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是一种生命哲学--兼论实用主义研究视角的转变_哲学论文

实用主义是一种生命哲学--兼论实用主义研究视角的转变_哲学论文

实用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兼论实用主义研究的视角转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用主义论文,是一种论文,视角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实用主义的阐释和评述,所得出的结论差异甚大。特别是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更是一个纠缠不清、越理越乱的结。从现代西方哲学的两条主线——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来看,实用主义是二者兼有;从认识论路线——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来看,实用主义也似乎两者有之。但如果我们研究的眼光关注实用主义本身的话,就会看出,它本身的构架和意图并不是想(或者在乎于)建构严密的哲学思维、概念演绎、元哲学等等,相反,实用主义体系本身是一种呈开放状态的哲学理论。如果我们因袭传统的主线或者现代西方哲学的主线来考察的话,很容易使我们陷入二难的境地,从而导致我们对实用主义片面、武断的阐释。因此,对于实用主义的研究就有必要转换视角,这就是:避开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对立和纷争,着眼于实用主义产生、兴起的大历史背景,就其内容、指向、价值而言,把实用主义看成是一种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人生哲学,或者称之为生活哲学(注:车铭洲、王元明等:《现代西方时代精神》第69—70页。)。这一视角更能符合实用主义的本意,特别是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的意图。视角转换的分析,一是论述实用主义的人学范畴,与传统的人学相比较;二是论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差别,以体现实用主义独特的哲学观;三是剖析实用主义的历史背景,以阐明其哲学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西方哲学史上的关于人的思考和结论。

一、西方传统人学的渊源

应不应该把实用主义划入人学的范畴?各家观点不一。但我们认为,西方人学除了排斥科学的实证论之外,涉及人的全部问题。而实用主义虽然有强调实证的方面,但是实证的标准和准则都归咎于人的主观价值取向,因此,我们有理由把实用主义归入人学的范畴。从理论内容和历史渊源来看,实用主义与西方传统人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与欧洲的人学传统不可分割。正如杜威所言:“美国思想体现了欧洲的思想”(注:车铭洲、王元明等:《现代西方时代精神》第75页。)。

西方传统人学,自古希腊的普罗太戈拉、苏格拉底开始,就始终关注着人的问题,试图确立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神性为参考系来规范人的道德伦理原则。此后,人的问题被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理性的寻求、对世界模式的寻求所遮蔽,间接的结论是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进入中世纪,对上帝的证明取代了对人的问题的探索。此种状态持续了整整10个世纪之久。正是这种长久的压抑,在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激变时,人的问题就一触即发。15世纪的欧洲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和模式,大力倡导人文精神,要求重新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歌颂人现世的自由生活和幸福。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把矛头直接指向占据人的心灵和生活已久的上帝。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看来,要取代上帝只有提供人性,高扬人性的旗帜,但是这时的人性只是区别于神性的感性、零散的东西,他们的理想还只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可以肯定地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敢于直视人的生活,享受人的生活,给人的立世展开了一个新的空间。

随着“文艺复兴”影响的扩散,人在文化中的形象得到复归。这时,资产阶级也正值羽丰成熟之际,对人在文化中的复归并不满足。于是,把人放置于哲学的领域中去考察,就日显迫切。

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虽然就其哲学主题而言,是解决人类的知识问题,但归根结底或者在更高层次上讲,还是涉及并较深入地探讨了人的本性、认知能力等问题。而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除了探讨世界模式之外,还把人的问题作为其哲学的主要部分。他们用理性但又机械的眼光考察人性,得出了“人是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结论。这结论虽然有失偏颇,但毕竟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要丰富、深刻得多。特别是以康德为起点的德国古典哲学,把人的自我主体作为哲学对象来探讨,严密细致地论证了人的理性结构、功能及其辩证发展过程,较为彻底地根除了宗教对哲学的支配和影响。其结果是不仅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而且还极大地发展了人类思维的方法——辩证法。但是,随着对主体理性的不断追问和严密的逻辑演绎,经由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把人类的理性推至颠峰状态,其结果是人的理性高于人性,理性成了支配人性的新的“上帝”。黑格尔辉煌的哲学成果与其无限的理性绝对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德国古典哲学在费尔巴哈那里划上了句号,也可以说,传统的人学就此结束。在费尔巴哈看来,宗教、上帝、神都是人造的,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他总结性地揭露出宗教的秘密:“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了的、转化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注:《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56页。)既然把宗教神秘的面纱戳穿,又有德国古典哲学理性的坚实基础,费尔巴哈对人的问题的探索,就走上了与以前哲学不同的路子,即从理性层次下降到感性的层次。他认为,人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在时间、空间和世界秩序上,其存在都得益于自然和社会。他直接了当地声称,人的本质就在于人自身的感性存在,即情感、欲望及性爱等等。人的理性、意志等无非是感性的派生物和说明而已。

应该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特别是19世纪以后德国时代精神的合乎逻辑的继续和发展”(注:《西方哲学概论》第323页,四川大学出版社。)。 人的问题在费尔巴哈扬弃了“异化”之后,回归到自然原始的状态,直指人的感性生活。与人文主义相比,却又站得更高一些,论证更深刻一些。但是应该看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用自然属性去考察人的问题是不充分和不完善的,必然会被新的人学所代替,所以,“传统人学到费尔巴哈自然主义的感性冲动中,开始了最初的消融”(注:张一兵:《西方人学第五代》第14页。)

西方传统人学走到了这一步,一方面,在理论框架中确立了人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理论的建构也日趋成熟、丰满;另一方面,传统人学的视界仅停留在人的理性或者感性上,并且分而述之,各执一端,互不相让。这样的结果就是构成了人的本性的二面,用其任一方面都不足以铨释人的问题。正是这种二分法,不仅是传统人学的主题,同时也是现代哲学的主题。要融合两者间的裂缝并非易事,而威廉·詹姆士正是看到了这种分裂和矛盾,从而试图加以解决之。

二、实用主义的兴起

新人本主义是指费尔巴哈传统人学终结后,于19世纪末开始出现的现代西方人学。早于实用主义出现的反传统哲学的先锋派——意志主义,首先开始对传统哲学进行反思和批判。叔本华、尼采用人的意志取代人的理性,以此作为人的本质、世界的模式,凸现出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实际上,新人学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传统理性主义人学的反面,高扬非理性,贬斥理性,这样,不仅把人学导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和领域,而且还为深化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在意志主义盛行之时,实用主义已在美国本土初现端倪。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也应属于反传统人学的先锋派,与意志主义相比,只是角度有所不同。意志主义从正面反对传统人学中的理性统治,抨击理性对人的意志的扭曲和摧残。而实用主义则是从整体性的感觉经验出发,反对传统人学中理性与感性、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的割裂,从实用主义的整体经验中凸现出其所特有的价值观、真理性、实践观、宗教观等等。正如S ·罗森塔尔所言:“它(指实用主义)依据其独特的角度来处理几乎所有重大的哲学问题,对许多由来已久的典型问题提出极有独创性的解答。”(注:《古典实用主义在当代美国哲学中的地位》,《哲学译丛》1989年第5期第55页。 )这个独特的角度就是人的价值观和实践观,两者的统一是实用主义的核心。这也就表明,“实用主义的方法论乃是一整套解释和实证的方法,它既适用于日常经验层次,也适用于对这些经验进行哲学反思的层次”(注:《古典实用主义在当代美国哲学中的地位》,《哲学译丛》1989年第5期第60页。)。

如果说以叔本华为代表的新人本主义是以人的非理性的抽象存在为主线索,那么实用主义则是以消弭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分裂为出发点和主题,试图对人的行动有所指导,以避免无意义无价值的生活。实用主义没有涉及以往哲学所必须追问和回答的世界起源、本质等抽象、远离生活的问题,而是直接导向人的生活。由此可见,“实用主义曾经使人学出现过一次入世还俗,在詹姆士、杜威那里,人的类本质被消解为个体的感性经验活动,人本主义直接外化为一种生活效用和抽象价值的肯定”(注:张一兵:《西方人学第五代》第15页。)。这里应该指出,在詹姆士看来,并不存在什么抽象的价值,价值是由实在的效果差别来估量的,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如此。

按照近代人学的发展逻辑,实用主义应该和新人本主义一样,站在反理性的角度来阐释人学,可它为什么还要把理性和感性整合起来呢?同时,它又为什么没有抽象地去谈论人学而是直指人的生活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得从考察美国的历史和民族性格来解答。众所周知,美国的早期社会基本上是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北美的翻版。但是另一个实情是,欧洲移民必须面对在北美大陆上的生存问题,因此,旧有的欧式传统开始发生偏离。新移民必须直接面对眼前的现实生活,生存与发展是当务之急。而欧式传统的方式,即“在哲学思考和审美活动的园地里或在历史回顾的园地里去寻求”生活的意义(注:《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2辑第75页。), 显然在与自然搏斗的生存行动中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欧洲的移民在继承了欧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创造了独具特点的美国本土文化。同时在这里,“不是局部环境而是美国整个的环境决定了美国人的性格或造成美国式的人。整个环境是指土地辽阔、便于流动,独立的气氛,崇高和乐观进取的精神等等。”(注:〔美〕H·S·康马杰著:《美国精神》第5页。)在这种氛围之下,为生存和发展而确立的观念, 也必须符合人的实践活动,因此,诸如契约、法制、参与、机会、竞争、务实、实干等观念就构成了美国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注:〔美〕H·S·康马杰著:《美国精神》第131页。)。相应地, 美国式的哲学——实用主义——当然也就是对这些观念的概括和哲学化,同时也使哲学生活化。

进入19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社会的转型出现了震荡和阵痛。人们旧有的观念、信仰被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冲垮,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但是美国人所独有的精神和民族性格,并没有使其陷入悲观绝望的境地,反而更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人主要作为一个行动者和实行者,世界对他提出了一连串的挑战,这些挑战不能用退缩、忍受和祈求得到神救来回答,而必须用深思熟虑的行动来加以制服。”(注:《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201页。)

显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人没有重蹈传统人本主义抽象人性的老路,也没有跟从悲观的意志主义。虽然他们在理论上树立起了人的主体地位,重赋人的理性价值,但毕竟仍停留在理论的领域之中。而实用主义却面对现实来谈人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所以,这是一种现实的生活哲学。

三、实用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

美国人需要现实的、生活化的哲学,除有其历史发展要求和民族性格使然之外,在美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也显示出强烈的要求。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从欧洲传来的启蒙哲学和超验哲学,理性的绝对主义排斥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实践活动。这是不符合美国人民族性格的。其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引入美国,在哲学领域导致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最终抛弃了启蒙哲学和超验哲学。但是一经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进化论与理性绝对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无非是用进化规律来代替理性的绝对。虽然“物竞天择”的准则在诸如法律、政治等领域受到普遍欢迎,但在哲学领域则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批判。这是因为,“它要求人类理应放弃自由意志,……又着手剥夺人类的支配能力,把人类从一个积极主动挽救自己的主人降低为自然界的一个消极被动的仆人。”(注:〔美〕H·S·康马杰著:《美国精神》第131页。 )这显然也不符合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威廉·詹姆士也反对这种理论,他在1878年写道:“我与斯宾塞的争论,不是他特别强调环境,而是他忽视了主观兴趣这个众所周知的明显事实,而主观兴趣是与环境一起共同形成智慧的。这个主观兴趣形成了真正的自发行为。”(注:〔美〕H·S·康马杰著:《美国精神》第136页。)这表明, 当时美国的哲学家是不太赞成进化论的哲学的,而是相信,人的生活没有什么绝对必然性和确定性,只有个人的具体思考和行动。

鉴于上述理由,我们可以把实用主义称为生活哲学。从这一哲学中阐发出实用主义关于生活哲学思考的主要内容。

(一)行动、参与原则。实用主义秉承了美国人的性格和精神,对任何事物都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主动介入,并且凭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和改造事物。强调人的行动,行动是生活的过程,这是实用主义的一大特色。这在杜威那里体现得尤为突出。

(二)经验、实证原则。经验就是人生活的经历,人与周遭环境相遇的体验,经验的体验也是实证的出现(注:威廉·詹姆士:《彻底经验主义》第49页、50页、86页。)。皮尔士由于受实验主义的影响甚深,在自己的哲学中强调实证原则,无疑为实用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方向,但他却在实验主义中封闭自己的哲学,因而影响甚小。相反,詹姆士却对此进一步改造,他说,经验“趋向于具体与恰当,趋向于事实、行动与权力”(注: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第29页。)。可见经验并非完全是零散、片面的日常生活体验,而是具有理性的思考、感性的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决断与行动。应该说,人的生活和行动就是一个整体经验,其中理性和感性的区分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詹姆士认为生活就是过程。另外,实证与人的价值观是相联系的,生活与行动的实证就是看其是否符合人的价值取向。

(三)效果、价值原则。实用主义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对人的行动有效,有效即是真理,也就是价值。从个体的生活过程来看,人的生活不必过问世界本原、世界图景等普遍而又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只须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付诸行动,“真理意味着一种价值的引导作用”(注: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第105页。), 引导人的行动趋利避害。

(四)自然主义、整体主义原则。实用主义坚决反对任何强加于人的生活和行动的武断、臆想和虚假的东西。是怎样就是怎样,人应该是活生生的整体,而不是被哲学概念塑造的抽象的人。同时,人还必须直接地、原始地与周遭环境水乳交融,反对任何形式的感性和理性、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的割裂和分离。这是因为,“经验本身就是自然内容。人的经验是与人的目的性活动密不可分的,而人作为有思想的有机体是自然的一部分,心灵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注:《古典实用主义在当代美国哲学中的地位》,《哲学译丛》1989年第5期第58页。)。 在经验之中没有矛盾的二分法,是一个无界限之分的整体。

实用主义的哲学内容表明,实用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这种哲学整合了传统人学中的分裂状态,其意义不仅仅限于符合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美国精神,而且还在哲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实际、实用的哲学理论,也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结束语

把实用主义看作是关于人的现实生活的哲学,这一视角的转换,就可以让我们不再苛求实用主义到底是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到底是理性主义还是非理性主义的分野了。因为,人的现实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方方面面集合起来的整体,一个多层次构建的整体。至于实用主义所论及的经验、实在、价值、真理、行动、效果等哲学概念,都不像传统哲学那样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是按生活的实际来理解和阐释的。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詹姆士本身是一位心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极力反对把人当作由各种零件组合成的一架精密机器的有机论心理学家。这就使得实用主义多多少少带有心理学的特征,也就很难划分其派别。

实用主义是特定时间、空间的产物,而终于成为美国精神的实质和美国哲学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其理论形态的缺陷,以及时代主题变换,实用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其影响而言,实用主义在今天依然还或隐或现地存在。

标签:;  ;  ;  ;  ;  

实用主义是一种生命哲学--兼论实用主义研究视角的转变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