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及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北方清洁取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其作业计划正在深入推进。实践过程中为了满足北方清洁取暖的实际要求,应注重新能源的推广使用,并提高地热能利用效率,明确地热在北方清洁取暖中的角色定位。同时,应了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发展趋势,促使新能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缓解我国能源危机的同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地热能的推广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就地热在北方清洁取暖中的角色定位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热;北方清洁取暖;角色定位;民生工程;发展趋势
注重地热在北方清洁能源中的角色定位分析,有利于提高地热能在北方经济发展中的利用效率,降低北方取暖过程中能耗的同时能够为新能源的高效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实践过程中应从北方供暖的实际概况入手,从不同的方面对地热供暖定位进行分析,满足北方清洁取暖的实际要求,并拓宽其未来发展中取暖方面的工作思路。同时,应对地热在北方清洁取暖中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其角色定位准确性。
一、实践过程中的资源基础分析
为了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效率,保持其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我国地质调查局在“十二五时期”对不同区域的地热资源进行了科学评价,获得了有关浅层地热能的众多成果,在具体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按经过折合后的标煤可开采量统计,我国地热资源年开采量可达26亿吨,干热岩资源总量约为856万亿吨。按标煤折合可开采量估计,水热资源年开采量保持在18.65亿吨左右,且中低温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各大中型盆地(华北、江汉等)分布着丰富的中低温水热资源,能够满足建筑物实践应用中的供暖及制冷要求。同时,我国中东部地区蕴藏着浅层地热能,能够为北方传统供暖区正常供暖提供保障。
二、实践过程中北方供暖实际概括分析
(一)供暖过程中的集中供暖
通过对北方冬季供暖概况的深入分析,可知集中与分散这两种供暖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北方冬季供暖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供暖过程中若采用集中供热形式,将会为城市发展提供保障,需要借助热电联产、燃气锅炉等方式进行供暖。近年出于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各地燃气锅炉供暖方式开始逐渐替代燃煤锅炉,燃煤供暖比例处于下降状态。但是我国的煤炭消费基数较虽然开展了燃煤替代,燃煤锅炉的使用比例旧处于较高水平,目前燃煤锅炉供暖面积比例大约北方城镇供热面积的45%,可再生能源占比仅为2.6%。与此同时,了热电联产及锅炉供暖方式之外,北方少数地区的集中供暖依靠地热,但这种供暖面积所占北方地区整供暖总面积的比例较低。
(二)供暖过程中的分散供暖
分散供暖主要发生在农村,城镇也有少数地区依靠分散供暖。之前的供暖形式主要是依靠家用煤炉,目前看来这一部分散煤燃烧是造成北方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国
家在北方农村地区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以替代散煤。除了分散供暖之外,部分农村地区近些年实现了依靠地热资源向集中供暖的转变,为地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基于北方清洁供暖中的地热供暖角色定位
(一)地热供暖的优势所在
通过对地热资源的特性分析,可知其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包括:(1)清洁环保。相对燃煤、燃气以及电供暖方式,地热供暖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清洁环保。水热型资源基础具备的地区,只需要消耗极少的电力就可以实现居民区的集中持续供暖,基本上可以视为零排放。燃煤锅炉方式以及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燃气供暖虽然排放程度较燃煤供暖要低,但不能完全杜绝排放;煤改电使用的电力要么来自煤炭,要么来自天然气,属于二次能源,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污染问题。热电联产供热方式虽然相对燃煤锅炉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但仍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需要注重地热资源的高效利用;(2)地热供暖特别是水热型地热供暖属于直接利用,市场应用前景良好。浅层地热能利用主要通过以地埋管形式从土壤中取热,通过打井提取地下水予以加热,然后通过热泵从水中取热。浅层地热能的利用一般需要消耗电能对地埋管中的水或者是地下水予以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方能取得供暖效果。这种模式如果用于替代散煤,其实就是煤改电的-种形式。(3)供应稳定。我国对地热资源分布状况的深入分析,可知其分布亩广,开发及利用价值巨大。在资源基础具备的地区,若回灌技术实施条件良好,将会增强地热资源供应稳定性。这-点是热电联产和天然气供暖所无法比拟的。
(二)地热供暖的不足之处
(1)开发及利用成本高。无论是中深层地热供暖还是地源热泵方式供暖,成本要于燃煤、燃气锅炉以及热电联产供暖方式,特别是前期建设费用。笔者对北方某地进行调研时发现,依靠中深层地热和依靠地源热泵实现浅层地热利用的集中供暖基建投资成本分别为2000元/平米和240元/平米,远高于燃煤锅炉、燃气锅炉供暖方式基建投资,与热电联产热考虑修建管道至居民区的投资在内的成本基本差不多。
(2)资源的勘查和发现周期长,而天然气供应和电力供应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当然前提是气电供应没有短缺。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周期较长,有一定的勘探失败率。预期不明确的条件下,投资商对于未来的收益会有所顾虑,这一点会影响到各界对地热产业投资的积极性。
(三)地热供暖定位分析
地热供暖优势很明显,短板也不容忽视。如果说短板和长板旗鼓相当,难分伯仲,此时就需要有第三方力量的介入以改变均衡与相持。这个第三方力量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就是大气污染治理。地热供暖成本虽高,但目标指向全国人民最关心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可再生能源发展+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较2015年增长3个百分点。在这三个分点中,地热三分天下有其一。实践过程中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因此,在考虑大气污染问题的基础上,应注重地热在北方清洁供暖中的高效利用。
四、未来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的趋势分析
这种趋势包括:(1)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应该坚持“去煤化”思路不动摇,且在清洁供暖中应坚持多元化发展道路,并注重热、气、电的协同发展;(2)特殊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将会提高,且开发力度将会加大,在因地制宜的思路引导下,增强地热能的实践应用效果;(3)地热开发利用对环境友好,将会为其实际应用范围扩大创造有利的条件,给予北方清洁供暖必要的保障。同时,由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周期长,投资较大,需要吸收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热能在北方清洁取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利于优化其既有的供暖方式,确保能源利用高效性的同时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要求,促使北方清洁取暖效果良好。因此,未来北方清洁取暖中应给予地热能更多的重视,将其运用于清洁取暖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北方取暖过程中的非可再生资源消耗量减少,为新能源的合理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应提升地热在北方清洁取暖中角色定位的认知水平,促使相关的实践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姚春妮,董璐.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思考与建议[J].建设科技,2017,(10).
[2]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冬季清洁取暖试点[J].供热制冷,2017,(07).
[3]黄少鹏.中国地热能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能源,2014,(09).
[4]马春红,向烨.地热能源开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标准化,2015,(07).
[5]刘涛.浅谈地热能源在供暖领域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8).
论文作者:史亚娟,冯润,鲁小鹏,杨建青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地热论文; 清洁论文; 地热能论文; 资源论文; 北方地区论文; 过程中论文; 燃煤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