证求因,探索疾病病机以便解决疾病之根本。
1.1 中医病机
中医学主张“辨证论治”,正确辩证,乃是治病的第一步。叶师指出慢性肾衰竭病机可辩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为其病机要点。本虚主要为脾肾两脏虚衰,可累及心、肝、肺等脏,表现为“病位累及多脏、病机表现多端”的病机特点。标实主要为水湿浊毒内蕴、瘀血凝滞等。因虚致实、因实促虚,虚实互为因果,虚实并见于疾病始终。叶老就慢性肾衰之中医病机简而概之:脾肾亏虚是关键,湿浊内停是特征,瘀血阻滞贯始终。
1.2 西医病因
叶老指出近年慢性肾衰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把利刃。究其病因主要在中国由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引发的慢性肾衰占有绝对地位。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纠正代谢紊乱、抗纤维化等,对于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叶师对大黄的中西医认识
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之功,为临床常用之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下瘀血,血闭寒热……涤荡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2.1 化学成分
现代中医药领域对大黄(生、酒)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表明:大黄的成分主要为结合性蒽醌类(可与葡萄糖结合成蒽苷)、游离式的苷元及大量的鞣质,起泻下作用的成分主要为结合型的蒽醌苷[1]。
2.2 药理作用
现代中医药在慢性肾衰竭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体现在中药治疗机制和药理作用方面,对大黄的研究尤为深入。大黄治疗CRF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途径、多器官发挥作用:①泻下作用:口服大黄后,结合型的蒽醌苷大多直达大肠,被肠道细菌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还原、裂解为大黄酸蒽酮而发挥泻下作用。②止血作用:凭借提高血液的粘滞度,减慢微循环的血流速度,可利于局部止血和防治CRF出血倾向;③抗菌作用:有效抗菌成分是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不仅可影响叶酸的酶系统,并可诱生干扰素,因此可预防慢性肾衰竭患者感染;④调节免疫功能:蒽醌衍生物既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可维持体内免疫平衡[2]。
2.3 临床疗效机制
通过多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大黄提取物对延缓慢性肾衰竭具有较好疗效。通过不断探寻及摸索,叶师总结出大黄的主要临床疗效机制包括:①缓解“残余肾”高代谢状态;②纠正脂代谢紊乱;③影响体内氮质代谢;④影响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功能 [3]。
2.4 现代炮制
现代炮制学将其分成:酒大黄及熟大黄,不外乎酒制。大黄炮制研究表明,通过酒制以后,明显降低了结合性蒽醌量,亦减少了一部分鞣质。基于上述认识,叶老临证之时,巧用大黄,尤喜用酒军,取其一药多功,收一石二鸟之效。
2.5 给药途径
叶老临证用药时强调,需综合考虑病人病情的特异性,结合给药途径的有效性,以提高临床疗效。叶老主张不仅可口服汤剂,且巧用大黄研制出肾衰康灌肠液及肾康注射液等多种剂型,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了较好疗效。
口服汤剂是叶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打方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及时调整酒大黄用量用法。为求充分发挥其泻下作用,使体内邪有出路,助于氮质毒素的排泄,力将大便次数控制在每日2~3次。如每日大便次数少于2次,可将酒大黄的用量加至每日20g~30g煎煮服用,若大便次数过多(≥每日4次),则采取减量或同煎之法,以制其泻下之性。临证时叶老反复强调,大黄久煎后,所含蒽苷被水解成苷元,溶出鞣质增多,抑制胃肠运动,泻下作用便减弱,因此酒军的煎煮方法尤为重要,煎煮方法不妥,会对药效大打折扣。叶老指出先将酒军(片或块)研碎,用水充分浸泡,单用砂锅熬制,大火煎煮,水开即可,避免久煎,兑入余单独熬制的汤药中混匀口服,且不可反复煎煮。
肾衰康灌肠液、肾康注射液是叶老潜心研究多年的经验用药,具有通腑泄浊、降逆逐瘀的作用,成分为大黄、黄芪、丹参、红花。用法:①肾衰康灌肠液:每次20ml保留灌肠,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②肾康注射液:一次100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疗程4周。
叶传蕙教授在治疗慢性肾衰过程中善用大黄,巧用酒军,并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运用大黄,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医家们值得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莉.生大黄与酒大黄临床刍议[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5.
[2]张丹丹.大黄的临床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2011,9(17):68-69.
[3]叶传蕙.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思路及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1):52.
论文作者:罗旭,张香卉,郑奖,余海龙,詹华奎 (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大黄论文; 泻下论文; 肾衰竭论文; 作用论文; 疗效论文; 肾衰论文; 灌肠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