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冷钊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冷钊

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210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舒适度、适用性有非常大的影响,建筑工程防水防渗透施工工作完成的好,能满足居民用户的需求,反之建筑工程出现渗漏问题的话,会给居民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也会降低工程经济效益。对此,必须做好建筑工程防水防渗透施工建设,提升建筑工程外墙表面、屋顶、地下室以及卫生间部位的防水防渗透施工质量,使建筑工程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1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生活中,建筑物中时常会出现渗漏问题,为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高,保障人民居住的质量,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渗漏问题进行处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防渗漏技术的应用很好地使这一问题得以缓解。两种途径能够体现出建筑防渗技术效果。第一种途径是通过将防渗技术应用在基层结构中,起到对建筑内部的缺陷进行弥补的作用。第二种途径是建筑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容易出现裂缝和渗漏的区域加以巩固和修整。因为防渗漏技术会直接对建筑施工的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必须将渗漏的隐患扼杀在源头上。施工单位必须将防渗施工技术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环节中去。

2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渗漏部位

2.1外墙部位

现代建筑施工中,建筑外墙部位渗漏问题严重。外墙施工渗透表现为:外墙部位存在缝隙、穿孔等,一旦雨雪天气降临,就会通过缝隙、穿孔等瑕疵渗透到建筑内部。建筑外墙部位渗漏问题产生多是由于施工不规范引起的,例如,施工过程中,有施工人员不按照规定采用合适规格的砌块进行砌筑,就会形成砌块与砌块之间留出较大的空隙问题,施工人员不注重空隙的产生,在之后的施工中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修,就会使空隙存留在外墙部位,成为外墙部位渗漏的先决条件。此外,建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在修建外墙时,需要运用多种施工工具,在外墙表面进行施工和安装其他需要的构件,因此会在外墙部位留下一些孔洞,这成为外墙渗漏问题产生的又一个引子。

2.2屋顶部位

建筑工程屋顶施工质量受到材料、工具、施工工艺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如果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屋顶渗漏问题的产生。屋顶部位渗漏表现为:屋顶膨胀、开裂、屋顶潮湿等。引起屋顶渗漏问题的原因有几点,其一,施工工艺问题,施工人员在建设屋顶时,没有将防水防渗透施工技术实施好,从而为屋顶渗透埋下隐患;其二,建筑材料问题,在采购防水防渗透施工建筑材料时,所选材料并不合格,本身防水防渗透效果较差;其三,施工后的检查工作存在遗漏,屋顶位置接缝处较多,如果不能将接缝位置处理好,会引发渗漏,施工人员在处理接缝问题时不能全部找出接缝处,容易造成后期屋顶渗漏问题的发生。

2.3地下室部位

现阶段,有许多建筑工程都注重开发地下室,节约空间,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开发地下室过程中发现,地下室渗漏问题常常存在,地下室渗漏表现为:地下管道破裂、建筑管道开裂、混凝土与管道间存在缝隙。引起地下室渗漏问题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施工不规范和施工工艺与实际情况不匹配造成的。建筑工程防水防渗透施工技术必须不断向前发展,推出与现代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相配套的防水防渗透施工工艺。

3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分析

3.1外墙防水防渗技术

通过对外墙渗漏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外墙表面和洞口缝隙。所以在实际外墙施工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外墙砌筑按标准规范进行,若存在问题,后期应当进行修复,保证外墙表面平整;注重外墙连接位置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较大的、不合理的间隙,杜绝出现间隙渗漏现象;对预留洞口进行标准规范且有效全面的修复,避免处理不当或堵封不全,从而根除洞口的渗漏隐患。总之,外墙施工应用防水防渗技术时,必须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保持严谨的施工态度,注重关键位置的渗漏防范,从而保证施工工艺,从根本上解决外墙渗漏问题。

3.2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

在建筑地下室的防水施工中,结构自防水技术,主要是利用结构自身的特点,提高结构自身的防渗性能,实现建筑地下室的防水要求。在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实现结构自防水功能。首先,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确保搅拌均匀,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工程施工要求,一般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20mm左右,且混凝土出厂与入模坍落度差值控制在 30mm 以内。其次,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中,需要充分、均匀振捣,避免过振、漏振现象,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要求,且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控制在 2m 以内。同时,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可分段浇筑,施工缝设置止水带。此外,在建筑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混凝土种类,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材料,以降低混凝土结构水化热反应产生的温度裂缝,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并可以根据防水要求,在混凝土混合料中添加满足施工要求的外加剂,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裂缝。同时,为了避免地下室墙体结构出现沉降裂缝而导致结构防水性能下降,需要在地下室墙体下部设置圈梁或过梁,从而在保障墙体结构的刚度的同时,并保障结构的防水性能。

3.3屋面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

建筑屋面防渗漏性能主要取决于防水设计是否合理,因此需要提高屋面防水设计。研究表明,屋面出现积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屋面坡度设计不合理,规范对不同屋面材料规定了最小排水坡度,例如刚性防水屋面排水坡度为 2% ~ 3%,瓦屋面中的烧结瓦排水坡度需不小于30%,需要在屋面排水设计中满足规范要求。在屋面防水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满足规范要基层防水施工的基本要求,例如,基层需平整、无裂缝、起壳等质量缺陷。且基层无尘土、无积水;在基层上铺设防水卷材前,需要对基层进行清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干净,提高防水卷材与基层表面之间的粘贴效果。同时,需要对基层表面的干燥程度进行检测,若基层表面较潮湿,则无法实现确保卷材的粘贴效果,降低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其次,在防水层与砂浆层之间,选择自粘粘接的施工技术。在防水卷材接缝部位,搭接宽度控制在 10cm,并采取满粘的方式。此外,在基层上粘贴防水卷材,防水卷材需要按照一定的搭接压缝,减少卷材接缝部位出现渗水现象。且粘接防水卷材时,需要根据材质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粘贴方式,提高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此外,在防水新技术的发展中,一种防排结合、以排为主、植被保护、综合利用的新型防水技术逐渐应用到屋面防水施工中,主要适用于屋面种植植被,种植防水屋面具有诸多优点:保温隔热功能、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防水材料,并可有效地提高屋面防水材料的使用年限,确保屋面的防水性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施工中,若对局部防水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屋面渗水、外墙渗水、地下室出现渗水等现象,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还对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对屋面、外墙、地下室等结构的防水防渗处理,提高结构的抗渗性能。

参考文献

[1]刘俊乐,赵东浩.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2:122-123.

[2]夏辉,邵首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5,05:131.

[3]陈建军.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5,08:102.

[4]张银霞.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235.

论文作者:冷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冷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