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质量控制与产业增长&基于欧盟CR法案对温州打火机产业影响的案例研究_温州论文

技术性贸易壁垒、质量管制和产业成长——基于欧盟CR法案对温州打火机行业影响的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法案论文,管制论文,打火机论文,案例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01(2010)03-0001-09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2007年3月11日起,欧盟正式实施CR法案①。这表明,从即日起,中国出口欧盟市场的一次性打火机必须加装防儿童开启装置,所有的新奇打火机,包括加装了防止儿童开启装置的新奇打火机,也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这是明显针对中国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众所周知,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下简称TBT)已成我国出口产品的“拦路虎”,在欧盟CR法案正式实施之前,中国打火机企业屡次阻击欧盟的CR法案,新CR法案草案最终在欧盟安全委员会通过。新法案中增加了禁止销售带有娱乐特征的打火机条款,这将大部分温州“仿型”打火机企业逼上绝路;同样,生产“豪华”打火机企业将进入另一个“陷阱”,加装安全锁的专利大都被欧美企业拥有,“加锁”将使成本激增,温州打火机的低成本优势荡然无存。欧盟希望借助CR法案,像当年美国一样,将温州打火机挤出欧盟市场。

据统计,2007年初温州打火机行业有生产企业500多家,年产金属外壳打火机8亿只以上,产值近20亿元人民币,占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产量的80%和国内产量的95%以上②。在CR标准实行后,欧盟禁止所有新奇打火机进入欧盟市场,中国生产“仿型”打火机的企业将遭受严重打击,仅温州地区就有近3000多种新奇打火机产品濒临停产。有关部门预计温州打火机出口量将下降五成以上,甚至可能全面退出欧盟市场,将给中国打火机出口带来巨大损失。

但是,根据2007年8月中国杭州海关数据显示,浙江打火机出口正走出欧盟CR法案阴影,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出口打火机9亿多个,价值1.4亿美元,出口数量仅比2006年同期(下同)下降3.9%,出口价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样,2007年1月至7月温州市打火机出口总额为4939万美元,仅比上年同期下跌了6.7%。2007年7月,温州市打火机出口总额为86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36%,开始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2008年全年的出口总额达到了10,213万美元,比2007年全面增长了20%。

这一结果令人惊异,为什么在欧盟CR法案实施后,温州打火机受到TBT限制,经过短期下降,出口值反而迅速回升,甚至远远超过上年同期水平,并且发展越来越快?难道发达国家的TBT没有抑制反而促进了中国打火机产业成长,其运行机理是什么?进一步说,面对发达国家不断升级的TBT,我们应该如何主动应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简单模型,分析TBT和出口国政府质量标准管制对出口国产业成长的作用机理。描述温州打火机转入欧盟市场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欧盟实施CR法案前后,对中国打火机产业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TBT、本国政府的质量管制和市场转移成本对行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实施水平型TBT,促使中国政府提高相关产业管制标准,加大了中国企业市场转移成本,外生性强制中国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由此推论在上述条件下,发达国家的TBT有利于中国产业的成长。

二、文献综述

TBT是指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和条例,建立技术法规、标准、认证制度和检验制度等方式,对进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产品的非关税壁垒。TBT的主要表现形式分为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与措施,包装和标签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五类[1];TBT也可分为标准内容型(content of norm)TBT和检验型(testing)TBT两种,而内容型TBT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类[2]。

TBT对产业的影响研究主要分为反向、正向和双向三种观点。最初的研究主要认为TBT是产业成长的壁垒,严格的技术管制对双边贸易流量存在显著的反向抑制作用[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出口商跨境供应成本,出口商为满足质量要求不得不增加技术成本投入,导致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4],严重制约了出口国各产业的经济效应,使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收益下降[5]。

另一方向的研究发现,TBT有促进贸易和提高社会福利的正向作用[6-7],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设置TBT的初衷是为保护国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安全及保护生态环境等;TBT没有给进口国带来实际税收,但是,它有助于进口国解决“市场失灵”,把产品外部性转化为产品成本和质量标准,增进国民福利[8]。以食品出口为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安全标准,而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国家,巩固和扩大了海外市场份额,保持了产品持续竞争力[9]。一般而言,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增进社会福利考虑的TBT是合理和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

进一步研究认为,TBT并不单纯表征为对出口国产业成长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在其不同成长阶段技术成熟度和比较优势的差异,使TBT有不同的影响[10]。TBT虽然在短期对出口国的贸易有抑制作用,从中长期看,反而会促进贸易增长,优化出口国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11]。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各项指标相对合理,出口国政府能够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进行激励,出口方在遭遇TBT时,是可以维持出口的持续上升的[12]。深一层的研究认为合理的技术管制标准可以给受限制企业带来效益,欧盟市场数据表明,受到技术管制的企业比没有管制的企业出口市场份额更大,TBT促进了贸易的净效应[13]。所以,严格的TBT标准不仅不会使企业失去竞争力,而且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获得先发优势[14]。在技术标准约束下,跨越TBT的动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激励[15],这导致了企业采用新技术标准,使产品质量升级,逐渐地淘汰或者转移低技术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也就促进出口产品快速增长[16]。

在本文案例中,欧盟CR法案对中国打火机实行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提高TBT的技术标准后,一方面,在短期内加大了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的成本,温州打火机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使一些企业无法生存;另一方面,受到CR法案的激励,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开始主动技术创新,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价格竞争优势依然存在,这就产生了绝对竞争优势。也可以说,欧盟CR法案没有成为阻止温州打火机产业成长的“障碍”,却变成提升产业竞争力“梯子”。

三、TBT:是“障碍”还是“梯子”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技术鸿沟,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的原因很多,TBT等是其使用的重要手段。近些年,包括欧盟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频频对中国产品设立各种“壁垒”或采取反倾销措施,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不高以及价格低廉的产品方面。中国遭遇到最多的TBT大多属于水平内容型TBT。这种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究竟是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还是反而激励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受着各种动力的影响,各种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可以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具体分为四个方面,即内动力、外动力、内阻力和外阻力。内部综合驱动力是指企业自身进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包括内动力和内阻力[17]。内动力指企业家和员工对创新的追求、企业对技术积累的追求、企业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内阻力[18]指由于创新所需的R&D费用巨大,创新存在风险并且企业的惯性因素和较大的外溢性会导致企业不愿意进行创新。内阻力和内动力一般受企业内部因素所决定。

影响企业进行动力创新的另一方面就是外部综合驱动力,包括外动力和外阻力。外动力指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外部动力,如科技发展的推动、社会需求的拉引、市场竞争的激励、政府政策的影响等。企业之所以进行创新,一方面是对市场需求的认识,即市场机会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开发,它又表现为对技术知识应用潜力和可能性即科技机会的认识。此外,行政政策也推动了技术创新。美国麻省理工的麦尔斯(Myers)和马奎斯(Marquis)于1969年对于5个产业的567项不同的创新方案进行研究,发现市场需求是主要的外动力。其中,有3/4的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只有1/4左右由技术本身或其他要素所推动[19]。

外阻力是指外驱力发挥作用的同时,企业技术创新会受到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资金等)、制度(包括专利保护等产权制度)、市场开放度等因素的影响。

为方便起见,我们将上述研究简化如下[20]:

命题3:在有TBT条件下,D国政府实施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管制,不存在市场转移,则TBT将激励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同上假设企业的决策仍取决于:

分析可得,在不存在TBT条件下会进行创新的企业仍会进行投资,企业此时的预期收益大于没有TBT时的预期收益,因此处于中间区间的厂商也会增加技术创新投资。但是,很明显,存在市场转移可能使技术创新激励作用显著下降。

进一步,D国政府不实施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管制,U国采取TBT。但是,存在市场转移,激励D国企业技术创新程度远小于没有市场转移的条件,导致大量D国企业放弃创新,进行市场转移,所以,市场转移削弱了D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综合上述命题可以得出:一是在没有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管制和TBT的条件下,D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最小,产业发展将在较低技术水平上徘徊;二是实施TBT的条件下,D国企业可以实行转移市场,企业技术改进的动力仍然很小,产业的成长缓慢;三是实施TBT,且D国企业没有市场转移,或者转移成本过高,则对国内企业的激励最大,企业被迫进行技术创新。在短期内产业发展会受影响,从中长期来看,技术创新使得D国的该产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快速成长;四是D国政府的质量管制标准高于或等于U国实施的TBT,这将激励D国企业技术创新。如果此时U国实施TBT,不仅不会产生短期负面影响,而由于其对未技术创新国家的相关企业的抑制作用,使得D国该产业的成长速度远大于前三种情况,更不会使TBT导致D国的社会福利遭受损失。

四、案例分析:CR法案与温州打火机产业成长

温州打火机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表1基本反映了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经历的四个阶段中温州打火机产业成长状况。

第一阶段:仿制出口和产业高速成长。外部条件是中国政府不实施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管制,发达国家也没采取TBT限制,使得温州打火机产业高速成长。

第三阶段:欧盟开始准备实施TBT限制和无市场转移。外部条件是中国政府无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管制,欧盟准备采取TBT限制,温州打火机产业面临技术创新和退出市场的两难选择,开始选择前者。

欧盟的CR法案从开始调查到最终实施时间长达七年。其中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2000年到2006年TBT提案过程;二是2007年开始实施TBT限制。

2000年欧盟受欧洲打火机制造商协会唆使启动反倾销调查,主要针对温州打火机业技术水平和价格相对较低,占据了欧盟的主要低端市场。经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的积极应诉和中国政府的干预,欧盟最后撤诉。虽然这一过程中欧盟正式CR限制法案还没有颁布,处于CR法案的提案过程,温州打火机企业没有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欧盟由此开始拟定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草案,而国内中国政府没有高标准的质量管制,没有可以替代的市场转移,使得温州打火机企业不得不开始技术创新。

根据命题2,上述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取决于:,这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要比没有TBT情况下压力小。如果不进行技术创新,短期企业利润影响不大,长期最终利润将降为零。因此,部分温州企业发明并申请带安全装置的打火机,突破CR法案的限制,并寻求与高校和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开始申请国外专利,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起整个行业申请专利的情况明显增多,仅2001年就有103件,比2000年增长了56%,2006年更是增加到了206件,比2001年增长了152.4%;从1990年到2006年底整个行业申请专利达1253件,而截至2000年底申请专利仅为252件,2001~2006年六年期间专利增长数是前11年申请专利总数的3.97倍。

第四阶段:欧盟开始实施TBT限制和无市场转移。外部条件是中国政府制定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管制,温州打火机产业主动技术创新,不仅保住欧盟的市场份额,并重新恢复美国和日本市场。

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意识到高标准的质量管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强对国外质量标准的理解和追踪,制定高标准的质量管制,规范国内打火机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2006年2月9日,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通过CR新决议草案,比2003年法案相关条款更加严格和苛刻,包括向欧盟出口的打火机须“确保至少能安全使用五年,其间并能提供维修零配件;必须在欧盟境内设立一家维修点,否则必须安装安全锁”,并规定两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CR)后,才能进入欧盟市场。上述决议确定2007年3月11日起,凡向欧盟市场出口的一次性打火机,必须加装防儿童开启装置(即CR装置),不符合CR标准的打火机及新奇打火机禁止进入欧盟市场。自此欧盟CR法案正式实施。

在欧盟CR法案颁布前后,由于经历了多年实践,温州打火机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I和收益已经明确,成功概率σ成为决定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TBT的压力、专利申请数量与出口额三者之间呈现滞后效应,2000年欧盟开始提出CR法案,2001年专利数突破100项,2003年出口额为0.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4%;2003年欧盟正式提出CR法案,2004年专利数超过150项,2006年出口额达到0.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3.2%。可见,温州打火机企业只有在外界压力下才会忽略口,而收益却是滞后的。

进一步分析欧盟CR法案颁布以后的温州打火机产业的表现,也说明上述论证的合理性。2007年3月CR法案正式实施,当月温州打火机的出口额比上月下降了69.7%,仅为247万美元,比上年同月降低了63.83%。随后逐月大幅度上升,到7月已超过CR法案实施前水平,比2月增长了5.89%,比2006年同期增长22.36%。2007年1~7月累计出口额仅比上年同期降低6.7%,尽管不到半年的出口有些波动,但是基本保持在月均700万美元的出口水平上,全年仅下降5.8%。根据温州海关数据,虽然欧盟CR法案的实施使浙江省对欧盟出口打火机下降了15.3%;但是,由于CR法案的适用性,使得对日本和美国出口分别为1.7亿个和0.8亿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和3.1%,开始全面恢复进入由于CR法案失去的美国和日本市场。

再进一步分析2007年之后温州打火机业的表现,从2008年1月开始,除2月份由于雪灾的影响和中国春节等因素导致出口总额大幅下降以外,之后几乎全部保持逐月大幅上升的状态,3月份的出口增长率高达126.34%,直至2008年12月,出口率仍基本保持稳步上升,达到34.09%。全年出口额增幅远远超过了在遭受TBT之前的几乎历年的增幅。全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35%,除2006年以外,超过了2002年以来的历年增长率。2009年1月,温州打火机的出口额高达1,036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6.26%,出口额增长的趋势仍在发展,产业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产业升级逐步实现④。

五、结论和启示

中国加入WTO以来,受到其他各成员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不断增加,受TBT影响的年出口额已高达450亿~5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以上。但是,中国的出口贸易依然增长强劲,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解释视角。

本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发达国家的TBT和政府高标准的质量管制都是激励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动力。从短期看,企业的成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期看,将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促进产业成长。第二,当国内的质量管制标准低于发达国家TBT的限制水平时,只要TBT标准要求相对合理,即水平型TBT,中国企业有意愿技术创新,达到进口方质量限制目标,实现“双赢”,国内产业将快速成长[12]。第三,市场转移成本决定创新意愿。如果一国实施TBT管制,中国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市场转移,企业突破TBT限制的技术创新意愿则相对较小;反之,如果转移成本较高,或者不存在替代市场,企业又无法放弃市场,企业将被迫进行技术改进,实现产业成长[21]。

根据以上案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发达国家TBT限制标准有助于中国企业了解潜在的技术创新空间,提高企业对潜在的生产方法或技术的关注度或觉醒度,为产业升级提供攀登“梯子”。在欧盟CR法案的强制执行后,浙江企业已研制出新型安全锁并申请专利;国内首家打火机实验室已经通过欧盟认可,认证费用和时间大大减少,进一步提升我国打火机出口竞争力。

其次,发达国家TBT限制标准为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潜在利益提供了明确信号。在没有TBT之前,企业即使认识到技术创新的潜在收益,由于技术创新不确定性σ较小,企业不愿意采取行动;实行TBT限制后,企业明确意识到σ的增大带来的收益增加,会有更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再次,发达国家TBT限制标准和中国政府高标准的质量管制,有助于企业选择和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1994年美国实施CR法案使得80%的温州打火机退出美国,市场立刻萎缩,8年几乎没有任何增长;相反,在欧盟CR法案正式实施后不到半年时间,对美国出口打火机数量增加了3.1%。

最后,从国家层面分析,如果我国采取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质量管制标准,会促使企业主动技术创新。缩短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技术水平差距,改进生产效率,加速产业成长,增强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收稿日期:2010-03-17

注释:

①CR是“Child-Resistance”的简称,即要求在打火机上添加防止儿童开启装置,保证在正常或合理的可预见使用条件下,年龄在51个月以下儿童因为操作打火机需要用力、打火机加装保护装置、点火操作顺序等诸原因不能使用打火机,以提高打火机安全性能。

②张丽娜:欧盟CR法案实施对浙江温州打火机企业发展影响分析,《消费日报》,2007年2月5日。

③数据来源: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www.sipo.gov.cn/sipo2008/,温州市统计局2002-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④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州海关网。

标签:;  ;  ;  ;  

技术性贸易壁垒、质量控制与产业增长&基于欧盟CR法案对温州打火机产业影响的案例研究_温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