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方式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方式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9.313 [文献标识码]B
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节省经费、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互补的重要方法,也是大幅度提高信息流通和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社会总体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途径。日本是世界上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自动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日本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外国杂志中心
外国杂志中心作为日本大学图书馆开展文献分担收集的范例,在学术情报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外国杂志中心前身叫据点图书馆,1980年改为现名。1973年10月,日本学术审议会向文部省递交了《关于当前振兴学术的基本对策》报告[1],提出了当前学术情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应该努力的方向。为此,文部省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设置据点图书馆的问题。于是,1977年首先在5所国立大学设置了5所据点图书馆,分别收集医学、生物、理工及农学方面的外国杂志。此后又增加4所,并把收集的学科范围扩展到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见表1。
在收集方针上,外国杂志中心本着全面、系统的原则,全面收集国立大学希望收藏但未收藏的各个领域的外国学术杂志。在选定方法上,以二次文献为主,即从国内大学图书馆收集的外国学术杂志目录中选定国内未收藏的学术杂志。为保证收藏的全面性,外国杂志中心还经常面向国立大学图书馆开展问卷调查,以收集各图书馆外国学术杂志缺藏的信息,最后将调查结果按学科内容分配给各中心馆,进行调整、充实。因此,早在1990年,全国9个外国杂志中心收藏的外国杂志就达到了20617种,其中医学生物学科7161种,理工学科6287种,农学2379种,人文社会科学4790种,极大地提高了文献资源的保障率[3]。然而,近二十年来期刊价格的高涨和经费的削减给全面、系统地收集外国杂志带来了困难,收集量逐年下降,到2007年仅收集7619种。因此,外国杂志中心正在研究与国内其他机构进行合作收集的可能性,同时进行收集方针的调整,以满足研究者广泛的信息需求。
收集和提供是外国杂志中心的两个宗旨,因此中心馆必须迅速地将每期学术杂志中收集的情报传递给全日本的大学图书馆。随着国立大学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各外国杂志中心相继开动了杂志系统,从杂志的接收、加工到所藏数据库的建设,均实现了计算机管理。1986年学术情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NACSIS)成立后,外国杂志中心就在学术情报中心综合目录系统(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Catalog,简称NACSIS-CAT)上登录,使外国杂志中心的馆藏信息得以更广泛宣传,促进了外国杂志的利用。1992年,NACSIS开通了学术情报中心馆际互借系统(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Interlibrary Loan,简称NACSIS-ILL),更大地提高了外国杂志的利用率。2007年,日本全国的文献复印量为1093040件,其中国立大学图书馆共收到502926件复印请求[5],而9个外国杂志中心就接受了134126件[4],占国立大学总件数的26.7%,占全国总件数的12.3%,由此可见,外国杂志中心的设立对日本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外国杂志中心这个分担收集系统是一个超越所属大学的集合组织,业务工作及经费预算都归文部省统一领导。每年文部省的相关官员和各外国杂志中心的负责人都要召开一次“外国杂志中心馆会议”,审议诸多议案,致力于解决中心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国立情报学研究所目录信息服务(NACSIS-CAT/ILL)
1986年4月,文部省成立了学术情报中心,它的任务是促进大学间一次文献的相互利用和二次文献系统与机读数据库的建立,利用计算机和情报通信网建立全国性综合信息共享系统[6]。2000年4月,文部省以NACSIS为母体改组、扩充成立了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简称NII),更加重视从基础到应用的综合研究,并一如既往地积极推进学术信息基础建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6]。
2.1 学术情报中心综合目录系统NACSIS-CAT
NACSIS-CAT是把全日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所藏图书、杂志的机读书目数据及馆藏信息整合在一起的一个庞大的书目数据库。它起步于1983年,这年12月,东京大学文献情报中心成立,先期开始建立联合书目数据库,1984年4月,东京大学文献情报中心同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和大阪大学开始联合测试图书馆网络的运行情况。同年12月,一本由东京工业大学收藏的专著作为第一个数据被录入到新的编目系统中,并正式开始提供馆藏目录信息服务。1986年4月,东京大学文献情报中心进行改组,学术情报中心NACSIS正式成立,NACSIS在收集各大学图书馆书目数据之前,一方面以日本国会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等主要国家具有权威性的书目数据为基础构筑出各种书目数据库以供参照使用,另一方面,公开其编目协议CATP以供遵循,各大学图书馆在引进自动化系统及进行程序开发时,皆以此为标准构筑内置式联机编目软件的模块,而已经实施自动化的少数几家大学图书馆,也可借此实现书目数据的标准化。2001年1月,多语言处理目录系统开始使用,凡被UCS(Universal Character Set,通用字符集)定义的文字均可输入,比如中文、朝文等,由此CNMARC被引入为参照文件来使用,解决了日本全国所藏的约700万册中文资料录入到NACSIS-CAT的问题。
随着NACSIS-CAT的快速发展,它已不再局限于大学图书馆系统,其他公共图书馆、海外机构等也陆续加入。截止到2007年8月,系统参加馆总数达到了1 201家,其中日本的大学图书馆有840家,海外机构有99家[7]。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也于2000年8月与NII达成协议,将NACSIS-CAT作为CALLS成员馆日文文献编目的数据源,建立了CALIS日文联合目录数据库。据统计,目前中国有63家大学图书馆加入了NACSIS-CAT[7]。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系统已积累了大量书目数据,截止到2008年11月,共收集书目数据达885万条(其中图书目录854万条,期刊目录31万条),馆藏数据10 222万条(其中图书9780万条,期刊442万条)[8]。目前系统每天能同时连接5 000多台终端,以每天增加1 600多条书目数据、23000多条馆藏数据的速度向前发展,为日本大学图书馆实现资源的共知共享做出了巨大贡献[9]。
2.2 学术情报中心馆际互借系统NACSIS-ILL
1989年,NACSIS开始了为期3年的开发馆际互借系统的计划。1992年,当NACSIS-CAT已然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时,NACSIS-ILL系统正式开始提供服务。对NACSIS-CAT的检索、ILL申请自动发出及转发和申请处理状态查询等功能,整个流程都可在系统内完成。同年,有221家大学图书馆加入了该系统,当年的馆际互借与文献复制量就达到了27万件(文献传递为26万件,馆际借书为1万件)。NACSIS-ILL的成员馆以日本的大学图书馆为主,同时保持开放性,广泛吸收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甚至是外国图书馆加入系统中。1994年,NACSIS-ILL开始了与BLDSC(British Library Document Supply Centre,大英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的文献传递服务。1996年,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也实现了馆际互借功能。2002年,又通过与日本国立大学图书馆协议会的GIF(Global ILL Framework,全球馆际互借构架)计划合作,实现了与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馆际互借系统的连接,从而使ILL服务从全国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11月,NACSIS-ILL参加馆总数达到了1076家,其中大学图书馆为888家[10]。2007年的馆际互借与文献复制量达到109万件,其中以文献复制为主,占总量的90.6%,馆际借书占9.4%[11]。
另外,在NACSIS-ILL系统中不能不提到的是有关费用结算的“NACSIS-ILL费用对冲”服务。在该服务实施之前,各馆之间的费用结算非常复杂,主要通过“文献复制处理中心”和“NACSIS-ILL用户委员会”两个机构来处理费用结算问题,“文献复制处理中心”只处理国立大学之间的费用结算,“NACSIS-ILL用户委员会”只处理加入用户委员会的成员馆之间的费用结算。2003年《国立大学法人法》的制定以及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实施使系统统一费用处理成为可能,2004年4月起开始了费用对冲服务,由NII作为中转机构,即使ILL中的一方并未参加该项服务,各参加馆也只需每3个月与NII进行一次单向费用结算。比如A馆接受各馆ILL请求的总费用是5万日元,A馆向各馆提出ILL请求的总费用是8万日元,那么两种费用对冲后的3万日元由A馆支付给NII。B馆接受各馆ILL请求的总费用是8万日元,B馆向各馆提出ILL请求的总费用是5万日元,那么两种费用对冲后的3万日元由NII支付给B馆。2007年实施的ILL中,已有98万件(占总件数90%)采用对冲的方式进行费用结算,参加馆总数也达到了728家,大大减轻了图书馆之间费用结算的负担,提高了系统的服务效率[12]。
3 电子期刊联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部分国际商业出版社及大型学术组织已不断提供完整期数的电子版期刊,截至2005年,全球约90%的学术期刊已提供电子版本。日本大学图书馆从1998年起开始试验性引进电子期刊和数据库,2002年被认为是日本的国立大学电子期刊元年,大量图书馆开始正式引进电子期刊,电子期刊的实用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日本研究者的认可,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提供电子期刊检索服务。但近十几年来,大型出版商日益垄断期刊市场使期刊价格持续攀升,而日本大学图书馆预算增长缓慢甚至是削减,导致了大学全体期刊订阅量的减少,这种现象被叫做“日本的期刊危机”。为应对期刊危机和电子出版物的迅速普及,日本大学图书馆实施了以联盟方式建立共同利用体制的战略方针,其做法是通过建立电子期刊联盟强化集体购买力和与出版社交涉的能力,以最优惠的价格购入电子期刊。
日本国立大学图书馆电子期刊联盟产生的背景可追溯到1999年,这年,Elsevier出版社开始向日本的大学图书馆推销其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并要求每年固定的涨幅,为此,7所国立大学图书馆馆长就日元价格问题及并行输入问题向Elsevier出版社提出了抗议文件,并于2000年9月成立了电子期刊特别工作组,代表国立大学图书馆协议会(简称国大图协)同商业出版社进行交涉。2002年,国大图协又设立了电子期刊联盟,并且文部省对国大图协电子期刊的引进经费进行了重点分配,至此国立大学图书馆电子期刊的大规模引进就正式开始了[13]。2002年各国立大学图书馆平均可取阅3505种电子期刊,2006年平均取阅数达到了6387种。另外,私立大学图书馆协会和公立大学图书馆协会也都相继成立了各自的电子期刊联盟以对抗商业出版社的寡占行为。2006年,公立大学平均取阅数达到了863种,私立大学平均取阅数达到了1615种[14]。
以上3种类别的电子期刊联盟在应对期刊危机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为了全体日本大学在购买电子期刊时取得更优惠的条件,2002年10月,国公私立大学图书馆合作委员会在中京大学召开的第53届委员会上决定跨越国立、公立、私立大学①图书馆的界限,成立国公私立大学图书馆联盟(Japan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简称JCOLC)。联盟采取完全开放的组织形式,日本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可以随时加入和退出,另外JCOLC还积极参加ICOLC(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图书馆联盟国际联合体)一年两次的正式会议,了解掌握国外电子期刊的价格谈判、许可制度等政策动向[15]。通过全体日本大学图书馆的联合行动,JCOLC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子期刊的上涨,各馆都享受到了比单独订购时更优惠的价格,并且各馆近几年可取阅期刊数也得到了增长,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18年(2006年)学术情报基础实态调查结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6年,734所国、公、私立大学平均可取阅的电子期刊数达到了2103种,比2000年的平均数218种增长了9.6倍,并且有继续增长的倾向[14]。
4 机构知识库
机构知识库是指利用网络及相关技术,依附于特定机构而建立的数字化学术资源,它收集、整理并长期保存该机构及其社区成员所产生的学术成果,并将这些资源进行规范、分类、标引后,按照开放标准与相应的互操作协议,允许机构内外的成员通过互联网来免费获取使用[16]。2001年建立的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知识库是机构知识库的雏形。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建立机构知识库,如美国的DSpace联盟、英国的Eprints UK项目等,来加强学术机构的学术控制力,并且采取开放存取方式进行,减少了杂志的垄断性,促进了学术研究的交流与共享。NII在各大学建立机构知识库前,于2002年10月就开始实施“元数据数据库共同构建事业”,通过网罗国内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学术资源,以元数据方式标引实现数据库化,并通过“大学Website资源检索系统”提供检索服务,将各大学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迅速向全世界公布,此项目最终共有272家机构参加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7]。另外,NII在国外机构库开始发展时也着手进行相关研究。2003年3月,NII首先和千叶大学图书馆开始了试验性研究,千叶大学在对校内教师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不少教师希望自己的论文可以全文上网,希望大学建立鼓励学术发表的机制。由于千叶大学开始筹建机构库时,日本国内尚未有先例,为此千叶大学一方面开展国外学术动向调查,另一方面翻译、公开国外相关资料文件,并开始制订系统标准进行实际操作。2004年,千叶大学图书馆机构库开始对外正式服务,用户除了可以检索千叶大学的各种研究成果,还可以通过OAI-PMH(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元数据收割协议)检索到NII“元数据数据库”中其他大学的资料,实现了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18]。2005年,NII正式开始了“学术机构知识库构建联合支援事业”,并跟国内多所大学合作进行机构库软件的研究开发以及帮助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自己的机构知识库,以解决日语平台等相关问题。由于机构知识库提供了免费检索的学术论文,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术情报的流通,2008年3月底,NII决定结束“元数据数据库共同构建事业”,同时全力推进日本学术机构库的构建事业。据调查统计,截至2008年10月,日本共有85家大学和研究机构(82家大学,3家研究所)成立了88个机构知识库[19],数量居世界第4位(统计排名来自OpenDOAR的统计)[20]。各大学和研究机构根据自己的经费以及人力情况采用不同的系统软件[21],具体状况如表2。
这些机构库的资源除了可通过各自的网站进行检索外,还可通过NII的机构知识库门户网站JAIRO(Japanes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Online,日本机构知识库在线)进行统一检索。截至2008年12月,JAIRO系统共收录了53万多件数据,包括学术杂志论文、学位论文、纪要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书、图书、教材、其他灰色文献等,其中纪要论文占35.6%,杂志论文占32.8%,学位论文占5.4%[22]。此外,有些机构库的资源还能通过Google Scholar(Google公司于2004年推出的免费学术搜索工具)、Scirus(Elsevier公司专为搜索高度相关的科学信息而设计的搜索引擎)、OAI-ster(美国密歇根大学推出的开放存取资源搜索引擎)检索利用。通过调查还发现,有83个机构库在大学图书馆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创建,2个机构库由大学里的院系创建,3个机构库由研究所创建。由此可见,日本大学图书馆通过机构知识库的设立,在转变商业出版社垄断学术期刊及促进学术流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释:
①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分成国立大学图书馆、公立大学图书馆和私立大学图书馆。国家设立经营的大学称国立大学(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属大学),经费来自国家财政;国家以外的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市设立和经营的大学称公立大学,经费来自地方财政;学校法人设置的大学叫私立大学。日本目前有87所国立大学、71所公立大学及527所私立大学。
[收稿日期;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