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价值量化与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企业安全效益考评标准建立初探论文_李钊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65

本文运用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一种从降低事故发生频率继而减少事故损失的视角衡量安全效益的方法。进而对企业建立安全效益考评标准进行了初步探索。

随着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大到一届政府,小到一家企业衡量政绩、业绩的唯一标准。当然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目标就是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那么作为安全生产工作者所从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又给企业创造了多少效益?不仅成为每个企业管理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个安全生产工作参与者获得尊重和认可,自身价值得以彰显的重要问题。

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安全效益是指安全水平的实现,对社会、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所产生的效果利益。但在人们的认识中,它又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不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经济效益那样直观,可通过企业上缴税金、企业利润、职工工资福利等多方面表现出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是衡量安全价值和建立安全生产指标体系的基础。

一、安全效益量化

安全效益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一是使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财产损失的减少,即减损效益;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即增益效益。我们这里着重探讨的是其减损效益,可以理解为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和投入,没有发生事故,也就没有造成损失性费用,这项没有发生的损失费用,实质上就是所创造的效益。

下面以发生的两个造成人员轻伤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具体计算和分析,局限于现有的数据,事故损失中仅计算直接损失中的医疗护理费、丧葬抚恤费、歇工工资、现场抢救费以及间接损失中的工作损失和补充新职工培训费。基本计算数据如下:

全年工作日:250天

伤者损失相应工日、其余人员损失0.125工日(教育培训1小时)

A室职工59人 B室职工182人

A室产值(到款)5549万元、B室产值(到款)19074万元、平均利润率4.59%

A室每职工单位工日产值:5549万元/59人×250工日=3762元/工日

A室每职工单位工日利润:3762元/工日×4.59%=173元/工日

B室每职工单位工日产值:19074万元/182人×250工日=4192元/工日

B 室每职工单位工日利润:3882元/工日×4.59%=192元/工日

例1:某作业人员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操作时,造成食指远端指骨离断

损失工日:100日

直接经济损失:

(一)伤亡支出费用:

1、医疗费用(含护理):4000元

2、歇工损失利润:100日×173元/工日=17300元

二、善后处理费用

1、现场抢救费:1000元

2、事故罚款:20000元(内部罚款不计入)

间接经济损失:

1、停产损失利润(全室培训教育1小时,损失利润;173元/工日× 0.125工日×59人=1276元

2、工作损失价值

3、补充新职工培训费2000元(特种作业培训及三级培训)

4、其他

合计损失利润:0.4+1.73+0.1+0.128+0.2=2.71万元(纯利润)

合计损失产值:2.71÷4.59%=59.04万元(产值)

折合每工日损失利润2.71万元/100工日=271元

例2:某作业人员进行地面安装作业时,发生事故,造成右脚拇指近端趾骨离断

损失工日:300日

直接经济损失:

(一)伤亡支出费用:

1、医疗费用(含护理)6000元

2、歇工损失利润:300日× 192元/工日=57600元

(二)善后处理费用

1、现场抢救费1000元

2、事故罚款20000元(内部罚款不计入)

间接经济损失:

1、停产损失利润(全室培训教育1小时,损失利润;192元/工日× 0.125工日×182人=4368元

合计损失利润:0.6+5.76+0.1+0.4368+0.2=7.097万元(纯利润)

合计损失产值:7.097÷4.59%=154.62万元(产值)

折合每工日损失利润:7.097万元/300工日=237元

这是在此期间已经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一部分可计量的损失,那么未发生,也就是通过各方面的工作和投入在此期间避免了多少事故损失呢?说到这我们不得不引用一条著名的理论——“海因里希法则”。该法则认为,在1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约3000起潜在隐患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的用的“安全金字塔”来示例。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量化未发生事故损失的方法,如以上我们所分析计算的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的两个案例,在此期间,安全管理部门共进行了29次单位级别的安全检查,发现并治理有文字记载的安全隐患611项,日常检查包括在检查中采用现场交流进行整改的问题基本为书面记录的2倍左右,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在此期间发现并督促完成整改的安全隐患达1800余项的结论。根据上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可以估算出因纠正安全隐患避免轻伤事故18起,重伤或死亡事故0.6起。据此将此期间的减损收益加以量化如下

避免轻伤造成利润损失:18起×168工日×254元=76.81万元

避免死亡或重伤造成利润损失:0.6起×3000工日×254元=45.72万元

减损收益=76.81万元+45.72万元=122.53万元

创造产值=122.53万元÷4.59% 2670万元

当然,若单单从安全检查的次数和发现治理隐患数量的角度分析安全效益是片面的,因为只是分析了安全效益中的“负”效益,并没有分析安全投入所得到的安全条件改善、生产效率提高所得到的增益效益。也没有将产值作为一相对指标因素进行考量。但至少对安全产出量化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我们所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将隐性价值量化和显性化,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安全就是效益的含义和安全生产工作“0”的含义。

三、建立安全生产指标

要想更为科学的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评价,就必须逐步建立企业安全效益计算和评价体系即安全生产指标体系,一般可以以生产安全事故为导向来制定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类,首先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为了尽量多的积累数据,从而使其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性,最少应参考前五年的数据。比如伤亡事故的抢救费、医疗护理费、抚恤金、财产损失、工日损失、外部罚金等直接费和间接费,将其一并列出作为事故损失绝对指标,算出参考期内年平均额外开支,即参考期年事故损失绝对指标。但一般生产企业由于国家政策、外部环境等因素变化,生产任务数量、难易程度均有较大变化,营业收入随之也有较大变化。只有将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才能使考核指标更为科学可信,因此引入相对指标,如万元营业收入事故损失率、千工况事故损失、人均事故损失率等。

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规定一个考核期事故损失界线和改进目标,作为年度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并与薪酬效益挂钩。当然,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存在一个不断地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过程,如在生产难度因素方面可以采用难度系数的方法、事故间接损失通过数据搜集逐步建立与直接损失的比例关系等,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二建立的企业安全指标考核体系必将使安全生产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论文作者:李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安全价值量化与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企业安全效益考评标准建立初探论文_李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