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二矿煤层自燃治理浅析

房山二矿煤层自燃治理浅析

一、方山二矿煤层自然发火的治理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齐庆新,李一哲,赵善坤,张宁博,郑伟钰,李海涛,李宏艳[1](2019)在《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70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文中认为文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从理论、监测与预警装备、防治技术及法律法规与标准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兼顾国外主要采矿国家在冲击地压研究上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和灾害危害程度显着增加,而国外冲击地压因煤矿开采的萎缩,只在个别一些国家偶尔发生冲击地压;对于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研究,国外对此研究的工作主要是停留在20世纪50—90年代,而我国主要研究成果是近30年的事情,主要包括"三因素"机理、强度弱化减冲机理、应力控制理论、冲击启动理论和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等;在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面,国外主要集中在微震与地音监测方面,并配合钻屑法,而我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关技术装备,现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煤矿冲击地压监测与预警;在冲击地压防治方面,以往重点关注在煤层和顶板冲击危险性的消除和解危上,而最近10年来,在巷道支护及煤岩体结构控制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旨在加强局部巷道支护的同时,从区域上控制煤岩体结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开发了分级分类的冲击地压巷道支护技术,采用水力压裂与深孔爆破等技术实现了对坚硬顶板岩层的有效控制;在冲击地压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最近10年来,我国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制订工作,包括《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在内的规程及相关标准已制订并实施,现已初步建成冲击地压标准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矿井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冲击地压的人数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不断完善,冲击地压监测技术及仪器与装备从无到有,性能不断提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方法不断完善,有效性不断提高,冲击地压有关法律法规从无到有,现已趋于完善。综合而言,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应该看到,随着大数据、智能化与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在新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陈汝豪[2](2019)在《木瓜煤矿9号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控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木瓜煤矿现阶段开采的9号煤层为易燃煤层,为防止9号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采用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各种气体的产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木瓜煤矿9号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气体为CO、C2H4、C2H2,并且建立完整的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测预报体系,通过合理的组织及管理措施,实现了木瓜煤矿9号煤层的安全生产。

陈帅[3](2017)在《基于有效应力的钻屑量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岩复合动力灾害是深部煤矿最严重自然灾害,钻屑量指标法是现场预测复合动力灾害主要方法。考虑深部开采条件下水平地应力作用不能忽略,引入有效应力,建立了钻孔周围平面应变力学模型,利用Mohr-Coulomb准则推导得到钻屑量公式,分析了钻屑量与有效应力、煤体力学参数间关系规律,提出了通过有效应力判断钻屑量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典型阜新孙家湾矿复合动力灾害煤层为例,利用自主研制的三维应力煤体钻屑量检测试验装置,改变轴压模拟垂直地应力、围压模拟水平地应力、孔隙压模拟瓦斯压力作用,进行了实验室尺度下钻屑法模拟试验,研究了有效应力、煤层深度、瓦斯压力、钻进速度及钻杆直径对钻屑量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钻屑量与煤层深度、煤体容重、泊松比均呈线性递增关系,钻屑量与煤体弹性模量呈幂指数递减关系,且钻屑量与有效应力呈线性递增关系,试验值略大于理论值,平均误差为7.9%,与前人结论吻合;钻屑量随钻孔深度增加呈先减小、后递增、最后缓慢递减规律;钻屑量随瓦斯压力增大而增大,呈指数函数递增规律;钻屑量随钻进速度增加而增大,且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呈幂函数递增关系;钻屑量随钻杆直径增加而增大,且增加幅度逐渐增大,两者呈指数函数递增关系。实验研究与现场及理论公式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所得研究结论对深部复合动力灾害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和林朋[4](2016)在《马池煤矿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影响范围渐变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郑煤集团马池煤矿二1煤层采用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措施技术参数不明确,尤其是水力冲孔合理钻孔布置设计参数等关键技术参数不明确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对适用于马池煤矿的水力冲孔技术参数,尤其是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本文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在一定条件下的合理冲出煤量及一定预抽期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回归分析得到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R随瓦斯抽采时间t的模拟渐变规律符合R=2.1075ln(t)-3.5843。其次,在数值模拟指导下,现场试验测试水力冲孔钻孔周围煤体不同抽采时间的残余瓦斯含量,回归分析得到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R随瓦斯抽采时间t的渐变规律符合R=2.1542ln(t)-3.9043,并据此设计冲孔钻孔间距布置技术参数。再次,为了增强水力冲孔措施的卸压增透效果,试验应用了空气炮爆破促抽措施。结果证明:空气炮爆破促抽措施有效改进了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R随瓦斯抽采时间t的模拟渐变规律。经考察,空气炮爆破促抽措施能促进钻孔周围煤体的蠕变,可以将冲孔钻孔周围煤体稳定状态被破坏后重新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缩短5d8d;回归分析得到实施空气炮爆破辅助措施后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R随瓦斯抽采时间t的渐变规律为R=1.5967ln(t)-1.4366。最后,根据水力冲孔影响范围渐变规律确定了适用于马池煤矿二1煤层的水力冲孔钻孔布孔技术参数,采用数学计算等方法得到水力冲孔其他技术参数,并跟踪考察了水力冲孔增透促抽效果和工作面消突情况。结果证明:煤层透气性平均增大131倍;煤体瓦斯含量降至3.095.75m3/t,消除了煤体突出危险性;巷道月掘进速度提高了112.5%。通过以上研究,最终得到了适用于马池煤矿二1煤层的水力冲孔影响范围渐变规律,确定了适用于马池煤矿的水力冲孔关键技术参数。

郭建伟[5](2013)在《煤矿复合动力灾害危险性评价与监测预警技术》文中指出近年来,煤矿自然条件、瓦斯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发生了显着变化,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共同作用下的复合动力灾害成为继单纯瓦斯灾害或单纯冲击地压后又一重大而复杂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好的监测预警与防治煤矿复合动力灾害,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消除煤矿复合动力灾害隐患,本文开展了煤矿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共同作用下的复合动力灾害的危险性评价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本文运用冲击地压与瓦斯突出的统一失稳理论,并分析二者的区别,得出两种灾害的耦合关系:(1)只要具备或创造了瓦斯异常涌出的物质、动力和构造条件,冲击地压就有可能诱发煤矿瓦斯异常涌出,而且震前、同震和震后都具备这种可能。(2)冲击地压导致煤及共生岩体产生微破裂,给瓦斯解吸膨胀创造了构造条件,解吸膨胀的高压瓦斯又成为冲击地压的助推力,两者相互作用。存在一种开挖卸载与瓦斯解吸膨胀耦合作用的冲击地压。(3)冲击地压与瓦斯异常涌出的相关性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是确定的,但并不代表由此必然引发瓦斯事故。针对复合动力灾害危险性及防治,提出了“先分别——再耦合”的工作面复合动力灾害危险区域评价方法。即,首先采用宏观评价法来评价复合动力灾害的整体危险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法、复合动力灾害发生可能性指数诊断法等。其次找出产生复合动力灾害的影响因素,根据各个因素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划定危险区域,最后根据多因素耦合法,划定不同危险程度的区域,为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岩层运动是支承压力形成、巷道围岩破坏、复合动力灾害发生等一切动力现象的根源。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方山矿11041工作面岩层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11041工作面直接顶完整性指数为第一层顶板的质量指数0.33,属于不稳定顶板。11041工作面直接顶垮落厚度为66.5m,老顶厚度为11.6m;老顶初次垮落步距37.5m,周期来压步距为12.5m14.9m。分析了微震技术对复合动力灾害监测预警的原理,在方山矿11041工作面安装了矿山CT微震监测预警系统,依据微地震和应力在线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研究了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结合瓦斯抽放量的监测,分析了岩层运动、应力和瓦斯抽放量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复合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指标。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复合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掌握对复合动力灾害的评价方法及监测预警技术,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复合动力灾害防治技术。

王飞[6](2012)在《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煤炭工业属资源型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煤炭是我国的主体消费能源并一直在持续较快地增长,但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煤炭工业粗放经营,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面临压力,这就决定了煤炭工业是我国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所谓绿色矿业就是指在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或等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矿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矿业,就是在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以下简称平煤四矿)是平煤集团下属大型骨干矿井之一,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开采深度的延伸、地质复杂程度的加大及长期大规模的粗放开采,使得资源型企业所具有的种种问题表现出来,矿井瓦斯、煤矸石、矿井尾水“三废”的无序排放,对矿区环境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生态环境对企业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等问题。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如何延长产业链、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减少污染和废气、废水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绿色矿业经济发展之路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论文以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资源产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理论等,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以平煤四矿为例,对矿产资源型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经济进行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研究重点,并对全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概括,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分析比较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及绿色经济等诸多概念及其内容的基础上,界定并分析了绿色矿业及其特点;综合运用外部性理论、产权交易理论和产业生态学理论对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进行了理论解释。绿色矿业就是在矿业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自始至终在矿区内进行全面规划,在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第三章,分析了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综合运用博弈分析、价值分析和减量化分析表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是绿色经济的主体,存在着多种博弈行为,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但由于绿色矿业经济的科技研发和前期投入很多,很多经营都是微利甚至不盈利,企业动力明显不足,为充分调动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节能、减少碳排放中的生力军作用,政府必须实施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政策。(1)对企业发展绿色矿业进行了博弈分析。煤炭企业要发展绿色矿业经济,建设绿色矿山,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企业经济收益相对偏低,导致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为此,社会各方面、各个环节均在进行博弈,动力明显不足。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都将选择不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煤矿资源,最终造成效益最低和环境的污染;企业与政府间博弈的结果取决于政策的设计和执行程度。否则,企业宁愿选择缴纳罚款也不治理环境污染,甚至逃避治理污染的责任。(2)对企业实施绿色矿业进行了价值分析。绿色矿业价值链可以通过实现矿产资源环境价值和矿产资源自然价值的二个不同方面中,通过对价值投入与资源配置、价值物化与价值增殖、价值产出和价值实现、外显价值和潜在价值的系统分析,得出不同的矿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矿业,首先是将矿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采取提高正价值V5减少负价值V6,实现正的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综合价值(△V>0),且尽可能使其最大化。(3)对实施绿色矿业经济进行了减量化分析。在研究绿色经济的物质循环与平衡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减量化是资源投入减量化和废弃物排放减量化和低碳化。生产过程的减量化要求企业、产业,地区或国民经济系统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绿色经济的减量化和自然生态规律;消费过程的减量化要求个人、家庭和政府消费过程等经济行为也必须与绿色经济的减量化和自然生态规律相符,达到资源利用的均衡发展。第四章,对平煤四矿经营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煤矿资源禀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平煤四矿为例,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低碳化”为原则,发展绿色矿业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势在必行。(1)系统地调查了平煤四矿经营现状。平煤四矿是平煤集团下属二级机构,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形成了一个以特级质量标准化、现代化矿井及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为基础,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以上,煤矸石、废气、废水等副产品以及耗电量随产量稳步增加的煤炭综合利用型企业。(2)系统的计量经济学研究。综合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分析对平煤四矿收入与煤矸石、废气、废水三者之间变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总值和煤矸石产量间存在平稳关系,而与废气、废水间的关系不稳定;企业收入的增长导致煤矸石和废气排放的增加,但不会导致废水排放的增加;反之,煤矸石的增加也会导致企业收入的增加,而废水和废气排放的增加均与企业收入增加无关。第五章,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从平煤四矿的实践出发,初步构建了基于不同产业链的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综合发展模式。(1)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的一般模式。以系统分析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和“3R+L”原则为基础,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通过“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和低碳化”,进而形成“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2)初步构建了采煤—煤矸石—电—建材绿色产业链。平煤四矿矿井每年都排放大量的煤矸石。按照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要求,完善了采煤—煤矸石—电—供暖和采煤—煤矸石—电—井下降温工程微型绿色产业链;在对平煤四矿煤矸石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工业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煤矸石主要适合做烧结砖原料,烧制水泥熟料时替代部分粘土,做工程回填的填充材料,塌陷区复垦的回填材料,并系统地构建了采煤-煤矸石-建材绿色产业链,实现煤矸石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平煤四矿矸石利用率在“十二五”期间达到100%。(3)初步构建了采煤—煤层气—电开发绿色产业链。平煤四矿的矿井为突出矿井,在分析统计矿井煤层气储量、浓度、煤层气涌出量、抽采纯流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瓦斯抽采-发电余热回收—乏风氧化—制冷降温低碳绿色产业,是一项集安全、低碳、节能、环保为一体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瓦斯还可做燃料或生产炭黑、甲醛、甲醇和化肥等化工产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层气综合利用产业链,提高了煤矿抽采瓦斯的积极性,减轻了对平煤四矿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节约了宝贵的优质资源,达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初步构建了原煤开采—矿井水—净化水—再生循环绿色产业链。在统计平煤四矿井下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煤四矿矿井水地下—地上循环处理回用系统,参照国家不同用水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应用研究。通过矿井水井下-地上处理系统的循环运行,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达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5)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绿色矿业经济的基础。在上述绿色微循环产业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和延伸矿井循环和低碳产业链,提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在全矿形成了一种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低碳和高效率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使长期困扰平煤四矿可持续发展的矿井“三废”变成了特色产业资源,达到了“矿产资源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目标,促进了平煤四矿绿色矿山的建设,也为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绿色矿业经济提供参考。第六章,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建设绿色矿山,必须将重点放在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和行为转变上来,需要利用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参与性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本文主要存在以下创新之处:(1)在界定并分析了绿色矿业的特点。绿色矿业就是在矿业开发利用过程中,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通过矿区内的全面规划,在环境扰动量小于或等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2)分析了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综合运用博弈分析、价值分析和减量化分析表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是绿色经济的主体,存在着多种博弈行为,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但由于绿色矿业经济的科技研发和前期投入很多,很多经营都是微利甚至不盈利,企业动力明显不足,为充分调动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节能、减少碳排放中的生力军作用,政府必须实施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政策。(3)定量研究了平煤四矿的相关参数。综合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对平煤四矿收入与煤矸石、废气、废水三者之间变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总值和煤矸石产量间存在平稳关系,而与废气、废水间的关系不稳定;企业收入的增长导致煤矸石和废气排放的增加,但不会导致废水排放的增加;反之,煤矸石的增加也会导致企业收入的增加,而废水和废气排放的增加均与企业收入增加无关。(4)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以系统分析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和“3R+L”原则为基础,从平煤四矿实际出发,优化分析了采煤-煤矸石-电-建材绿色产业链、采煤-煤层气-电开发绿色产业链、原煤开采-矿井水-净化水-再生循环绿色产业链条,提出了平煤四矿矿井水地下—地上循环处理回用系统,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并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赵兵文[7](2012)在《坚硬顶板保护层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保护层“Y”型通风工作面无煤柱开采中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严重制约无煤柱开采的推广。论文以羊东矿8463保护层“Y”型通风工作面无煤柱开采中回风巷瓦斯浓度超限问题为研究对象,总结8463采面及采空区瓦斯涌出及分布规律,应用FLAC软件模拟采场上覆岩层裂隙发育状况,优化设计采场上邻近层高、低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应用FLUENT数值模拟确定了均压调节采空区瓦斯方案,以此控制回风巷瓦斯浓度超限;以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与瓦斯抽放率作为考察指标对上述方案应用效果进行考察,现场应用实践表明四项指标都满足规定要求,达到设计需要。

赵新法,翟华,张振菊[8](2000)在《方山二矿煤层自然发火的治理浅析》文中提出介绍了邻矿小煤窑发生自然发火对米村矿造成的危害、事故的判断、处理措施的确定及灭火过程 ,并对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翟晓丽[9](2011)在《修正属性识别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空气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治理环境空气污染,首先必须对大气环境质量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以便提出适宜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因此,深入探讨大气环境评价方法与手段对于进一步挖掘大气环境评价理论与指导实际大气环境管理工作均具有明显的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修正的属性识别模型,再结合平顶山矿区大气环境特征,联合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平顶山矿区2006-2010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基于评价结果之间的参差情况,归纳出三种大气质量评价模型各自的适用度。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容易突出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贡献;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评价标准将污染划分为三个等级,因此模糊模型对评价结果的功能分割不足够细化;修正的属性识别模型更细致的确定了评价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更准确,能够大体的反映环境空气污染情况。平顶山矿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工业尾气达标排放的状况不容乐观。提出矿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调节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除尘脱硫技术;提高矿区生态建设能力;利用低温热源技术;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安装煤炭输送-洗选-装运抑尘系统;提高矿区绿化面积等。

郑阳[10](2007)在《构建和谐山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安全生产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最不安全的行业是采矿业,尤其是煤炭行业,死亡人数之多令世界震惊。我国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之首。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近200倍,是印度的12倍。山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应关注安全生产状况的发展。煤炭是山西省的经济支柱,伴随着山西在“中部崛起”中的地区经济和工业的迅猛发展,煤矿生产中频发的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尤其是,近年来山西省的煤矿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1)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死亡人数高居不下;(3)安全隐患众多。如何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扭转山西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建立健全具有山西特色的和谐、长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势在必行。作者对山西煤矿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调研,针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首先,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安全生产现状,对安全生产相关概念,安全机制理论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原理,对文中应用的MATLAB、DPS软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山西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山西近几年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其次,利用国家安全发展阶段理论(我国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到中期阶段,存在事故“易发”期现象)与影响安全的主要经济社会因素分析,借鉴《山西统计年鉴-2004》选取了八个经济指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借助于MATLAB软件和DPS软件,建立了山西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和煤矿死亡人数进行预测,归纳出影响安全生产的两个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煤炭工业投资总值、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分析结果与山西煤矿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对影响山西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因素进行了说明。最后,吸取国外发达国家事故“易发期”的教训,从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人力资源体系、政策法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社会监督支持七个方面对山西煤矿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新格局的建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们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加强技术投入、严格监督监管、事故处理严肃认真。今后,随着山西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煤矿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山西煤矿的安全状况一定可以控制在较好的层次上,并逐步使煤矿实现长治久安。

二、方山二矿煤层自然发火的治理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方山二矿煤层自然发火的治理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70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冲击地压灾害与研究现状
    1.1 冲击地压初期认识阶段
    1.2 冲击地压研究探索阶段
    1.3 冲击地压研究快速发展阶段
    1.4 冲击地压研究新的挑战
2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3 冲击地压矿井类型
4 冲击地压监测技术与装备
5 冲击地压防治方法与技术
    5.1 区域防范方法
    5.2 局部解危方法
6 冲击地压法律法规与标准
7 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形成
8 工程实践
    8.1 冲击地压监测
        8.1.1 矿压监测
        8.1.2 微震监测
        8.1.3 地音监测
        8.1.4 采动应力监测
        8.1.5 钻屑法监测
        8.1.6 电磁辐射监测
    8.2 冲击地压综合监测与预警
    8.3 冲击地压防治
        8.3.1 区域防治
        8.3.1. 1 合理开拓部署
        8.3.1. 2 保护层开采
        8.3.2 局部防治
        8.3.2. 1 深孔断顶爆破
        8.3.2. 2 顶板水压致裂
        8.3.2. 3 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
        8.3.2. 4 煤层卸载爆破
        8.3.2. 5 冲击地压巷道支护
    8.4 工程一体化实践
        8.4.1 工程一体化模式
        8.4.2 实践效果
9 问题思考与展望
    9.1 问题思考
    9.2 展望
1 0 结语

(2)木瓜煤矿9号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控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煤层自燃标志性气体实验测试及优选
    2.1 实验方法和装置
    2.2 实验数据分析
        2.2.1 CO、CO2气体产生规律
        2.2.2 烷烃气体产生规律
    2.3 9号煤指标气体选择
3 煤自燃监测系统应用
    3.1 系统组成
    3.2 监测系统管理措施
4 结 语

(3)基于有效应力的钻屑量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深部煤岩复合动力灾害研究综述
        1.2.1 煤岩复合动力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钻屑法预测复合动力灾害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深部煤岩复合动力灾害实例分析及类型划分
    2.1 煤岩复合动力灾害实例分析
        2.1.1 复合动力灾害的分布
        2.1.2 复合动力灾害典型矿井分析
        2.1.3 复合动力灾害特点分析
    2.2 深部含瓦斯煤岩动力灾害类型划分
        2.2.1 复合动力灾害类型划分
        2.2.2 冲击、突出及其复合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过程
        2.2.3 冲击-突出型复合动力灾害研究
        2.2.4 突出-冲击型复合动力灾害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有效应力钻屑量公式理论推导及分析
    3.1 基于有效应力钻屑量公式理论推导
        3.1.1 模型建立
        3.1.2 理论公式推导
    3.2 基于有效应力钻屑量影响因素分析
        3.2.1 煤体容重对钻屑量影响
        3.2.2 泊松比对钻屑量影响
        3.2.3 弹性模量对钻屑量影响
        3.2.4 煤层深度对钻屑量影响
        3.2.5 有效应力对钻屑量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有效应力钻屑量试验研究
    4.1 试验装置及设计
        4.1.1 三维应力煤体钻屑量检测试验装置
        4.1.2 其他试验设备
        4.1.3 试件的采集及制备
        4.1.4 试验方法及步骤
    4.2 有效应力对钻屑量影响试验研究
        4.2.1 煤层深度对钻屑量影响
        4.2.2 瓦斯压力对钻屑量影响
        4.2.3 有效应力对钻屑量影响与理论公式对比分析
    4.3 钻孔施工工艺对钻屑量影响试验研究
        4.3.1 钻进速度对钻屑量影响
        4.3.2 钻杆直径对钻屑量影响
        4.3.3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马池煤矿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影响范围渐变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2 穿层钻孔水力冲孔抽采消突技术
    2.1 水力冲孔增透促抽作用机理
        2.1.1 改变含瓦斯煤体受力状态
        2.1.2 扩大卸压区范围
        2.1.3 增大煤层孔隙率
        2.1.4 增加煤层含水率
    2.2 应用试验地点基本情况
        2.2.1 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
        2.2.2 井型、开拓方式及生产能力
        2.2.3 煤层
        2.2.4 瓦斯
        2.2.5 水文地质特征
        2.2.6 通风系统情况
        2.2.7 煤矿突出危险性
        2.2.8 试验工作面
    2.3 本章小结
3 水力冲孔影响范围渐变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3.1 COMSOL-Multiphysics简介
        3.1.1 含瓦斯煤岩体变形控制方程
        3.1.2 煤岩体中瓦斯运移流-固耦合方程
    3.2 数值模拟模型边界条件和模型尺寸
        3.2.1 模型边界条件
        3.2.2 数值模拟力学参数
        3.2.3 模型尺寸
    3.3 水力冲孔合理冲出煤量数值模拟研究
    3.4 水力冲孔有效影响范围渐变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3.4.1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3.4.2 数值模拟有效影响范围渐变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水力冲孔影响范围渐变规律研究
    4.1 水力冲孔影响范围渐变规律试验研究
        4.1.1 影响范围渐变规律试验研究方案
        4.1.2 水力冲孔有效影响范围考察
        4.1.3 水力冲孔影响范围渐变规律
    4.2 水力冲孔合理影响范围渐变规律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空气炮爆破促抽试验研究
    5.1 空气炮简介
    5.2 空气炮施工工艺
    5.3 空气炮爆破促抽机理
    5.4 试验用空气炮基本参数
    5.5 空气炮爆破现场试验
        5.5.1 瓦斯抽采流量试验
        5.5.2 影响范围渐变规律试验
    5.6 空气炮爆破促抽效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水力冲孔合理技术参数应用试验研究
    6.1 水力冲孔合理技术参数设计
        6.1.1 底抽巷钻场及钻孔布置
        6.1.2 水射流破煤压力计算
        6.1.3 水力冲孔喷嘴参数设计
        6.1.4 水力冲孔喷嘴及水压试验
    6.2 水力冲孔设备选型
        6.2.1 乳化液泵和乳化液箱
        6.2.2 冲孔钻机
        6.2.3 高压软管
        6.2.4 水力冲孔喷头
        6.2.5 防喷装置
    6.3 水力冲孔工艺流程
    6.4 试验基本情况
        6.4.1 冲出煤量和瓦斯量
        6.4.2 冲孔钻孔孔径变化
        6.4.3 水力冲孔影响煤层渗透率变化
    6.5 水力冲孔效果考察
        6.5.1 瓦斯抽采效果考察
        6.5.2 消突效果考察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煤矿复合动力灾害危险性评价与监测预警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研究工作及进展
2 复合动力灾害机理分析及实验室试验
    2.1 冲击地压与瓦斯突出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2.2 冲击、突出危险性实验室研究及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复合动力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
    3.1 工作面概况
    3.2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宏观评价
    3.3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多因素耦合评价与危险区域划分
    3.4 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及危险区域划分
    3.5 复合动力灾害危险性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复合动力灾害岩层运动规律分析
    4.1 方山矿 11041 工作面的覆岩空间结构
    4.2 直接顶和老顶的运动规律分析
    4.3 工作面支承压力预计
    4.4 工作面岩层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复合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
    5.1 微震预测技术原理
    5.2 矿山 CT 微震监测系统介绍
    5.3 监测系统工业性应用及分析
    5.4 基于煤矿动力灾害监测系统的工作面来压规律分析
    5.5 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实测
    5.6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瓦斯抽放量关系分析
    5.7 复合动力灾害预警技术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绿色矿业研究现状
        1.2.1 国外绿色矿业研究现状
        1.2.2 国内绿色矿业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
        2.1.1 循环经济
        2.1.2 低碳经济
        2.1.3 绿色经济
    §2.2 绿色矿业经济的界定及其特点
        2.2.1 绿色矿业经济的界定
        2.2.2 绿色矿业经济的特点
    §2.3 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解释
        2.3.1 外部性理论
        2.3.2 产权理论
        2.3.3 产业生态学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分析
    §3.1 实施绿色矿业的博弈分析
        3.1.1 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分析
        3.1.2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3.2 实施绿色矿业的价值分析
        3.2.1 绿色矿业价值链分析
        3.2.2 矿业经济增长和社会价值分析
        3.2.3 绿色矿业的资源价值分析
    §3.3 绿色矿业经济减量化分析
        3.3.1 资源减量化的经济学分析
        3.3.2 减量化的效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煤集团四矿经营现状
    §4.1 平煤集团概况
        4.1.1 基本概况
        4.1.2 产业板块
        4.1.3 组织机构及愿景
    §4.2 四矿经营基本现状
        4.2.1 四矿概况
        4.2.2 四矿经营现状
        4.2.3 四矿组织结构
    §4.3 四矿收入与三废结构间互动关系研究
        4.3.1 四矿经营定量分析
        4.3.2 四矿收入与三废结构间互动关系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5.1 平煤四矿绿色矿业发展基础
    §5.2 构建原则和方法
        5.2.1 构建原则
        5.2.2 构建方法
    §5.3 不同产业链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
        5.3.1 采煤—煤矸石—电—建材绿色产业链
        5.3.2 采煤-矿井瓦斯-电开发绿色产业链
        5.3.3 原煤开采-矿井水-净化水-再生循环绿色产业链
    §5.4 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的构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绿色矿业经济的支撑体系
    §6.1 绿色矿业经济支撑体系框架
    §6.2 宏观政策支撑体系
        6.2.1 财政支持政策
        6.2.2 政府监管政策
    §6.3 微观支撑体系
        6.3.1 培养绿色矿业意识
        6.3.2 建设绿色矿山示范工程
        6.3.3 建立绿色矿山评价机制
        6.3.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6.4 技术支撑体系
        6.4.1 绿色矿井技术保障
        6.4.2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保障
        6.4.3 环境监测信息化体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7.1.2 分析了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
        7.1.3 系统分析了平煤四矿经营现状
        7.1.4 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
        7.1.5 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坚硬顶板保护层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保护层开采及瓦斯抽采基础理论
    2.1 开采保护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保护层覆岩破坏特征及分布形态
    2.3 开采保护层覆岩破坏力学分析
    2.4 覆岩破断瓦斯通道的形成
    2.5 关键层断裂对被保护层的影响
    2.6 上覆岩层破坏高度及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
    2.7 采空区瓦斯运移、瓦斯抽放基础理论
    2.8 本章小结
3 实验矿井瓦斯涌出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实验矿井基本概况
    3.2 工作面瓦斯涌出地质规律分析
    3.3 实验邻近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分析
    3.4 实验工作面保护层开采效果预测
    3.5 实验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3.6 实验工作面与其邻近工作面瓦斯涌出对比分析研究
    3.7 实验工作面被保护煤层瓦斯资源评估
    3.8 本章小结
4 实验采煤工作面开采上覆岩层裂隙发育模拟
    4.1 工作面概况
    4.2 建立计算模型
    4.3 模拟结果
    4.4 模拟分析结论
5 高、低位钻孔抽放上邻近层瓦斯
    5.1 实验采煤工作面抽放土邻近层瓦斯
    5.2 上邻近层瓦斯的高、低位钻孔抽放技术
    5.3 钻孔参数优化设计
    5.4 回风侧卸压带钻场抽放参数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均压控制技术
    6.1 无煤柱留巷“Y”型通风系统技术特点
    6.2 无煤柱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
    6.3 基于FLUENT数值模拟选取均压调节方案及优选
    6.4 本章小结
7 实验采煤工作面开采效果考察
    7.1 实验工作面开采效果考察指标的选取
    7.2 煤层原始与残余瓦斯含量的对比分析
    7.3 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效果分析
    7.4 煤层透气性系数变化效果分析
    7.5 瓦斯抽放率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参加科研项目

(9)修正属性识别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资料来源
2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2.1 污染指数评价法
    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 基于 GIS 技术的评价方法
    2.4 污染经济学评价法
    2.5 物元分析法
    2.6 灰色系统评价法
    2.7 污染生物评价法
    2.8 专家评价法
3 修正属性识别模型及其应用
    3.1 修正属性识别模型
    3.2 平顶山矿区概况
        3.2.1 平顶山矿区自然环境特征
        3.2.2 平顶山矿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3 修正属性识别模型在平顶山矿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3.4 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3.4.1 污染负荷系数评价法
        3.4.2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3.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3.4.4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4 平顶山矿区大气污染原因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4.1 平顶山矿区大气环境污染特征
    4.2 平顶山矿区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4.2.1 能源结构不合理
        4.2.2 工业治理水平不能长期达标
        4.2.3 矿区生态环境脆弱
        4.2.4 矿区基础设施落后
        4.2.5 大气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4.2.6 其他原因
    4.3 平顶山矿区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构建和谐山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安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安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国内安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安全生产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事故统计指标
        2.1.2 事故、事故隐患
        2.1.3 本质安全
        2.1.4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
    2.2 安全机制理论
    2.4 MATLAB软件简介
    2.5 DPS软件简介
    2.6 多元分析理论
    2.7 灰色理论
第三章 山西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3.1 山西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
        3.1.1 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3.1.2 山西煤矿资源现状
        3.1.3 山西安全生产形势
    3.2 利用MATLAB、DPS软件对山西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3.2.1 安全生产阶段发展理论
        3.2.2 山西安全生产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3.3 山西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原因分析
        3.3.1 企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
        3.3.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3.3.3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科学技术水平低,事故隐患过多
        3.3.4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协调
        3.3.5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力量不足
        3.3.6 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素质低下
        3.3.7 非法小煤窑的开采
第四章 建立适应山西发展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新格局
    4.1 建立新的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必要性
        4.1.1 适应经济发展,改革传统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的需要
        4.1.2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4.2 政府监督监察体系
        4.2.1 安全监管体制现状
        4.2.2 政府安全监督监察体系设计的思路
        4.2.3 政府安全监督监察体系设计
    4.3 部门监管
        4.3.1 依法开展安全生产监管
        4.3.2 加强行业管理与安全监管明确分工建立监管监察新格局
        4.3.3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4.3.4 加强调度统计管理
        4.3.5 加强安全理论研究
        4.3.6 加强科技攻关
    4.4 人力资源体系
        4.4.1 山西安全生产人力资源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4.2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4.4.3 安全技术培训
        4.4.4 人员安全资格认证体系
    4.5 政策法规体系
        4.5.1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4.5.2 国家安全生产经济政策
    4.6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4.6.1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概述
        4.6.2 建立山西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4.7 社会监督支持
        4.7.1 中介组织机构
        4.7.2 群众自我监督
第五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四、方山二矿煤层自然发火的治理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70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J]. 齐庆新,李一哲,赵善坤,张宁博,郑伟钰,李海涛,李宏艳. 煤炭科学技术, 2019(09)
  • [2]木瓜煤矿9号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控技术应用研究[J]. 陈汝豪. 煤, 2019(09)
  • [3]基于有效应力的钻屑量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 陈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5)
  • [4]马池煤矿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影响范围渐变规律研究[D]. 和林朋. 河南理工大学, 2016(11)
  • [5]煤矿复合动力灾害危险性评价与监测预警技术[D]. 郭建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7)
  • [6]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为例[D]. 王飞.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5)
  • [7]坚硬顶板保护层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D]. 赵兵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05)
  • [8]方山二矿煤层自然发火的治理浅析[J]. 赵新法,翟华,张振菊. 中州煤炭, 2000(06)
  • [9]修正属性识别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翟晓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1(04)
  • [10]构建和谐山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研究[D]. 郑阳. 太原理工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房山二矿煤层自燃治理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