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
摘要 瓯剧作为温州地方剧种,有着近四百年的历史,是流行于浙江南部古老的剧种。瓯剧也叫“乱弹”,1959年改名为“瓯剧”。瓯剧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代又一代“瓯剧人”坚持的结果。它由艰难生存到喜获重生。涌现了很多著名的瓯剧表演艺术家,陈茶花、邱一峰、叶啸峰、叶在湄、方汝将等。他们为瓯剧付出了艰苦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瓯剧的小生是“上四脚”之一,在瓯剧中有“生”者,主也之说法。往往也是瓯剧最高水平的代表。
关键词 声腔特点 演唱方式 唱腔语言
一、瓯剧声腔唱法的技术含量与情感契合
1.瓯剧小生声腔的用声特点
本论所指的“唱法”主要根据“戏曲声乐”的特点而言。部分标杆对照(技术含量),则来源于歌唱方法中的用声技术与技巧。我国大部分剧种都有生、旦、净、丑等行当。瓯剧也不例外,但瓯剧小生较之京剧等剧种,在唱法上是有区别的。本人观摩了瓯剧《杀狗记》、《东欧王》等剧目,小生在唱法上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具体体现在他们的演唱有三种用嗓:真声(本嗓)、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混声(声带的部分振动),也就是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式。他们演唱的主要声腔是乱弹腔,音调柔美,曲调丰富,善于抒情,很有民歌风,表现力很强。在唱段的高音区,假声一般都比较“尖”、“细”,小生所唱的假声,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嗓不一样,小生的唱法虽然用的也是假声,但是他的声音比较宽、亮、柔,听起来声音清脆,不过不像旦脚,并不柔媚,也不粗野。要想掌握得恰如其分相当不容易。小生声腔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高腔、昆曲、徽调、皮簧、滩簧等。有些戏曲爱好者就说瓯剧的小生声腔太过柔软,听起来不刚硬,没有像京剧小生那样强健,听起来有男子汉的气概,我想也许这就是瓯剧小生区别于其它戏曲小生的原因吧,如果听起来不柔软的话,也就不是瓯剧小生声腔的特点了。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有偏颇的,在他的中低声区你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坚韧。瓯剧小生在唱法上,高音区柔中有刚,声线很清楚,中低声区结实有力但不铿锵。本人在听了几出戏中的小生唱腔唱法中,唯一有所感觉的是瓯剧小生在用声上,三个声区有些独立。没有声乐演出中那么的“统一”与“和谐”。可能是戏曲中矛盾冲突和戏剧效果方面的考虑,需要这样的用声。2.瓯剧“动力资源”的运用状态一一气息
“气乃声之本”、“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声用气的规则。气和力本是一体,气在力前,气力结合形成张力。剧曲讲究气沉丹田。要用顶天立地的气势去吸气,用豪放而兴奋的精神去歌唱,因为呼吸是唱与念的原动力。意识控制气息压力的第一敏感点就是出字动态,即字头的喷口动态,以形成强有力的空气柱的腹式呼吸方法。前辈常讲:“上下一条线,光顾点和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是当今声乐要求的最高境界:“以点带面,形成局面”。也就是说以字引气,以气托声,是掌握呼吸控制的要领和秘诀。瓯剧声腔中的用气与大多数戏曲剧种中的演唱是一致的,但也略有不同,“憋气”的感觉似乎更加强烈,原因是在演唱高腔的时候,为了体现这种张力,使声音喷涌而出,在气息的运用上是需要下足功夫的,在我观看的几出戏中,为了体现剧中小生(人物)的性格,演员在强烈的“身段”、“走场”中的唱腔,更是体现了他的用气的共通性与特殊性。
三、唱腔语言
瓯剧唱腔讲究“依字行腔”,即以唱词每个字的四声为根据,将其四声的调值按一定的规律发展成唱腔的旋律。具体来说,就是以“字腔”为主,“过腔”为辅,“字腔”与“过腔”构成“腔句”从而演唱不同曲牌的唱词。在完成语句的同时也完成了乐句的演唱,形成字、腔的完整体。温州瓯剧的唱腔语言以第三声的运用较多。这跟温州方言是密切相关的。但也有不同之处,经研究发现,瓯剧中唱腔的语言与念白是有所区别的,念白有相当部分接近京剧道白和越剧,而唱腔更贴近温州方言多些(特别是老生与净、丑行当),在字音的阴、阳、尚、去、轻五声中,唱腔均有不同的行腔规律(当代字音声调多了一个“轻”,戏曲唱腔中更能体现这个“轻”声)。
瓯剧传统:帮、打、唱。帮(指后台帮腔。打,指打击乐伴奏。唱,指除帮腔之外的脚色之唱)。与昆腔、梆子腔、皮簧腔相比,高腔较为独特的演唱形式“帮腔”自然比较突出(在现代戏及当今的部分古典戏曲剧目的演出中甚至出现了合唱伴唱的形式),如:《杀狗记》、《东欧王》等剧目的演出中都得到了体现。传统高腔的帮腔由担任打击乐伴奏的乐队演唱,通常是由鼓师领帮,众乐手齐唱。从戏剧的角度看,帮腔有着渲染戏剧气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等作用。以前乐队人数较少,除司职伴奏外,主要职责便是帮腔。新时代的“瓯剧人”同样采用这一传统的做法。高腔唱腔同昆腔一样,同属于曲牌联套体。高腔
结束语
瓯剧小生的发展,近几年越来越好。出现了以著名小生方汝将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及词曲作家。平心而论瓯剧小生艺术的编演,从内容到形式,从编剧到导演、表演,从歌唱到舞蹈,从总体艺术到特技,从服饰、化妆到布景、道具,从管理到开拓,现今瓯剧舞台上的演出中一切的一切,从局部或是总体,都有全面、大幅度的甚至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的提高。不仅是剧目和整体艺术如此,文武戏表演也是如此,小生声腔更加丰富了,同时现代瓯剧解决了“男旦女调”问题,创编了新的唱调、新的腔句,大大丰富了瓯剧音乐的声腔,提高了瓯剧音乐的表现力;它的乐队伴奏、灯光音响、舞美、造型、服饰的水平都向前大大迈进(如瓯剧《东欧王》)。为了更好的完成此课题,多次到瓯剧团进行了实地考察,多次拜访了多位著名瓯剧演员,他们给予了我多方面的帮助。温州瓯剧独一无二,我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瓯剧这一戏曲大家庭的奇葩,将会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李子敏 瓯剧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5.4
【2】叶大兵 瓯剧艺术概论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4.8
【3】孙艳 瓯剧史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3.1
论文作者:景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小生论文; 声腔论文; 唱腔论文; 高腔论文; 戏曲论文; 唱法论文; 温州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