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初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嬗变及其内部争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俄罗斯论文,共产主义运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6)05-0022-06
自1991年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以来,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嬗变过程,在组织上多次发生分裂,在意识形态上存在激烈争论。尽管如此,俄罗斯共产党人仍然是当今俄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左翼力量,既遭到严峻挑战,也存在发展机遇。本文试图对新世纪初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嬗变及其内部争论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
1.俄罗斯“共产主义多党制”格局的出现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特征是多个共产主义政党并存,形成了所谓“共产主义多党制”格局。其根源要追溯到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期,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浪潮下,苏共内部出现了多个派别,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派:一是以“苏共民主纲领派”为代表的民主派,主要头面人物有鲍·叶利钦、В·绍斯塔科夫斯基、О·拉齐斯、В·李森科、С·苏拉克申、В·利皮茨基等。该派在1990年1月向苏共二十八大提出的“民主纲领”中,主张对苏共进行根本改造,使之成为在多党制条件下进行活动的议会型“现代民主政党”。后来,该派大多数成员退出了苏共,成为俄罗斯“民主派”的骨干。二是以“统一”协会、“共产主义倡议运动”和“苏共布尔什维主义纲领派”为代表的“正统派”,主要领导人有维·秋利金、理·科萨拉波夫、尼·安德烈耶娃。他们主张在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者自治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反对向市场经济过渡,要求回到“列宁斯大林的建党原则”。尼·安德烈耶娃在1988年3月13日曾经发表《我不能放弃原则》的公开信,对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严厉批评。三是以“苏共马克思主义纲领派”为代表的中间派,主要领导人有阿·普里加林、阿·克留奇科夫、亚·布兹加林、亚·科尔加诺夫。该派主张留在苏共党内,在马克思主义纲领基础上对党进行革新,在政治上持中间立场,既反对“民主派”,也反对“正统派”。1990年6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作为苏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宣布成立,伊·波洛兹科夫当选为俄共中央第一书记。
1991年“8·19”事件后,叶利钦接连发布三个禁止苏共和俄共活动的“总统令”,引起广大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抗议。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中奥·鲁缅采夫等人民代表联名向俄罗斯宪法法院提出质询,要求对叶利钦的“禁共令”是否符合宪法作出裁决。经过将近一年的激烈抗争,1992年11月30日,俄宪法法院对此案作出了折中的裁决,一方面判定总统令关于中止俄共活动、没收其财产的内容符合宪法;同时判定总统令关于解散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内容违反宪法。这一裁决为俄共的重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1991-1992年俄共被禁止活动期间,在俄联邦境内出现了一些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它们都自称是苏共的合法继承者。1991年11月8日原“统一”协会和“苏共布尔什维主义纲领派”的部分成员建立了“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简称“联共(布)”,尼·安德烈耶娃为该党总书记。“苏共布尔什维主义纲领派”中以达·哈巴罗娃为首的另一些人则继续保持原有的名称。原“共产主义倡议运动”在1991年11月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宣布成立“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其领导人先是维·安皮洛夫,后来是维·秋利金。该党成立不久就发生分裂,以理·科萨拉波夫为首的“列宁纲领派”被开除出党,后来科萨拉波夫加入了俄共。接着以维·安皮洛夫为首的一些人也被开除出党,他们在1992年10月成立了“劳动俄罗斯”。原“苏共马克思主义纲领派”的部分左翼在1991年12月组成了“俄罗斯共产党人党”,主要领导人是阿·克留奇科夫。原“苏共马克思主义纲领派”内以阿·普里加林为首的另一部分左翼在1991年12月组成了“共产党人联盟”,后来普里加林又组织并领导了“俄罗斯共产党-苏共”。原“苏共马克思主义纲领派”内以布兹加林和科尔加诺夫为代表的右翼在1991年建立了“劳动党”,该党在1994年停止存在。1993年6月布兹加林和科尔加诺夫又发起组成“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学者”国际协会。1991年12月,“劳动人民社会党”宣布成立,其主要领导人有:伊·雷布金、柳·瓦尔塔扎罗娃、罗·麦德韦杰夫等。1993年2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重建后,“劳动人民社会党”的大部分成员回到了俄共队伍,而柳·瓦尔塔扎罗娃、罗·麦德韦杰夫等坚持社会民主主义立场,继续留在“劳动人民社会党”内。
总之,在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局面相当混乱,“共产主义多党制”现象造成了思想涣散、组织分裂等消极后果。
2.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重建和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继续分化
1993年2月13-14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莫斯科郊区召开第二次非常(重建)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纲领性《政治声明》,声称俄共将吸取苏共的历史教训,通过各种符合宪法的合法手段以及政治斗争的形式争取国家政权。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根·久加诺夫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库普佐夫、别洛夫、戈里亚切娃、拉普申、佐尔卡尔采夫、雷布金等6人当选为副主席,舍宁等89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93年3月,俄共获准在司法部登记。但是,“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共产党人联盟”、“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等没有加入该党。秋利金领导的“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在1993年2月13-14日召开了另一个“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二次非常代表大会”,并宣布将久加诺夫和库普佐夫开除出党。大会决定把俄联邦共产党改名为“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
早在1992年6月13日,尼古拉耶夫、普里加林等46名原苏共中央委员举行“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召开“苏共第二十次代表会议”的决议。1992年10月10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大会决定举行“苏共第二十九次代表大会”。1993年3月26-27日,“苏共第二十九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在苏联恢复之前把党的名称改为“共产党联盟—苏共”,原苏共中央书记奥列克·舍宁当选为联盟的中央理事会主席。1993年5月,俄共作为联系党加入“共产党联盟—苏共”,1994年7月正式加入该组织。在90年代,加入该组织的有原苏联14个加盟共和国的22个共产党和团体。但是,该组织对各成员党的行动没有多大约束力。
在1993年叶利钦“炮轰白宫”流血事件后,俄共一度遭到查禁,但是后来经过斗争,俄共重新获得合法地位,参加了1993年12月第一届国家杜马的选举,得到12.35%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三大党。在1995年第二届杜马选举中,俄共获得22.30%的选票,成为杜马第一大党。俄共党员谢列兹尼奥夫当选为杜马主席。在1996年总统选举中,俄共候选人久加诺夫成为叶利钦的主要竞争对手,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32.03%的选票,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40.3%的选票。当时,以舍宁为首的“共产党联盟—苏共”支持久加诺夫竞选总统。久加诺夫虽然没有当选总统,但这次选举表明,俄共已成为一支重要左翼力量,在俄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是俄共重建以来的兴盛时期。为了团结更广泛的同盟者,1996年俄共发起成立了全俄社会运动“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将近150个社会联合组织加入了这一联盟。久加诺夫当选为联盟主席,前苏联总理、杜马“人民政权”议员团领导人尼·雷日科夫当选为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在1997年,俄共约有50万党员;共产主义工人党约有2万党员;共产党人党约有5千党员;俄罗斯共产党—苏共(原“共产党人联盟”)约有8万党员;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在俄罗斯境内的党员不超过5千。① 此外,布尔久洛夫在90年代建立了“左翼俄罗斯共产党”;奥萨奇、普列特尼科夫等发起成立了以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宗旨的“俄罗斯社会主义学者协会”。1998年,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孙子安德烈·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全俄共产主义社会政治运动”。
在1999年杜马选举中,俄共领导的“争取胜利”选举联盟的得票率为24.29%,在杜马中获67席。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共产党人联盟等组成了“俄罗斯共产党人、劳动人民、争取苏维埃”联盟,获得2.22%选票;而安皮洛夫领导的“劳动俄罗斯”等组成的“斯大林联盟、争取苏联”获得0.61%的选票。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严重削弱了共产党在杜马选举中的影响。
二、21世纪初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俄共内部争论加剧,多次发生分裂,进行战略调整。俄共从1993年重建开始内部存在三种不同倾向:以久加诺夫为代表的主流派(又称“强国主义派”);以谢列兹尼奥夫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派;以舍宁、科萨拉波夫为代表的传统派。这为后来党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一些俄共党员没有支持俄共中央正式提出的候选人久加诺夫,而是投了独立候选人、克麦罗沃州州长图列耶夫的票。久加诺夫在俄共中央全会上的报告中指责党内有些人搞分裂活动,称图列耶夫是“公开的叛徒”。2000年4月18日一些传统派共产党人在莫斯科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列宁派)”倡议委员会,并发表了《致共产党人的呼吁书》,指责以久加诺夫为首的俄共“故意讨好现政权”,实行一条社会民主主义路线,欺骗广大普通党员。② 4月30日,一个自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斯大林纲领派协调委员会”的组织发表声明,支持“共产党联盟—苏共”主席舍宁在题为《联盟国家需要联盟共产党》的谈话中提出的关于召开“统一的联盟共产党”代表大会的主张。③ 2000年7月15日,舍宁召开“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共产党”成立大会,并宣布退出俄共。俄共和白俄罗斯共产党都未派正式代表参加成立大会,也没有加入该党。俄共中央发表声明,指责舍宁进行分裂活动。2001年1月20日,“共产党联盟—苏共”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全体会议,在舍宁没有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解除舍宁的理事会主席职务的决议,并选举久加诺夫为新的理事会主席。但舍宁不承认这一决议,在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等的支持下,继续自称“共产党联盟—苏共”理事会主席。2001年10月27日,以久加诺夫为首的“共产党联盟—苏共”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三十二次代表大会。久加诺夫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大会否决了格鲁吉亚共产党、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塔吉克斯坦共产党等提出的撤销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和中央全会的有关决定的提案。
在此之前,以舍宁为首的“共产党联盟—苏共”2001年7月21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三十二次代表大会。包括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和共产党人党在内的一些政党和运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舍宁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明了“共产党联盟—苏共”分裂的经过。他说,两派“共产党联盟—苏共”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待历史和斯大林的态度”,“我们的目的是推翻资本的政权,恢复苏联”。大会通过一项政治声明,谴责“俄共企图把共产主义运动引上西方社会民主主义道路”,执行一条“右倾机会主义的妥协路线”,号召在原苏联领土上重建统一的、团结一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党。大会通过决议,撤销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和二十二大关于《弗·伊·列宁墓》的决议。大会选举舍宁为新一届“共产党联盟—苏共”理事会主席。
2000年7月15日,谢列兹尼奥夫掀起了具有社会民主主义色彩的“俄罗斯”运动,并于2001年1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2002年4月3日,杜马中的中派和右派政党的议员联合提出一项议案,要求重新分配杜马委员会的领导职位。这一提案以多数票获得通过,从而剥夺了俄共原先拥有的10个杜马委员会中8个委员会的领导职务。为了表示对上述决议的抗议,俄共宣布放弃包括杜马主席和其他两个杜马委员会主席的职位。接着,俄共中央把拒绝辞职的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文化旅游委员会主席古边科以及妇女和青年委员会主席戈里亚切娃开除出党。2002年9月7日,谢列兹尼奥夫在莫斯科召开了“俄罗斯复兴党”成立大会,该党明确宣布以社会民主主义为取向。2001年10月28日,秋利金和克留奇科夫领导的两个党决定联合,组成“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革命共产党人党”。2001年11月25日,安皮洛夫领导的“劳动俄罗斯”运动在莫斯科召开代表大会,决定按照《政党法》要求把该运动改造成政党。2002年6月,安德烈·勃列日涅夫建立了“新共产党”,自称有1万名党员[1]。
2003年12月,俄共在第四届杜马选举中遭到惨败,得票率仅为12.61%,比在第三届杜马选举中的得票率减少将近一半,从而引发了党内新的危机。俄共党员、“人民爱国力量联盟”执委会主席谢米金要求久加诺夫下台。而久加诺夫谴责谢米金是混入党内的“鼹鼠”。2004年7月3日以久加诺夫为首的主流派和以吉洪诺夫为首的反对派在莫斯科分别召开两个并行的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双方都宣布自己是合法的代表大会。后来,俄罗斯司法部裁决反对派的代表大会非法。
在叶利钦时期,俄共一直坚持“不妥协反对派”立场,对政府起了很大的掣肘作用。普京上台后,在其执政初期对俄共采取怀柔与笼络态度,俄共一度转而采取“建设性反对派”立场。但是后来普京与俄共的关系恶化,得到普京大力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成为议会多数党,使普京和政府提出的各项法案在议会中都能获得顺利通过。俄共重新回到不妥协反对派立场。2005年初,俄共倡议就十多个问题在俄国内举行全民公决,其中包括取消福利货币化法案,对富人征收累进税、恢复土地国有化等。俄共当时预计会有数千万对当局政策不满的人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但是,俄共的这一计划没有取得成功。2005年10月俄共召开第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久加诺夫在报告中宣称,该党将“从社会防御转向社会进攻”,把斗争的重心转到议会外,发动和组织民众进行抗议活动。[2] 俄共党员人数由原先的50万减少到18.8万,但大部分基层组织还是基本保存了下来。目前俄共在杜马中拥有47位议员,是议会第二大党。在2005年12月4日莫斯科市杜马选举中,俄共获得16.75%的选票,4名俄共党员首次进入了首都的立法机关。在其他一些地方立法机关选举中,俄共的得票率也居第二位,仅次于“统一俄罗斯”党。
2004年9月11日,俄共反对派组成新的政党——“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并选举吉洪诺夫为该党主席。但是,由于该党没有能够按照《政党法》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司法部提交45个地区分部的资料,后来被撤销注册资格。2004年10月30日,谢米金倡议在莫斯科郊区举行了“俄罗斯爱国者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俄罗斯复兴党、“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俄罗斯退休者党”、“俄罗斯人民爱国党”等的代表。2005年11月18日,谢米金又发起成立了“俄罗斯爱国者党”,并获准在司法部登记。一些俄罗斯评论家认为,谢米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替代俄共的左翼反对派政党。“共产党联盟—苏共”主席舍宁与俄共分道扬镳后,发起并于2004年2月29日召开了“苏联共产党第三十三次代表大会”,宣布重建“苏联共产党”,自称是苏共的合法继承者。但该党没有取得合法地位,在群众中的影响微不足道。
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在21世纪初多次发生分裂和遭到削弱,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没有对苏共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在理论上表现出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不能根据俄国实际情况的变化提出对广大群众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张,有些人死抱住过时的教条不放,另一些人企图用俄罗斯民族主义和东正教教义替代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些人则完全摈弃马克思主义立场,导致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日益下降。第二,各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的领导人热衷于自立门户,各自为政,采取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政策,缺乏求同存异、同舟共济的真诚愿望。俄共领导人对其他共产主义政党和党内持不同意见者采取傲慢的、官僚主义的态度,也阻碍了共产主义政党的联合。例如,在2003年杜马选举中,俄共把一些大企业家、大金融家和大商人列入自己的议员候选人名单,其中包括“尤科斯”公司的孔道罗夫和穆拉夫连科(这两位百万富翁现在都是俄共的杜马议员)。当党内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时,久加诺夫反而指责他们搞分裂活动。第三,普京上台以来,实行了新的治国方略。俄国经济持续得到较快发展,政治和社会状况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明显好转,普京总统由此享有很高威望,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的民众支持率较高,其党员人数在2006年3月已超过100万,比俄共的党员人数高出5倍以上。在这种背景下,俄共对普京改革措施采取不妥协反对派立场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第四,政府当局对共产党采取的软硬兼施、分化瓦解政策,也使共产党的处境更加困难。例如,普京曾经公开支持被俄共开除的谢列兹奥夫及其领导的“俄罗斯”运动。在2003年杜马选举中,在克里姆林宫的一手策划下,成立了以罗戈津和格拉济耶夫为首“祖国”竞选联盟,拉走了俄共的不少选民。
三、俄罗斯各共产主义政党之间的主要分歧
俄罗斯各共产主义政党在思想理论和政治主张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少分歧。其共同之处表现在:都宣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遵循唯物主义辩证法,以争取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为斗争目标,建设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主张实行民主集中制,肯定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反对苏联解体后形成的“野蛮资本主义”。这些政党(不包括已经脱离共产主义的政党)之间的主要分歧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党的指导思想
2004年2月舍宁发起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三十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共产党纲领”宣称,该党“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作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基础。安德烈耶娃的“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也采取同样的立场。
1995年俄共三大通过、后来又经过若干修改的党纲宣布,俄共“遵循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与唯物主义辩证法,依靠本国和世界的科学与文化的经验和成就”。纲领在谈到斯大林时说:只有注意到党内存在两种倾向的斗争,“才能对约·维·斯大林、维·米·莫洛托夫、尼·谢·赫鲁晓夫、格·马·马林科夫、列·伊·勃列日涅夫和阿·尼·柯西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作用给予客观的评价”。④ 后来,久加诺夫在2004年12月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肯定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卫国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说他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强国的建设者”。但他又说,斯大林“为了主要的事业对人冷酷无情”,“在明显情况下犯了错误”,“以致后来不得不对之进行长期的和痛苦的纠正”。俄共不再把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并列在一起。
2.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
舍宁等正统派共产党人坚持苏联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苏维埃爱国主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等等。他们要求恢复苏联和苏维埃制度,重建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3]
俄共三大通过的党纲宣称:“按照弗·伊·列宁的表述,我们把完全的社会主义定义为没有人剥削人、根据劳动的数量、质量和成果分配生活用品的无阶级社会。这是在科学计划和管理、采用劳动和资源节约型后工业化工艺的基础上实现高度劳动生产率和高度生产效率的社会。这是真正民主的和发达精神文明的、激励个人的创造积极性和劳动者自治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未来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必要前提将形成并得到发展。在未来共产主义联合体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3.关于苏联剧变的原因
安德烈耶娃的“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认为,尽管斯大林时代的苏共犯过许多错误,但斯大林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苏联解体的根源应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对苏联社会主义的破坏,直到80年代戈尔巴乔夫等人对列宁和十月革命事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背叛,搞垮了社会主义国家,毁灭了列宁的党,充当了工贼和两面派,欺骗了劳动人民。[4] 理·科索拉波夫认为,苏联制度的演变发生在20世纪的后期,即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俄共纲领在谈到苏联解体问题时写道:苏联社会所陷入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执政几十年的党的危机导致的。“苏联共产党内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倾向:无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民主的和官僚的。这些倾向之间的斗争在十月革命后尤其尖锐。”“由于对小资产阶级的影响估计不足,由于对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垄断,由于党的一些领导人犯了‘共产主义狂妄症’,苏联共产党变成了‘骄傲自大的党’。上层领导人与千百万共产党员和劳动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苏联共产党内形成了两翼,实际上是两派。它们之间进行了不断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形成了实际奉行的政治路线。”党纲认为,片面追求党员数量,缺乏领导干部更替和实现干部年轻化的机制,导致党内监督机制的缺失,无法阻止投机钻营分子混入党内。这就是党的主要历史过错和不幸。各种大众传媒工具掌握在仇视苏维埃国家的人手中。他们向群众灌输了大量恶意中伤苏联和俄罗斯历史的信息,听任影子资本和反对苏维埃政权、反对统一的联盟国家的各种反人民力量恣意妄为。党纲特别提到:“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叶利钦和谢瓦尔德纳泽应对背叛党、出卖民族利益和破坏我们祖国承担个人责任。”⑤
4.关于斗争的策略和手段
“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等主张依靠罢工委员会和工人苏维埃通过“第二次社会主义革命”推翻现政权,恢复社会主义制度。“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拒绝参加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
而俄共纲领声称:“共产党人在争取社会主义改造时,坚持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党反对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极端主义”。为此俄共十分重视议会斗争,力争在全国和地方选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选票。当前俄共把工作重心转到议会外的斗争,把议会斗争同议会外的斗争结合起来,主张通过对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和举行示威游行,抵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5.对待市场经济、私有制、多党制问题的态度
“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坚决反对市场经济,反对私有制,至多只允许集体所有制成分的存在。“共产党人党”主张在优先发展公有制的条件下,允许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存在一定的私有制成分。舍宁领导的“苏共第三十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共产党纲领”主张“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计划,利用环保型的各种纯洁能源,建立强大的科学集约型生产”。在过渡时期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国家资本主义成分是形成未来社会主义成分的基础。对关键性的采掘和加工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允许没有实行国有化的中小企业在互利基础上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在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优势地位的基础上,中小企业将逐渐被排除并消失。对非国有银行实行国有化。[5]
俄共主张通过三个政治阶段循序渐进地、和平地实现党的目标。在第一阶段,将保持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多种经济成分。在第二阶段,在实现政治和经济相对稳定后,劳动人民将更积极和广泛地通过苏维埃、工会、工人自治和其他在实践中产生的直接的人民政权机构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在经济上,社会主义经营形式的主导作用将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在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关系在符合最佳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要求的经济基础上最终形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将占主导地位。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将逐步确立公有制形式在经济中的统治地位。
6.对宗教和民族问题的态度
舍宁等正统派共产党人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和无神论立场。俄共纲领没有提“无神论”,而是提出:“尊重东正教和俄罗斯各民族的其他传统宗教;同反映俄罗斯多民族特点和关心提高各族人民福利、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各种文化、政治、社会和宗教的运动、政党和组织进行合作”。俄共允许信教者入党。
舍宁等正统派共产党人承认各民族拥有民族自决权(直到分离和建立独立国家),强调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批评俄共犯有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俄共纲领未提承认民族自决权直至分离和建立独立国家,而是提出:“实行建立在承认各民族平等、每个民族对俄罗斯国家完整负有历史责任的基础上的民族政策,消除族际冲突、各种形式的分裂主义、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
7.对现政权的态度
正统派共产党人对叶利钦和普京总统一贯采取坚决的反对派立场,批评俄共和久加诺夫讨好现政权,犯有“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妥协主义”、“改良主义”、“议会痴呆症”、“民族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错误。
俄共则极力驳斥正统派的上述指责,强调自己对政府采取不可调和的反对派立场。2004年8月5日,俄共机关报《真理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俄共与现行制度在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的所有方面都不可调和地互相对立。”⑥ 久加诺夫在2004年俄共十大报告中对普京作了如下评价:“普京的第二任期是俄罗斯危机的新阶段”,普京的使命是“使俄国不可逆转地变成西方的边缘地区,变成西方的附庸。实际上,开始了反革命的新阶段,这个阶段更加残酷,更加厚颜无耻”。久加诺夫指责普京推行“波拿巴主义”。
四、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前景
俄共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是俄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左翼力量。它拥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严密的组织系统和有经验的干部队伍,受到俄国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拥护。因此,普京在2006年2月7日接受西班牙记者采访时承认,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是“一个稳固的政党”。⑦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一再发生分裂,俄共及其他共产主义政党的党员人数明显下降,俄共的杜马议员数量减少,在各次杜马选举中的得票率和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也有呈下滑趋势,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近来,俄共连续发动了反对普京改革措施的示威游行,例如反对福利货币化改革法案和住房改革法案的运动,吸引了不少贫苦群众的参加。但是,随着俄国经济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逐渐好转,大多数老百姓对俄共发动的街头政治活动的兴趣明显减弱。至于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其他政党,有些实际上已经失去与群众的联系,成为狭小的宗派,有些转变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有的转向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或其他政党。当前,俄共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包括成员老龄化,缺乏新鲜血液的不断补充,活动资金紧缺等问题。看来,如果俄共想要走出当前的困境,必须审时度势,认真总结苏共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党的纲领、战略和策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切实进行理论创新,努力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俄罗斯共产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正在经受考验,在前进道路上面临艰难选择。
注释:
①以上统计数字引自В.А.奥列舒克,В.Б.帕夫连科《政治俄罗斯1997年:政党、联盟、领导人》,莫斯科,1997年。
②〔俄〕真理报网站(www.pravda.ru),2000年5月15日。
③〔俄〕真理报网站(www.pravda.ru),2000年5月17日。
④http://www.kprf.ru/party/program.
⑤http://www.kprf.ru/party/program.
⑥〔俄〕《真理报》(Правда),2004年8月5日。
⑦俄罗斯总统网,2006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