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亦能绽放美丽之花论文_张文芳

数学课亦能绽放美丽之花论文_张文芳

——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张文芳

1 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学之美有着发自内心的赞誉:就数学本身而言,也是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与美学,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无多大联系,其实不然,它的内容、方法和表现形式中,蕴藏着无限的美学因素。数学中的美,自古以来,都被人们所欣赏。如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黄金分割”,那被誉为雄伟壮丽的科学宫殿的欧几里德平面几何,那二百多年来是多少科学家为之竞相攀登,而至今仍未摘取下来的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所以在数学课上应科学的把数学这种独特的“美”与知识交融在一起,使学生改变数学课堂上枯燥无味的成见,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维持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发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实施美的渗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感受,发展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让数学课绽放美丽之花。

2 数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案例和分析

2.1 体验数学的——生动美。

[案例1]和叮当猫一起过生日。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课堂上。播放欢快、熟悉的《叮当猫》主题曲。师:这首曲子听过吗?喜欢叮当猫吗?生(高兴地):喜欢!师:今天是叮当猫的生日,想和它一起过生日吗?生(兴奋地):想!师:你们带来什么礼物?生互相展示带来的糖。师:今天会来很多小客人,你能把带来的糖平均分给他们吗?生(有信心地):能!同桌合作分糖,并填写表格。生拿表格上来汇报,教师记录算式。师:请小朋友观察分糖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生:有的分完了,有的没分完。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好吗?生(感兴趣地)好!屏幕上出现叮当猫的4个小客人。师:这些小客人你们认识吗?生(争先恐后地)报出人名。师:看看叮当猫是怎么平均分的。课件演示:15颗糖每人分4颗,分给3个人,还多3颗。师:拿3颗糖能分给另外一个小客人吗?生1:不能。每人要4颗糖,只有3颗,不够了。生2:如果最后的小客人只分到3颗,就不平均了。生3:不公平!师:讲得都对,这余下的数3能给它取个名称吗?生:余数。师:好名字!(板书:余数)

[分析]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的。”这是为什么?因为艺术能引发趣味,而出色的课堂,丰富和谐的教学材料,会让学生产生良好的视觉冲击力,同样能引发趣味。

面对生动而形象的事物,人们容易接受,容易被感染,能够收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本课在教学余数的概念时,针对低段儿童喜爱童话的特点,将叮当猫和它的小伙伴可爱的形象作为教育的中介,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又形成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是生动、有趣、美好的。教师创设了与叮当猫过生日的情境,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自己动手参与,享受到了美,获得了身心快乐,同时也挖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2.2 体验数学的——丰富美。

[案例2]轴对称图形的欣赏。我在二年级的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上,抓住时机安排了一个环节——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准备材料。事先我从网上精心收集了生活中的对称图形,除了书上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还有中国、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国旗、五环标志、奔驰汽车标志以及大自然中的对称图案。为了创造良好的欣赏氛围,我还配上了优美的音乐。

实施过程:播放时,我惊喜地发现孩子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还不时发出惊叹“哇”!播放结束,师生交流: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1(发自内心地):我觉得轴对称图形实在太美了!生3(充满希望地)我想当个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更多更美丽的对称图形……师:那对你们自己设计的轴对称图形又有什么启发呢?小组讨论一下。全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对自己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和美化的意见。

[分析]谢林曾说:“艺术总是要求丰富多彩的,而不欲只弹一曲。”这句话用到课堂教学上,可以理解为在教学中遇到有丰富美学内涵的内容时,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量补充和穿插一些美好而富有感染力的数学典故、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知识的丰富可以使教学内容呈现出饱满、富饶的美。教材中只介绍了一些基本的轴对称图形,它的取材、色彩、构图都是比较单一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轴对称图形更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还非常注重设计上的美观。因此,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很好的美育素材,介绍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丰富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 体验数学的——简洁美。爱因斯坦指出“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用符号来表示,这种现象能使数学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简明。

[案例3]乘法的初步认识。师:咱们进行写算式比赛,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师:6个3相加得18,2个7相加得14。师:100个2相加。(一分钟后喊停)生:啊?没有写好,太长了。师:这么长的算式写得又慢又繁,数学家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创造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师:(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2个2个地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生2: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师:(板书2+2+2+2=8)师:求4个2是多少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得更加简便呢?生:4×2=8。师:这种算式就是“乘法”。

[分析]数学中简洁和灵巧的美到处可见。如:阿拉伯数字,是当今世界最简洁的文字,用它写出来的数和算式,全世界儿童都认识,它的最大优点还在于用10个有限的符号能表示出无限多的数。在写算式比赛中让学生引发冲突,自然生成了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的知识,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还原了数学家创造乘法的真实的过程,加强了学生对“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感受。学生深刻感受到这样的表达,既容易理解,又便于记忆,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乐意学习。

2.4 体验数学的——实用美。

[案例4]“7”的认识。在教学“7的认识”这节课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尾再掀起一个高潮,我让学生在认识7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拼图游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游戏创设愉快的情境。游戏开始,“请小朋友拿出七巧板,拼出最美的图形。”教师先拼图示范说:“这是一艘帆船,让帆船带小朋友去学习最新科技,你们愿意去吗?”小朋友们发挥想象,拼出各种图形:生1(兴奋地):我拼的图形是小兔子,我们要热爱小动物。生2(高兴地):我拼的图形是机器人走路,让他替我们做工。生3(向往地):我拼的图形是飞机,它可以带我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老师把学生作品一一地展示出来,学生们一边欣赏着自己美丽的“作品”,一边陶醉在数学无限的美中。

[分析]德国诗人席勒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是学生后继学习的最有价值的资本,也是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美的感知和体验,还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追求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努力创造美。

本次活动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请学生利用“七巧板”展开想象,自己创造拼出各种图形,带着美好的童真和愿望,通过实践操作,同学们既巩固了7的知识,又在快乐的活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数学的真和美。

2.5 知识延伸——体味美。新课程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倡数学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的延伸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自然(生活)和谐、神秘之美。

[案例5]7以内的减法《小老鼠背土豆》。师:一天,小老鼠看到了7个土豆,高兴极了,它把土豆塞到袋子里,就背着袋子往家里跑。可是,它没注意到袋子底破了一个洞。它越跑越快,土豆一个一个地掉下来。等它到家的时候,打开袋子一看,一个土豆都没了。“啊!?原来破了一个洞。”小老鼠很伤心地说。好粗心的小老鼠啊!

7-1=6 6-1=5 5-1=4 4-1=3

3-1=2 2-1=1 1-1=0

这就是6、7加减法的延伸。

[分析]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讲故事,列算式,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味数学与童话故事的和谐美。大自然在他们的眼里充满灵性、感情、因此我们要多开展数学活动,寻找数学知识的延伸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审美情趣的教育,不断扩大视野,勤于动手动脑,在发展志趣的同时丰富愉悦的精神生活。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具有至高无尚的美。”当我们以一种追寻、发现和欣赏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数学教学,美就一定能很好地被发掘出来。当我们引领着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获得一种心情,体验一种感动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也正反哺着我们的学科教学。愿每一位教师都重视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使它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方法,我们就要勇于探索、求真。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

论文作者:张文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数学课亦能绽放美丽之花论文_张文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