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德生
辽宁省清原县人民医院 辽宁清原 113300
【摘 要】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脑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行开颅清除术,为参照组;另外49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吸氧、血压控制、颅内压降低、呼吸道保持顺畅、预防并发症并给予相应治疗等护理措施,对参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1.3%,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中经治疗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实施术后半年随访发现,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具有较强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状况也较好,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对于具有较差一般情况、年级较大、对开颅手术难以耐受的患者较为适用,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外科手术;疗效;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情资料
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与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中与脑出血相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合,98例患者中男58例,女40例。以患者临床病情意识状态分级为依据将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4.2±2.45),病程4~12年,平均病程(5.8±1.2)年,其中31例GCS评分为5~8分,18例为9~12分;经CT检查显示35例患者基底节区出血、14例患者丘脑出血,28例患者出血量为30~60ml,14例患者出血量为60~100ml,7例患者出血量大于100ml,本组患者均行开颅清除术;治疗组患者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44~62岁,平均年龄(52.2±1.75),病程5~14年,平均病程(5.5±1.45)年,其中29例GCS评分为5~8分,20例为9~12分;经CT检查显示38例患者基底节区出血、11例患者丘脑出血,30例患者出血量为30~60ml,14例患者出血量为60~100ml,5例患者出血量大于100ml,本组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相关指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吸氧、血压控制、颅内压降低、呼吸道保持顺畅、预防并发症并给予相应治疗等护理措施。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治疗组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体操作为:以CT检查结果显示为依据确定穿刺点,术中操作应严格遵循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操作规范,使用YL-Ⅰ型穿刺针穿透患者颅骨,抽吸血肿。在此过程中为完全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应变更穿刺针方向及位置,适当旋转。若患者颅内血肿为凝固块状物,则应将血凝块粉碎,并将20000~30000U的尿激酶注入,以促使血凝块液化后再行抽吸。抽吸作业完成后若患者血肿腔再次出血,则应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引流管应保留,采用血肿液化剂在术后对患者行等量冲洗引流,并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将2~10ml的0.9%氯化钠溶液+(20000~30000)U尿激酶注入患者血肿腔内,1~2次/d。术后3~5d复查,引流管可在血肿量<10ml或完全消除后拔除。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疗效评定
以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参照,基本痊愈:0级病残,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显效:1~3级病残,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约为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或升高18%以上。治疗有效包括有效、显效和基本痊愈。
1.3.2 生活能力恢复评定指标
以ADL分级标准为依据,Ⅰ:患者能够独立活动;Ⅱ:患者需在指导下进行活动;Ⅲ:患者需具体指导并帮助下方可进行活动;Ⅳ:缺乏活动能力;Ⅴ:植物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1.63%,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对两组患者中经治疗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实施术后半年随访发现,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具有较强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状况也较好,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3 讨论
在当前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中,脑外科手术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但临床疗效受手术方法影响很大,因而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对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血肿开颅清除术相比,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在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几率得以有效降低,治疗优良率大大提高。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达81.63%,与参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极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中经治疗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实施术后半年随访发现,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具有较强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状况也更好。
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对于具有较差一般情况、年级较大、对开颅手术难以耐受的患者较为适用,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旅黔,龚明,王忠安等.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丘脑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8):815-818.
[2] 覃川,晏怡,陈勇等.微创血肿淬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2,41(13):1257-1259.
[3] 高凯,朱继,徐睿等.高血压脑出血180例的外科治疗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19):1940-1942.
[4] 张金锋,陈金寿,陈建彬等.微创理念对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预后的影响(附57例报道)[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4):401-404..
[5] 王赣江.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26):58-59.
论文作者:焦德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效论文; 高血压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