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期国家的经济_国家经济论文

论转型期国家的经济_国家经济论文

论转轨国家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涉及的转轨国家共有28个,它们又被分成3组:(1)横跨欧亚的大国俄罗斯;(2)中欧和东欧国家组18国,原属苏联欧洲地区的6国以及原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后的中东欧12国;(3)泛高加索和中亚国家组9国,原苏联亚洲部分的8国加上蒙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1996年5月)》在阐述国家分类根据时认为,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其经济从中央管理体制向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体制过渡。在经济研究领域中,“转轨国家经济”被作为新的经济范畴和研究领域成为世人瞩目的一个热点,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首先,从本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开始的经济转轨潮流,从涉及国家范围之广泛和引起体制变革之深刻程度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转轨国家所付出代价之高昂和所需要时间之漫长,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料。即使在市场机制框架初步确立以后,仍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来进一步发育和完善。既然“转轨”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暂过程,“转轨国家经济”就成为相对独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其次,这些国家的转轨实践表明,制度变迁不可能在将原有制度痕迹全部抹尽基础上再建立新制度。不仅转轨过程本身要考虑原来的制度基础,才能选择一条代价较少、得益较多的转轨道路,而且转轨后的新体制也将或多或少地受到各国原有基础条件的影响而具有某些特点。转轨国家经济,既不同于转轨前的中央计划经济,也不是完全“西化”的经济,它们的经济正在构成世界经济中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最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是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前提下开始进行的,而这些国家经济的转轨及其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又将对世界经济和它的格局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转轨国家经济及其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转轨国家经济进入新阶段

转轨国家经济一般经过最初5年左右的经济震荡和下滑后先后走出谷底,与90年代前半期经济滑坡、严重通货膨胀、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等灾难性经济危机形成鲜明差别,90年代后半期到下个世纪初,转轨国家经济总体上进入一个复苏和重组的新阶段。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表明这些国家经济的变化。

第一,各国经济已经或正在走出谷底,今后5年将持续复苏或增长。

由表1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1996年是一个转折性的年份,从总体上看,转轨国家经济已走出谷底,实现正增长;预计今后将进入一个持续的经济复苏和发展阶段,其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而且,随着转轨进程的推移,初期阶段出现的先行的中东欧国家与后起的独联体国家之间严重不平衡状况正在逐渐缓和,经济增长率的差距趋于缩小。相对领先的中东欧国家自1994年起经济回升;少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恢复到转轨前水平,多数国家接近转轨前最高水平。今后将经历一个比较有力的复苏和发展时期。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多数是原苏联的各独立国家,1996年也大体上达到经济滑坡的谷底,其中俄罗斯经济仍下降4%,但1997年也有微弱回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今后5年这两部分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几乎趋同,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

第二,恶性通货膨胀逐渐缓解,宏观经济环境趋向稳定。

表1 转轨国家内总产值的增长率

199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转轨国家总计

-3.7

-11.5 -14.7 -8.5 -8.8 -1.3

0.6

按转轨 相对领先国家① -6.5

-11.1 -5.9

-0.1

4.3

4.9

4.7

进程分 相对落后国家② -2.8

-11.6 -17.3 -11.3 -14.2 -4.3 -1.6

俄罗斯 -19.0 -12.0 -12.6

-4.0 -4.0

按地区分中东欧 -9.9

-4.9 -2.9 1.2

1.6

外高加索和中亚 -17.4 -10.5 -13.7

-4.4

0.6

1997

1998 1996—2001平均

转轨国家总计

3.7—4.34—5 4.9

按转轨 相对领先国家① 5.0

进程分 相对落后国家② 4.9

俄罗斯 1.0—3.02—4

按地区分中东欧 3.8—4.64—5

外高加索和中亚

①相对领先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蒙古、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②相对落后国家包括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

③1997、1998两年的预测数字由美国商务部提供,1996—2001年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6年10月;〔美〕《美国商务》杂志1997年4月号。

表2 转轨国家的年通货膨胀率

199019911992 1993

1994

19951996

转轨国家总计

34.695.8681.2614.3 264.8 128.041.3

按转轨 相对领先国家191.0

73.893.6 53.6

28.621.916.5

进程分 相对落后国家 5.9

102.5

1088.8

1100.6 463.2

203.954.7

中欧和东欧①

133.8

98.9114.879.2

46.225.820.6

按地

俄罗斯、白俄罗

5.591.81295.7 1293.7 27.2

234.955.4

区划斯、乌克兰

分外高加索和中亚 5.0 110.9

1001.9

1243.6 1610.7 258.7

68.9

预测

1996—2001

转轨国家总计 9.5

按转轨 相对领先国家 8.1

进程分 相对落后国家 10.2

按地 中欧和东欧①8.4

区划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9.9

分 外高加索和中亚

12.3

①不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6年10月。

恶性通货膨胀得到遏制,与经济回升相辅相成,是转轨国家经济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不仅转轨相对领先的中东欧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已下降到1996年的平均16.5%,而且相对落后的独联体国家也在连年通货膨胀率高达三位数、甚至四位数之后,于1996年回落至双位数。其中,俄罗斯的消费物价上涨率已由1995年的131.3%下降到1996年的25%〔1〕。今后5年内,转轨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有可能进一步回落,总体上达到年率10%左右。

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下降,是与它们持续执行财政紧缩政策有关,使各国财政赤字占其国内总产值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995年,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以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相对领先国家,上述比重已回落到6%以下。原苏联地区多数国家的财政赤字也在明显下降。

由于出口增加和外资流入,许多转轨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使本国货币日趋稳定。1994年以来,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等中东欧国家的货币汇率趋于基本稳定,为OECD接纳捷克等三国为其成员国提供了重要条件。俄罗斯等一些汇率曾严重下滑的国家,也在稳定本国货币的道路上取得明显进展。

第三,经济体制转轨进展明显,相对领先的中东欧国家也基本建立或接近于建立市场经济框架,相对落后国家正急起直追,差距正在缩小。

世界银行、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国内外经济学家正在以不同方式编制改革进展指数(IRP)。世界银行编制的指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核改革的进展程度:国内交易自由化;新企业的进入市场;外部经济的转轨。首先,价格市场化是国内交易自由化的重要标志。绝大多数转轨国家已在价格市场化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使国家财政对价格补贴与国内总产值之比大幅度下降。转轨相对先进国家的这种补贴水平已与发达工业国家大体相当。如在捷克、波兰和匈牙利,补贴占国内总产值之比从转轨前的12—25%下降到1994年的不到5%。转轨相对落后国家也已急剧削减这方面的开支。1995年,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几乎全部取消了价格补贴〔2〕。其次,由于当前非国有企业在按市场原则经营方面明显优于国有企业,因此人们往往用私人部门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各转轨国家新企业进入市场的程度。根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提供的数字,1995年,在大多数相对领先的转轨国家中这一比重已达到60%,最高的捷克共和国达到70%。在相对落后的转轨国家中私人部门比重较高的是俄罗斯。1995年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3〕。最后,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所有转轨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按市场经济要求放松或取消国家垄断,实现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

值得注意的是,转轨国家的经济回升和稳定,与改革进展指数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正是那些改革进展较快的国家,经济回升比较有力,经济稳定指标的改善较快。而那些相对落后国家与相对领先国家在经济回升和稳定方面差距的缩小,同它们在改革进展方面急起直追、逐步接近先进国家水平有关。这说明经济转轨的成果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得以实现。

第四,在一些相对领先国家出现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较高同时并存的现象,表明它们正深入进行企业重组与经济结构调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有力回升通常伴随着失业率下降,而在目前的中东欧国家则出现反常现象。在转轨相对领先国家中,多数国家失业率曾连年上升,已经达到8—16%的顶峰。其中,1996年波兰的失业率为13.6%,斯洛文尼亚的失业率接近14%,克罗地亚的失业率在1997年估计将达到17%。而在大多数转轨相对落后的国家中,登记在册的失业率都较低。如罗马尼亚1996年的失业率仅为6.3%。转轨过程中失业人口的增加,往往与企业重组、结构改造的深化同步。在达到顶峰以后,随着改革和改造的进展,失业率将逐步回落。领先国家中的波兰,失业率已从1993年的16.4%逐步回落。1997年年底可望下降到11.1%左右。与此同时,其经济增长率已上升到年率5—6%。捷克是相对领先国家中失业率最低的,其失业率一直在3%左右,西方学者认为,这与其大工业企业改造不力有关。在转轨过程中过分强调维持较高的就业率,使大工业企业减人增效、资产重组过程受阻,1997年捷克经济增长势头下挫,预计增长率只为2%左右。随着相对落后国家转轨进程的深入和结构改造的开展,在一段时间内也将出现失业率上升的现象。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数字,1995年以来其正式登记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1995年比1994年增加58%。1996年又比1995年增加26%。

尽管今后5年内转轨国家经济将进入一个复苏与发展的新阶段,但深入改革和结构改造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在许多国家,财政赤字依然过于庞大,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转轨滞后,使企业经营困难;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建设不健全,使市场经济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如果不能在改革和改造方面进一步取得进展,转轨国家经济将继续付出沉重代价而无法实现制度变迁预期的收益。

二、转轨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转轨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进入80年代后,一些东欧国家经济开始下降,另一些国家经济则停滞不前;90年代前期又出现了转轨初期的经济滑坡,至今大多数国家尚未恢复到 历史最高水平。因此,转轨国家经济在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下落。到1995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转轨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比重只有4.9%,明显低于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全世界出口的比重更小,只有4%,表明这些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低下。

表3 转轨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1995年1%)

国家数 国内总产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商品和劳务出口

转轨国家总计28 4.9 4.0

中东欧 18 2.5 2.3

不包括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16 1.9 2.0

俄罗斯 1 1.9 1.5

外高加索和中亚 9 0.4 0.2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6年5月中文版,第109页。

随着经济转轨的进展,将使这些国家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逐渐增加,新企业的进入市场和原有企业改制改造,也将使供应能力有所提高,如果今后5年内该地区国家以年均4—5%的增长率恢复和发展,那么,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将逐步回升。关于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有的西方人士曾经预测东欧可能出现类似东亚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近几年来这些转轨国家经济走出谷底的艰难和随后经济回升的乏力,使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一般认为东欧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不可能出现年均10%左右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一些东亚国家相比,尽管中东欧国家劳动力的熟练程度较高,但国内储蓄率较低;而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保障负担较重,又抑制中东欧国家储蓄率的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中东欧国家利用出口主导经济战略的外部条件,也不如东亚国家。西欧国家可以为东欧各国提供改造国民经济所需的设备和技术,但对中东欧国家产品进入市场一般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使几乎所有东欧国家的外贸连年逆差,缺少引进技术和设备所需的外汇。

(二)转轨国家是否属于发展中国家

原苏联曾是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长期以来其经济实力被认为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苏联解体使它的经济分裂成15个独立实体,而且与中东欧国家一起经历了转轨初期的经济滑坡。目前,所有28个转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被国际社会视为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1996年国际金融统计年鉴》中,这些国家被分别归入欧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当然,它们之间的发展水平有不小的差距。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的资料,按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序,在有统计资料的24个转轨国家中,归入低收入国家的有7国(蒙古、塔吉克斯坦、阿尔巴尼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其余均为中等收入国家,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725—2895美元之间的下中等收入国家为数最多,共有14国,进入上中等收入的只有捷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3国。其中斯洛文尼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40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转轨国家。

许多西方学者也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转轨国家作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进行研究。对此,有的经济学家提出不同意见。例如,俄罗斯的E·布拉金娜在一篇书评中表示赞同伦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波尔茨的意见,提出:“波尔茨认为在前‘社会主义大家庭’和第三世界之间划等号是不正确的,我认为这的确是简单化。波尔茨首先注意到了前苏联有极高的普及教育水平。例如,1996年发达国家普及教育的时间为10年,发展中国家为3.7年,东欧和原苏联为7.7年。就是说,问题在于前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这种潜力的效果有多大。”〔4〕

从转轨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它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比较低下。尽管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制造业的主要部分,但出口一直以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在1995年的出口总额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动力产品占将近40%,黑色和有色金属占16.8%,而机器设备的出口只占不到6%。由于原材料、燃料出口的带动,在俄罗斯经济结构中出现了“低档化”趋势,即在整个工业产值下滑过程中,原材料和燃料工业下降幅度最小,回升最早;而轻工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加工工业则遭到毁灭性破坏,如果以1989年为100,1996年俄工业总产值约为42,燃料工业为98,接近转轨前的水平,而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为38,机器制造业为32,轻工业只有13〔5〕。在中东欧国家中波兰是经济回升和转轨领先的国家,它与世界经济接轨过程中的经济结构也具有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到1995年,波兰向欧盟成员国的出口已占其出口总额的70%,向西欧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主要是农产品、食品、工业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

战后,原经互会成员国无不实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使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当它们经济转轨、开始进入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时,其主导的制造业部门大多缺乏国际竞争力,使它们在国际分工中基本上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但是,其中的俄罗斯和少数几个先进的中东欧国家,经济潜力较大,如果经济发展战略和改革的路子得当,发展后劲非一般发展中国家可以相比,将较快地进入发达国家或准发达国家的行列。外高加索、中亚和南欧的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则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作为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三)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受益与矛盾

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开始转轨后,经互会这个庞大的区域经济集团随之瓦解,转轨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迅速西方化和多元化,它们的经济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成为促进这些国家经济转轨的有力因素,同时又使国际经济关系中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和发展。

首先,从对外贸易的发展看,许多转轨国家的经济回升都具有出口带动的特点,或者出口增长减缓了经济下滑的程度。以俄罗斯为例,在1992年至1996年间,全国的国内总产值下降了28%,而出口供货量都增加了42%,出口贸易对缓和转轨初期的危机现象起着重要作用。其中,1993年出口供货量增长20%,被俄罗斯经济学家称为“救命的出口”,因为它对支持国内生产、筹措必不可少的资金产生了独特的作用。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矛盾,出口已成为支撑俄罗斯经济回升的一个火车头。根据卢布官方汇率计算,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4%上升到1996年的20%〔6〕。其他一些中东欧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外贸出口一般先于国内生产总值走出谷底开始回升,而且以高于经济增长率的增长速度支撑着转轨国家的经济回升。表4提供了2个相对领先国家和2个相对落后国家的数字。可以看出,除保加利亚外其他3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均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并且先于整个经济超过转轨前最高水平,成为促进经济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保加利亚在原东欧国家中几乎是唯一经济继续负增长的国家,出口不振是经济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从引进外资的规模看,转轨国家正在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投资场所。转轨初期经济极度混乱,私人资本流入很少,主要是国际经济组织和西方国家政府的援助和贷款,在经济形势逐渐稳定后,私人直接投资才开始大量跟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字,1995年中东欧转轨国家接受外国直接投资达128亿美元,比1994年翻了一番,其中匈、捷、波三国受资最多,分别为35亿美元、25亿美元和25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在1995年曾出现某些接近谷底的征兆,该年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也比上年增加一倍,达20亿美元。但迄今为止,对俄罗斯等一些经济尚未走出谷底的独联体成员国,外资流入仍以国际组织和西方政府的援助和贷款为主。自苏联解体至1997年初,美国政府向俄提供无偿授助47亿美元,其中最多的是1994财政年度,达16亿美元,以后急剧减少。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扩大对俄罗斯的贷款规模。1995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向俄罗斯提供62.5亿美元贷款,视俄政府实现其财政货币政策的承诺状况而以每月5亿美元的速度分期付给。从1996年到1998年3月,该组织又以类似的程序每季度向俄提供7亿美元贷款,总额为102亿美元。

外国资金的流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和了这些国家在转轨初期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公布的数字,1995年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的外资流入量占其国内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1.3%、26.1%和16.9%,尤其是在东欧国家贸易连年逆差的情况下,外资的进入起到了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作用(见表5)。俄罗斯由于拥有丰富的可供出口的资源,其对外贸易已多年顺差,但外国的援助和贷款对于供应严重短缺的食品、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恢复卢布的稳定等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表4 部分转轨国家工业生产与出口增长率比较 (1990=100)

19921993 1994 1995

1996①

工业生产 出口 工业生产 出口 工业生产 出口 工业生产 出口 工业生产 出口

匈牙利 72 111 75 93 8211186 13091133.4

波兰95

98101104113125

123 168

128179.8

保加利亚 65 32 64 27 67 3168 38

29.5

罗马尼亚58 76 58 85 60106 65 131

75 128.4

①根据1996年1-6月数字估算。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月报》1997年1月号有关数字计算。

表5 外国资本对部分东欧国家的净流入① (10亿美元)

1990

1991

1993

1994

1995

全部投资 -2.1

4.113.5

10.6

31.2

其中:外国直接投资0.4

2.3 4.53.29.1

证券投资 0.9

1.2 4.63.64.7

中长期信贷

-0.1 -0.8 2.14.36.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 0.4

3.7

-2.8

短期信贷 -4.1 -2.8 1.20.22.7

其他短期资金② 2.49.4

误差和遗漏0.1

0.6 0.7

-0.42.3

进出口差额-3.8

-12.9 -10.3 -15.3

①部分东欧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捷克。

②主要是波兰从非组织边境贸易中得到的收入。

资料来源: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1995-1996年欧洲经济概览》,纽约和日内瓦,1996年。

外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正在促进相对领先的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造。有的经济学家甚至把与德国、奥地利等西方国家接壤的匈、捷等部分地区,看作欧洲的“客户工业区”,同墨西哥与美国接壤的“客户工业区”进行对比研究。尽管目前中东欧的受资规模尚不及东亚和拉美,但是,随着这一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将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一个重要的新兴市场。

转轨国家从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得益的同时,它们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矛盾也在不断形成和发展。受所处国际经济地位的制约,它们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具有某些南北关系的特点。例如,中东欧国家迫切要求西欧国家减少和取消进口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限制,以削减和消灭中东欧国家的外贸逆差。俄罗斯则要求西方国家向它开放制成品市场,以改变其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逆工业化”趋势。俄罗斯认为欧盟对其钢铁、纺织品、核电站燃料等产品出口所规定的关税税率过高,是对俄罗斯的歧视。此外,它们与亚洲、拉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将日趋明显。

注释:

〔1〕〔俄〕《统计问题》1997年1月号,第46页。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6年5月中文版,第83页。

〔3〕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转轨报告:投资和企业发展》1995年。

〔4〕〔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1994年,第8—9期。

〔5〕〔俄〕《统计问题》1997年1月号,第47页。

〔6〕〔俄〕《经济与生活》周报,1997年第13期。

标签:;  ;  ;  ;  ;  ;  ;  ;  ;  

论转型期国家的经济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