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论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浅议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创新意识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幼儿大脑功能的开发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许多专家认为,常人的大脑功能可能只开发了大约4~5%,甚至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不过利用了10%左右,人脑应有的潜能还远未得到挖掘。而人脑功能的开发,婴幼儿是重要的起始阶段。因此,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转变观念入手。

观念改变行为,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能熟练地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从而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幼儿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如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为确保知识目标的落实,一味要求幼儿背诵儿歌、复述故事、记住作品的题目、作品中的角色等,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实现。对幼儿集体活动而言,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幼儿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幼儿的独创性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才会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目前,已有不少教师正在尝试角色转换,比如有的教师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做法,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与幼儿围坐在一起,以孩子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讲讲、唱唱、跳跳,教学氛围生动活泼、轻轻松松。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其实质则在于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幼儿创设了高度的自由想象与创造环境,使幼儿在主动学习中得到发展。

给幼儿一片“破坏”的天空,让幼儿走出虚构的世界。

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尽其所能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却在自觉不自觉中让幼儿生活在了一个虚构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中,幼儿的各种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幼儿很自然地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优越感;在这个世界中,幼儿会得到许多赞美和恭维,如经常当着幼儿的面夸赞他聪明、漂亮,或用赞扬的口吻鼓励他做的每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中,从不要求幼儿干他该干的事情,而别人为幼儿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很难想象,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如何去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玩具玩坏了而揍了孩子一顿。孩子的教师知道后,幽默地对孩子的母亲说:“你枪毙了一个未来中国的‘爱迪生’”教师对母亲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那我该怎么办?”母亲听了教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教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从中学会修理呢!”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教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故事中的那个小孩是幸运的,因为他不但有一位开明的老师,还有一位乐于接受意见的好妈妈。孩子睁着一双求知的大眼睛,对社会充满新好奇和渴望,他们身体力行,欲用自己的双手去探求这未知的世界。因此,教育者应利用幼儿的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使幼儿的这种创造性萌芽、开花、结果。综观世界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成果的杰出科学家们,无论是国外的爱迪生、牛顿,还是中国的詹天佑、冯如,他们小时无一例外都是“破坏大王”,自幼让大人皱眉、老师头疼,然而就是这些被人们认为难成大器的“破坏大王”,长大后却凭借其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动手能力,而成为顶尖发明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心理学家指出,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是说,他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千万不要因为其行为和结果的幼稚、离奇而嘲笑或干扰,而应当给予鼓励和劝导,从而能使其自由自在地完成自己的“创造”活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给幼儿一片“破坏”的天空。幼儿爱“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幼儿一生用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放开”幼儿的手、脑、眼、嘴,给予幼儿更多的活动时间。

感知是认识的起点,观察是创造的源泉。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多让幼儿走出封闭的教室,步入大自然,尽情地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进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描述,解放幼儿的大脑,让幼儿大胆地、尽情地去想象和创造。

要让幼儿大胆想象,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避免以成人的思想、要求和标准去衡量幼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生命法则”,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内心需要,揣测幼儿的所思、所想,为幼儿提供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发展空间。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把太阳画成了绿色,对此教师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问他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绿色,以此来探求他的内心世界。孩子说:“因为春天的树叶是绿的,小草是绿的,它们把太阳也映绿了。将来,如果天上的那个太阳不听话,我就把我的绿太阳送上天去。”多么天真、多么富有创造性的回答!

在科技小制作中,教师让孩子们根据身边的事物,从“不方便、不顺手、不习惯、不美观”等几方面入手,尽情地说出自己所看到、想到、感觉到的问题,并据此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改进方法,最终制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有的幼儿大胆设计了“升降课桌”、有的幼儿想象要建造一种能够随时移动的“未来房屋”等。

在布置墙饰时,教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小班时,幼儿参与简单的布置,如剪出春天绿色的小草、剪出红色的纸条作为太阳光芒、用印章印上树叶等,活动室里一片春意盎然。中、大班的幼儿则与教师一起设计墙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及布局。如在“我所知道的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首先征求幼儿的意见:你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等等。经过讨论,他们最后把海、陆、空三种形式都表现了出来。他们用大幅画面,先画了一座桥,桥下是船,桥上有各种车辆,空中飞机在飞行。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们积极性很高,而且合作得也很好,表现的手法也丰富多彩,有画的,有撕纸粘贴的,而且做出了很多新的交通工具,充分表现出幼儿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此外,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还应关注时间。即教师应充分地把时间还给幼儿,让幼儿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使幼儿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尽情地干一些自己喜欢地事情,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教师应多引导、少指责;多鼓励、少批评,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去尝试和体验失败的苦恼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必胜的信心,成为祖国现代化事业的合格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标签:;  ;  ;  ;  ;  ;  

论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