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土木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与基本理论,进而研究了一套安全监督管理方案,最后就该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安全监督管理
1土木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与理论研究
1.1现状分析
随着土木工程建设市场的日趋成熟,竞争意识也逐步变强,而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并没有多大变化,由此使得项目施工企业间出现“责任不明,约束不严,激励不足,行业保护严重,不确定因素过多”等系列问题,常会引起不正当竞争,形成行业壁垒,使建筑市场无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市场公平难以实现,同时也对土木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造成不良影响。一方面,随着建筑领域的科技含量的逐步增加,机械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要求更高,而缺少安全教育和培训,会埋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实施也不到位。因此当前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1.2理论研究
现代安全监督管理理论是研究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的基础,该理论明确的指出了伤亡事故发生的成因,其基本解决策略是将行为科学与教育培训相结合来控制各类人为引起的安全隐患。而对于较复杂的土木工程而言,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导致其安全事故的深层原因是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组织管理还不足以消除安全隐患。而根据布尔代数原理可用以下逻辑关系来描述以上几类因素间的关系:T=X1(X2+X3+X4)=X1X2+X1X3+X1X4,T代表事故;X1代表导致事故的管理因素;X2代表导致事故的人的因素;X3代表导致事故的设备因素;X4代表导致事故的环境因素。
公式表明,导致事故发生的四类因素中,管理因素的结构重要度最大,制约着其他三类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必然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缺陷,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施工人员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施工的效益,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施工人员的个人品质,人员意识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然而,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髙人员素质,建立与之相对应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一个人员相互监督的系统,实现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控制,避免个别施工人员或单位出现一些不重视安全生产的行为。
2.2施工材料
在所有土木工程工程的施工中,材料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工程施工的管理中,材料若使用的不好,也会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过关至关重要。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大量的材料由于在管理的时候没有严格的遵循管理的要求,从而致使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2.3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之一。加大施工技术管理将会使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会使施工安全得到提髙,以此来使工程更加有效益的完成,同时也能推进我国土木工程基础建设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一些安全措施己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土木工程建设的需求,需要建设单位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地引进新的安全管理模式。
3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
3.1安全监督管理方案综述
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以免造成国家财产损失,保障工程进度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土木工程建设队伍的流动性会影响到施工工序、作业环境,使得安全监督管理要素发生变化,相应的安全监督管理也应具备流动性。二是国内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使得施工人员相对密集,也无形中加大了安全监督管理的难度,使其由分散化管理模式转变为密集型管理模式。三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复杂性,使得不同的建设参与方集中配合施工。因此本方案对现场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要求更高。
3.2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安全定制管理
定制管理是将完整的信息系统作为媒介使人和物得到有效的结合,通过现场整顿与管理,重新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促进现场管理科学化,达到高效率生产及标准化生产;科学地处理好施工现场中的人、物、环境三者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的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建筑施工安全定制管理的关键性工作是对分析、设计、组织、实施及检查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施工现场,应用工业工程学方法研究生产设备与工艺、工具以及人、物与环境的结合状态和信息流动状态。
3.3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建筑企业为了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必须使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一致,因此有必要依据企业的特点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作为该企业或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行为模式和守则。而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指导方针,并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培育团体协作精神,倡导统一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营造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四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安全、考核、奖励、曝光、行为与责任约束机制,以及人文关怀机制等。
3.4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是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以人为核心加强质量控制,同时在施工项目中加强对材料质量控制,并选好、用好机械设备。二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施工现场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组织合理的施工方案,建立文明施工和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合理组织安全生产活动,加强落实安全监督管理措施,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四是制定安全监督管理措施,尤其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五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的管理工作,实施安全有效的管理原则,使项目成本的预测控制落到实处;要加强对编制计划、组织生产、核算的定额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六是在施工中应根据企业内部项目之间的特殊性和时间差异,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制定严密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3.5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技术措施
首先是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一是通过进行精心耐失误设计使员工不发生失误,弱化失误的严重后果;二是运行冗余技术完成指定功能的备用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其次是防止安全事故的技术措施:一是通过采用原材料替代品,或替代工艺,替代技术消除危险源以降低危险程度;二是通过采用限制技术将危险物质和能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三是在时空上采用隔离或屏蔽措施限制和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再次是减少故障发生的技术措施:在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方案中按照安全、可靠、节省的原则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系统的可靠性,以及使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限制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即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进行监督,控制技术参数,使其达不到危险程度,从而避免事故。
4结语
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是由建设施工企业整合自身内外条件与工程特点,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管理流程,以实现合同目标,并达到预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一项管理方案。其中安全监督管理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土木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问题进行管理。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可直接减轻或免除安全事故危害,减少无益财产损失,更能通过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间接为社会增值功能。
参考文献
[1]杨瑞东.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C].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5.
[2]曹瑞冬.关于建筑工程管理创新与技术落实的研究对基坑边坡塌方事故的成因探索[C].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2015.
论文作者:毕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安全监督管理论文; 土木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因素论文; 措施论文; 方案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