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吉市三道湾镇中心卫生院 吉林 延吉 133006)
【中图分类号】R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37-02
1.概论
蜂蛰伤是农村多发的中毒性疾病。蛰伤后,一般多表现为蜇伤局部的红、肿、痒、痛,或水泡坏死。数日后局部症状逐渐消失而痊愈。但也有相当数量蜂蜇病例除局部症状外,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可表现为全身弥漫荨麻疹,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极少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的症状,以上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两种甚至三种不同症状同时或先后发生,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病情多变,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危及病人生命,必须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至2015年9月收治蜂蛰伤致全身反应病例14人,男性8人,年龄30~75岁;女性6人,年龄35~60岁。8例为单处蛰伤;4例为不超过三处蛰伤;2例为群蜂蛰伤。14例中,单纯表现为全身荨麻疹病例3例;全身皮疹伴有血压降低或休克病例5例;出现全身皮疹同时伴有喉头水肿或哮喘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病例3例;1例除荨麻疹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腹痛,恶心;2例送诊时已经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3.急救
对于蜂蛰伤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病例,应及早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治疗中随时监测病人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状况及其变化。
治疗采用抗过敏治疗,应用肾上腺素0.5~1mg皮下或肌肉注射;激素类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脉输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
对于低血压休克病人,在采用上述措施同时扩充血容量,必要时可以建立双侧静脉通道同时输液,直至血压稳定。
表现为呼吸困难出现喉头水肿或哮喘病人,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同时应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同时配合吸氧治疗。严重病人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蜂蛰伤出现消化道症状的病例比较少见,本组病例仅出现1例,表现为全身出现荨麻疹同时伴有腹痛,恶心,抗过敏同时使用解痉药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mg静脉输入后,腹痛恶心很快缓解。考虑腹痛症状亦和蜂蜇过敏有关。
4.局部处理
在急救的同时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在伤口局部消毒后,及早拔出毒刺,这样可以减少毒液的吸收,局部处理建议用拔火罐的方法,灌口要超出肿胀的边缘,这样可以保证创伤局部保持负压,更充分吸出局部的毒素。建议不要挤按伤口,以避免蜂毒素因局部挤压而快速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经过上述治疗,上述病例12人全身症状均快速缓解,皮疹逐渐消失,呼吸困难缓解,血压恢复正常。在6小时内病情稳定后出院。远期观察和随访中没有发现有心肝肾等脏器的中长期功能及器质性损伤。独有2例由于路途远,就珍不及时,送到医院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经心肺复苏无效死亡。
5.讨论
常见蛰人蜂类有蜜蜂科、胡峰、细腰蜂科、蚁蜂科和丸蜂科、黄蜂科等。其腹部末端有一对毒蛰和一根毒刺。毒刺刺入皮肤,将毒液刺入人体,引起局部反应和全身症状。蜂毒的成分为多种酶(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组氨酸脱羧酶等)、肽类、非酶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生物碱(组胺、儿茶酚胺、5-羚色胺等)的混合物。蜂毒中还含有一种抗原性蛋白,当人体被蜂类刺伤后,引起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大量释放,短期内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多系统症状。
严重者尚可出现肾脏损害(少尿、无尿、血尿等),肝脏损伤,血液系统急性溶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肌损伤(心慌、气急、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急性胰腺炎、腮腺炎、胸腹水等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死亡。
蜂蛰伤多发于乡村以及林区野外工作的人员,夏秋季节多发。多数蛰伤表现为局部反应,但是一旦出现全身反应临床表现特别急重。作为基层卫生院,蜂蛰伤发生病例相对较多,又面临着抢救设施不完备,急救经验不足,对于蜂蛰伤可能发生的全身反应,必须有高度的警觉和认识,一旦发现,及早救治。同时我们发现,蜂蛰伤患者出现全身反应与否,虽与蛰伤程度(单处蛰伤或是群蜂蛰伤)、被蛰伤的蜂的种类(蜜蜂、马蜂或是黄蜂)有关,更与病人体质相关。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无论蜂蛰伤程度轻与重,被何种蜂蛰伤,都应该想到蛰伤后发生全身反应的可能。特别对下列病人,应该特别关注:(1)曾经出现过蜂蜇全身过敏的病人;(2)哮喘病患者(3)病人平时为过敏体质;(4)对既往没有蜂蛰伤病史,但是蜂蜇不超过30分钟的患者。对于以上4中情况,都应该留院观察,即使当时仅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痒、痛的病人,也不能排除不发生全身过敏反应的可能。同时做好急救的准备和伤口的局部处理。
总之,蜂蜇伤急诊病例发病急,变化快,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生命,必须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
论文作者:王联合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全身论文; 局部论文; 病例论文; 症状论文; 病人论文; 表现为论文; 呼吸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