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代教育的重大使命。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顺应了这一教育改革的潮流,把创新教育提高十分突出的位置,赋予历史教学以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在新课标视野下,审视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把创新理念贯穿到高中历史教学的始终,是搞好新时期历史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89-01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对相关的主观性评价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对教材观点进行大胆质疑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以补充。在讨论和质疑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和辨证思维。
1 创新气氛的建立
1.1 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集中精力教学,要扮演好一名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要事事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还要因材施教,在与学生交流时要面带微笑,讲话语气和蔼可亲,要尽量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真诚的与学生交朋友,去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从而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奠定良好基础。
1.2 把激励带进课堂
激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经常鼓励他们,以挖掘他们的更多优点,或者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优点,而不是去责骂学生。如某个学生回答问题答错了,老师也应该鼓励他起来作答的行为,这样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答错问题而下次不敢再回答问题。不断地激励学生能帮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挖掘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3 创设创新性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应该具有创新性,这会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想善思的创新性环境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完善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思维
2.1 倡导独立见解,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是他们分析后得出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应该多给机会给学生来表述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观点。如在中国近代史中对于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这个问题,老师就应该多给机会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见解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会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而不是老师说什么学生都一味的接受。
2.2 突破思维定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经常性的使用某种思维方式,从而会形成思维定势,这种定式会使人的思维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长期这样下去,思维就会变得不活跃,知识也难以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而不只是习惯性的去思考问题。如在对某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就不要知识停留在自己习惯性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一个历史人物,而是要把一个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去评价他,即不要看到书上或者电视上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去认为,而是要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且还要辨证的去看待一个问题。这样通过认真的分析,会加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以及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识,这样的不断训练会慢慢突破思维定势,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限于课堂,这样就会显得太狭隘了。因此,老师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等。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历史随笔集,自己给自己的集子去一个名字,并且自己去设计封面,还要定期的把自己的感想写入集子里。此外,还可以定期举行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比赛,这种形式为学生们对某个历史问题或者历史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机会,老师也能从中了解各位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相信这样的学习也一定会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这样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材包容着许多创新的素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历史新课标的施行,又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中学历史的创新教育是大有可为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大胆变革教法,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实施开放性教育,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去教育、启迪学生,及时捕捉并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果真如此,中学历史教学将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发正.浅议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
[2]须勤.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朱云韬.浅议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科技风,2010,(02).
论文作者:周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思维论文; 老师论文; 历史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人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