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供电局三角供电分局)
摘要:影响可靠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了供电企业管理的诸多环节,是企业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全员全方位的工作,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就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每一过程。
关键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技术措施
O 引言
近几年来,供电局一直把供电可靠性工作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提高可靠性的“软、硬件”人手,在规划、设计和生产中坚持以可靠性为中心,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和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加快了城网建设的步伐,使可靠性指标逐年提高。截止2005年底,供电可靠性考核指标RS3已达99.89%。虽然供电可靠性有了一定提高但与“一流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指标还有较大差距。现就供电局供电可靠性的现状、影响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作简要阐述。
1 供电可靠性现状、影响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1.1 供电可靠性现状
2005年市中心、市区、城镇用户供电可靠率RS3指标完成99.89% ,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08个百分点,全年的电量损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31个百分点,增供电量1234万kWh。2004、2005年配电网可靠率值见附表。
1.2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原因度存在的问题
(1)网架较薄弱,绝缘化水平低。如某供电局有220kV变电站6座。主变压器容量1380MVA,其中单变压器供电2座。单线供电1座;110kV变电站36座,主变压器容量1464MVA,其中单变压器供电2O座,单线供电13座;35kV变电站52座,主变压器容量253.65MVA,其中单变压器供电21座,单线供电32座。10kV配电线路178条,线路总长1061km,其中架空线路裸线长度832km,绝缘导线仅69.35km,电缆线路159.5km,配电变压器总台数3OO8台,容量912.35MVA。配电网多为放射式馈线,互相联络少,且多条联络线由于负荷过重而无法互供,另外部分馈线线路长、线径小且用户多,加上许多用户配电变压器直接接在主干线上,运行方式不灵活,停点检修影响可靠性较大。同时,配电网架薄弱,经不起气候考验,配电线路绝缘率低,外部破坏事故频繁发生,影响供电可靠性。
(2)可靠性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全员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3)电网建设中科技含量及自动化水平不高,特别是配电网异常薄弱,自动化建设刚起步。
(4)城、农网改造以及故障、外部破坏等因素对供电可靠性影响较大。
(5)停、送电管理及施工工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复停电、拖延送电、计划外停电时有发生。
2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想供电可靠性持续稳步逐年上升。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简要说明如下。
2.1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将可靠性列入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中,使生产管理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水平和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为主要目标,并将可靠性管理贯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使可靠性管理工作有保障。
(2)健全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成立以生产局长为组长总工为副组长,生产、调度、线路、变电、修试、用电、农电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可靠性领导小组,实行由主管局长,生产部,各单位可靠性专责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包括《可靠性管理办法》,《停电检修管理办法》,《考核细则》等,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做到有章可循。
(3)加强指标的管理工作,加强可靠性分析。对指标完成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及时制定相应对策,提出整改措施。
(4)加强计划停电管理,减少临时停电,杜绝重复停电。各部门的申请停电计划统一汇总,统筹安排,使变电、线路、施工及用户工作尽可能结合起来,实行综合停电管理。同时抓好停送电联系和倒闸操作的各个环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停电时间,做到三个“零时差”:运行部门停复电“零时差”(准时停电,准时复电),检修部门工作“零时差”(准时开工,准时竣工),实际停电与公告停电的“零时差”。遇到春检等大型停电更要精心安排,合理协调,将停电的时间和次数降低到最低限度。
(5)全网推广带电作业,随着带电作业水平日益提高,在做基建项目及修理项目立项前必须充分考虑带电作业,使带电作业成为常态化。特别是线路发生故障时,利用带电作业能大大减少停电用户。
(6)加强基础培训工作,提高可靠性管理水平,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可靠性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专责人的业务素质。
(7)考核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要将供电可靠性的考核纳入正规的企业承包考核之中,将可靠性完成指标的高低与全员工资直接挂钩,调动广大。
2.2 技术措施
(1)做好电网规划。通过规划使配网形成电源布局合理,网络互供能力强,电能质量有保证的一个合理优化的网络。
(2)网改结束后,所有的线路都必须满足“N-1”准则, lOkV配电网宜采用环网接线供电。
(3)对于新增电源和新架线路,全部采用可靠率高的新设备,采用负荷转移能力为100%的手拉手方式供电。如果配合实施配网自动化,实现故障线路自动判断、隔离,自动制定转带决策,将非故障段负荷转带,供电可靠性就有了保证。
(4)对老配电线路的改造,尤其是负荷集中、影响较大的重要旧线段,若不能进行大规模线路更新,应该采用双电源供电。此改造方案对设备要求相对降低,综合投资不会增加太多,且在没有大规模停电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可避免可靠性的大幅度滑坡。
(5)为将lOkV配电网逐步改造为联络性强的环网结构,实现线路手拉手,必须增加线路分支开关及联络开关,将长线路分段,减少每段线路户数,缩小故障停电范围。
(6)在化工、污秽、树线矛盾突出及城市居民密集地区将架空线路改为绝缘导线;在繁华地段、重要地段、主要道路、高层建筑以及城市规划和市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地段要采用电缆敷设;在居民小区和工矿企业使用箱式变。
(7)为了缩短架空线路发生故障后寻找故障区段的时间,宜在线路分段开关处和线路分支处装设机械架空线路故障指示器。在电缆的环网柜内宜装电缆故障传感器,故障信号经电缆将动作信号传到远方的监控系统,可判明故障发生的区段。
(8)加强事故抢修效率。与110联网成立报修中心,负责用户配网事故的调度,实行24h值班,配备较强的人力、物力,保证报修的及时性。
(9)推行状态检修。检修及维护部门根据设备实际状态进行针对性检修,提高检修质量,真正实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提高供电可靠性。
3 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见,可靠性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它体现了一个供电企业对电网建设、改造、运行和维护等综合管理水平。
论文作者:马文池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可靠性论文; 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变压器论文; 作业论文; 措施论文; 用户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