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年来高速发展,为保证建筑质量,当下建筑质量的研究工作应以保证建筑质量为主,而质保工作在检测建筑结构工作中占重要地位。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检测;主要方法;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是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每一座建筑物都是有结构所支撑,建筑结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的质量。通过对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消灭问题,从而保证建筑质量是业界普遍采用一种手段。
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
如今,主体结构检测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针对刚刚建设完成的工程和已经完成多年的建设项目。其中,对于新建的工程项目来说,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比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材料,应该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就对其进行检测,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建设材料,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应该分别进行检测,只有对各个步骤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测,才能开展下一个环节的检测工作。对于已经完成建设的工程项目,检测工作开展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常规检测。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部件,在检查时需要检查磨损以及腐蚀情况,同时还应该列出已经存在的错误。(2)专项检测。对于存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与设计功能不匹配的现象以及物理偏差,应该进行相应的检测。(3)检测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确保其使用安全。
2当下检测建筑工程结构所采取的主要方法
一座建筑工程完工后,首先要对其进行结构检测,只有通过检测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才能进入验收程序,可以说,结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建筑工程的结构检测,一般采取的检测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2.1 建筑外观检测方法
该检测法一般不使用其他设备与仪器,单凭检测人员肉眼观察建筑结构的外表,进而初步来推断其问题所在。外观检测法一般包含下面几点 :①从大方面察看建筑结构的外表,据此判断有无倾斜、墙裂等问题 ;②利用敲、拍等方法,加上实地去考察,判断结构的外表质量、构件的尺寸大小等与工程、设计的要求是否相符 ;③对建筑结构的外观、尺寸大小一类开展观察,由此得出符不符合技术质量要求的推论。外观检测法优点是能即时看到问题,但仅凭工作人员以往的工作素质与经验积累,直观感受和主观判断性是其短板,建筑符不符合质检要求单靠这些下定论是困难的。
2.2 仪器检测法
仪器检测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相应的仪器或者其他的辅助检测手段来对建筑结构进行更客观的检查工作。 将检测出的实际数据和标准的作对比、分析和判断实现结构的监测工作,此种方法又分为有损检测和无损检测法。
(1)损检测法
这种检测法是利用相关仪器设备,对局部结构构件进行现场钻芯取样、剔凿、锚固构件拉拔等方法检测构件的抗压强度以及钢筋配置情况。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可靠的反映出构件的结构性能,通过现场检测及数据结果推断建筑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在房建工程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结构的载荷试验、机械性能试验等来对相应结构的荷载条件下的破坏程度进行检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房屋质量是否与设计要求或者施工要求相符合,通过破坏性检测数据,可以对建筑结构的合理性、耐用性做出正确判断。
(2)无损检测法
当建筑结构内部出现空洞、断裂等情形时,都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检测结果。 假如发生以上情况 , 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无损检测法。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采用声、电、磁等技术方法,在不对建筑结构进行破坏的情况下检测结构内部的具体情况。 当利用 X 光、超声和电磁等技术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可以很清楚的掌握建筑结构内部的裂纹情况,根据裂纹的数量和间距,再依据构件检测情况进行评级,最终就可确定是否可用于相应的结构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关于工程结构的质检控制的措施
3.1建立和完善关于检测质量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质检管理机制对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首先,应把质检的全局工作计划安排好。特别表现在对建材的购买与进货的检测此类工作上。其次,对质检控制的重要那些部分有一定的掌握。在控制材质时,掌握质检控制其要点是较为重要的。若想工程达到安全的要求而且适用的寿命要达标,不对工程建筑的耐久性和它的受力程度展开精细的检测是不行的。
3.2对进场建筑用料的质检严格控制
对用料的检测,在整个建筑质量控制过程是最重要的,而对进场用料的检测更是重中之重。产品出厂时,许多商家提供的进场用料有滥竽充数的问题,故用料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材质有问题,则需追究管理责任,这一步很是重要。最后还包括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控制。保证建材质量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3.3 最大限度的减小检测误差
检测误差是建筑工程结构检测中不能绝对避免的问题。任何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也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百分之百的准确,因此在实际检测中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因为检测误差,导致建筑质量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大致分为两种:检测仪器仪表精确度差或发生质量问题,造成检测数据不准;检测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失误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要解决误差问题,降低检测误差对建筑质量问题的影响,应该从人员素质和检测仪器设备两方面做好工作: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是否存在误差,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经过仔细研究和计算才能确定,因此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十分重要。检测前,检测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建筑的整体质量要求以及建筑结构的具体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检测操作标准。检测所需仪表、仪器等设备属于高精度设备,日常保管中做好设备的检测和管理十分重要。检测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排除。为建筑结构检测提供设备保障,保证不因设备故障或质量问题人为造成检测误差,影响检测的质量进而影响质量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3..4建立质量控制动态检测机制
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的动态检测机制是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此种方法能够对建筑结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进而在整体上对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此种方法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 第一,建立一个完善的检测抽检方法。 利用抽检的方式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实时性和全面性。 第二, 建立起全面的动态检测档案。 建立动态检测档案在材料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此种方法可以得到实时的监测数据 , 并且得到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而实现对材料质量检测的质量监控。
4强化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措施
4.1 明确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为了做好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就应该明确主体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施工中的砌体、钢筋的数量以及位置、钻芯、工程主体结构钢筋保护层的数量以及位置和砂浆的强度等。
4.2 完善质量检测法规和标准
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依据是质量监管的法规以及标准。为了有效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效率,就应该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法规和标准不断地予以完善。如今,我们应该做的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市场现状为基础,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此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并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检测方法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最大限度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增涛.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主要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J]. 居舍. 2018(29)
[2] 李兆林. 预应力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结构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分析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06)
[3] 冯致远.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8(21)
论文作者:张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结构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