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论文_包英兰

(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 合浦 536100)

【摘要】目的:研究常用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2000例,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入选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性情况。结果:2000例患者服用抗菌药物类型较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分别占29.65%、24.1%及20.1%;10种常用的抗菌药物正常半衰期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四环素、卡那霉素,分别为6h和4h,并且患者抗菌药物药物剂量越大,给药时间越长,治疗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正常半衰期药物,确定给药时间。结论:通过抗菌药物半衰期能恰当的安排患者给药时间、药物使用间隔,发挥抗菌药物的最大功效,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半衰期;给药时间;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45-02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使用较多,部分医院甚至出现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导致细菌、病毒耐药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做出明确的规定[1]:临床上在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该主语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联合用药间隔,保证抗菌药物能发挥最大作用。相关研究显示:药物PD、PK、PAE等在人体内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临床上鉴于上述理论基础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临床上根据抗菌药物的相关特性,将抗菌药物分为6大类,即: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类及其他[3]。为了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200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2000例,男1293例,女707例,年龄(15~80)岁,平均(45.2±2.1)岁。入选患者均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且患者均符合抗菌药物适应症。本次临床诊断试验均经患者、家属同意,试验通过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入选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性情况。测定常规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如: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噻啶、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及红霉素等,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半衰期、最大及最小药物剂量,不同药物剂量对应的时间[4]。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 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00例患者服用抗菌药物类型及构成比

2000例患者服用抗菌药物类型较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分别占29.65%、24.1%及20.1%,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相对较多,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了解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及影响因素能有效的避免药物的盲目性。半衰期是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受到影响因素较多的药物,多数抗菌药物可以参考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但是对于半衰期过长或过短时,则不能完全由半衰期决定[5]。临床上,患者在实际给药过程中既要参考半衰期又要尽量减少给药间隔,降低血药浓度波动,避免药物频繁使用代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2000例患者服用抗菌药物类型较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分别占29.65%、24.1%及20.1%。

目前,临床上将抗菌药物从大的角度分为6种,不同的药物均尤其独特的半衰期。本研究中,10种常用的抗菌药物正常半衰期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四环素、卡那霉素,分别为6h和4h,并且患者抗菌药物药物剂量越大,给药时间越长,治疗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正常半衰期药物,确定给药时间。(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该药物在药理学上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可以保持血药浓度高于最弱抗菌浓度是保证良好抗菌性的关键。由于该类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为最弱抗菌药物的5~6倍,当抗菌能力处于饱和状态时,药物则不能发挥最优的效果。通常来说[6]: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应该3~4/次,如:青霉素、头孢类药物等。而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则应该适当的减少药物使用次数。(2)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分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用药后具有较长的药物后效应。文献报道显示:氨基糖苷类药物具备较强的剂量依赖性,患者首次用药效果十分明显,并且药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浓度值。因此,患者服用该类药物时应该避免药物蓄积[7]。(3)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药物作用与药物的浓度呈正比关系,即:药物浓度越高,药物治疗效果越好。(4)大环内酯类药物。该类药物中多数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但是不同的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临床上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不应该根据单个标准,应该保证药物有效浓度基础上服用最低的药物剂量[8]。同时,患者用药时可以根据半衰期和后续效应不同选择最佳的给药方法,即:对于半衰期在2h以下药物,每天服用3~4次,如:红霉素等;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则可以每天1次用药,如:阿奇霉素等。(5)抗真菌类药物。该类药物和其他药物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数常用抗菌药物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可以根据每天1次用药,从而能发挥药物疗效。但是,对于氟胞嘧啶类药物,则可以选择2~3次用药,并且用药时应该避免首过效应。(6)其他抗菌药物。临床上存在一些特殊的抗菌药物,如[9]: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这些药物用药时间及间隔与药物的半衰期和药物的后效应关系密切。由于克林霉素半衰期较短,患者用药时每天服用3~4次;对于万古霉素半衰期较长,可以选择每天服用1~2次[10]。

综上所述,通过抗菌药物半衰期能恰当的安排患者给药时间、药物使用间隔,发挥抗菌药物的最大功效,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群,刘轶永,周全等.2005-2012年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36-3138.

[2] Zhang HX,Li X,Huo HQ,Liang P,Zhang JP,Ge WH. Pharmacist interventions for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use in urological inpatients undergoing clean or clean- contaminated operations in a Chinese hospital[J].PLoS One. 2014,9(2):e88971.

[3]张春玲,李永生,姚宏等.干预措施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中国药师.2013,16(1):121-124.

[4]祝力骋,刘丙进,朱大群.2012年非留体抗炎药在当地某医院应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11):173-175.

[5]肖永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一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的纲领[J].中国执业药师.2012,9(6):10-13.

[6] Demir T,Buyukguclu T.Evaluation of 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fosfomycinlxomethamine against Gram-negative bacterial strains recovered from community-and hospital-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Turkey [J].Int J Infect Dis 2013,28(17):e966-970.

[7]郝秀红,赵强元,李艳君,钱杨会,丁毅伟,郭建巍,张雅芳.2012年临床常见细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10): 1029-1032.

[6]赵虎,涂婉,方毅.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向持续高产型转变的影响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21-223.

[8]孙杰,徐炜新,时建英,吉建,刘春红,曹文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初步研究[J].检验医学,2013,10:878-881.

[9]马慧敏,胡立芬,叶英,等.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联合利福平降低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体外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2):1690-1694.

论文作者:包英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抗菌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论文_包英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