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永乐青花的时代特征

细看永乐青花的时代特征

一、近观永乐青花的时代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胡嘉慧[1](2021)在《清代陶瓷装饰中的女性题材研究》文中认为

王雨晨[2](2021)在《陶瓷山水绘画意境研究 ——以作品《境》为例》文中提出

吴秀婷[3](2021)在《论陶瓷装饰中色彩的情感表现及应用 ——综合装饰《幽蓝之冀》的创作实践研究》文中提出

金韵[4](2021)在《《程氏墨苑》墨图像研究》文中指出

张晓明[5](2021)在《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朝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司经营辽东地区,并“带控”包括大宁、努尔干都司在内的广大东北区域。有明一代,辽东都司辖境虽有盈缩,但其核心地理范围变化不大,即南濒海,东南附朝鲜半岛,东北环群山,西接草原、沙地,为中原重要门户。辽东地区因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与日本隔海相望,其社会变迁进程与邻邦牵涉颇多。所以,辽东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亦是维系东亚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保障。国家制度与边疆秩序共同作用于明廷与朝鲜半岛政权之间的关系,双方交往实践亦对区域社会以及国家发展产生影响。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较早确立了宗藩关系。包含贸易在内的对外活动均被纳入朝贡体系。朝鲜使臣赴明买卖方式、内容以及数量均有定例。但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活动仍有鲜明的边疆特色。明代历史文献卷帙浩繁,日本、韩国等汉籍资料不断刊印,为明代中朝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中国与朝鲜半岛政权关系史中“封贡”“事大”“使臣”“贸易”“中华观”“跨境民族”等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热点。然而,对外关系史内容宽泛、表述复杂,致使学界围绕典型历史问题是认同“传统秩序”,还是维护“民族荣誉”各抒己见,甚至争论不休。政治、文化交往的主观性和灵活性较强,经济交流则比较具体,且易于量化。本文通过梳理明代辽东地区中朝贸易活动,以期展现对外关系发展的客观态势及影响因素。明代之前,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经济交流已有数千年历史。人们利用自然条件不断改善自身生存现状,通过相互学习改善生产方式与生活水平。所以,贸易交换并非如浮萍般依附政治关系而存在。贸易为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社会交流的重要内容。辽东地区作为中原与朝鲜半岛物货相通的重要桥梁,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政治集团皆重视该区域的贸易活动。明代,辽东边疆营建与中朝宗藩关系确立是明廷政治生活中的紧要内容。其间,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活动受之影响并发挥了独特作用。洪武、永乐两朝确立了辽东都司静态辖区与动态管控地带。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王氏高丽——李氏朝鲜)构建宗藩关系的过程中,辽东地区与朝鲜的贸易活动以官贸为主导,民间贸易群体难以逾越地理的瓯脱地带以及政治上的交往禁令。洪熙、宣德以后中朝宗藩关系稳定,贸易体系随之确立。正统至正德年间,中朝社会生产能力逐渐恢复,双方经济交流意愿不断加强,辽东地区中朝贸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明代中后期,明朝几度实施“新政”,中朝“礼治”外交得以重塑。明廷加强了对中朝官、私贸易的管控。然而,辽东边政持续恶化,边臣在处理涉朝事务时向使臣征索财物已成惯例。朝鲜使臣在辽东地区购买违禁物品或转输超额物资相对容易。嘉靖至万历前期,辽东地区东南部得到开发,社会经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民间贸易活跃。女真族南下过程中与朝鲜半岛交集增多,贡贸、边市贸以及潜贸促进了女真农业经济的发展。明朝发达的商品经济使辽东地区中朝贸易物品种类丰富,白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购买高价物品及上层人情打点等活动。明后期,中朝社会动荡与边疆危机迭起,特别是壬辰战争的爆发使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活动突破了朝贡体系的束缚,区域贸易活动居主导地位。壬辰战争期间,明廷耗费巨额人力、物力驰援朝鲜战场,辽东地区资源输出量居于前列。明廷与朝鲜为解决筹集、运输物资等困境,出台诸多战时经济政策,如以布贸粮,许商帮军。中江以其地利优势成为官、商、民买卖与转运物资的集中之地,中江关市得以建立。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人员互动频繁,物资交换异常活跃。壬辰战争结束后,中朝统治秩序恢复,贸易活动亦回归常态。明清易代之际,中朝贸易活动对女真社会发展、辽东政局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后金占领辽东地区之前,朝鲜官民仍可在辽进行贸易活动。辽东贡路受阻后,一方面,朝鲜通过水路继续向明朝贡;一方面,与驻守皮岛东江集团贸换物资。后金政权日益巩固,明廷与朝鲜的宗藩关系逐渐松散,辽东不同区域同朝鲜间的贸易规模、途径、物品等均有所扩大。有明一代,明廷与朝鲜半岛政权通过奉表、传诏、献礼等方式维系了紧密的宗藩礼制。辽东地区依托地缘优势与朝鲜半岛之间贸易往来不断。所以,明代辽东地区贸易活动有着明显的历史痕迹和传统。同时,明朝承元启清,作为传统社会后段建立的汉族政权,其统治下的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显然繁荣于前代又受制于当代。明朝的强大国力为以“封贡”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提供了保障,宗藩体系下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内容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明廷统治辽东期间,各种贸易活动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受到明朝对外制度和边疆政策的双重支配。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活动对双方宗藩关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区域社会秩序变迁等影响深远。

王赛男[6](2021)在《阮元诗歌笺注》文中认为作为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阮元在经学、金石考据等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其创作的诗歌在清代诗歌发展中亦独树一帜,数量衆多,特色鲜明,但当前学界对阮元诗歌研究及艺术成就的认识尚且不足,故本文以中华书局1993年邓经元点校本《揅经室集》为底本,校以《文选楼丛书》本,对其中阮元诗卷部分进行笺注,同时参考学者颜建华的1佚成果,从《清代名人墨迹》《长离阁集》以及《扬州北湖续志》中补入佚诗共12首,以期为学界研究阮元之诗提供一个较为完备的笺注本。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部分为笺注。一、前言。该部分先是介绍阮元生平与着述,总结其在经学、史学、金石学以及文学四个方面的成就,以期对阮元本人及学术成就有全面的了解。然後《揅经室集》的版本流传情况,说明所选用的底本与参校本的缘由。其次介绍当前学界对阮元诗歌的研究现状,详细列举这一领域内的学术成果,并予以适当评述。最後论述阮元诗歌创作和理论中所体出的“真厚和雅,雅正为宗”的诗学思想的渊源及内涵,从丰富的诗歌内容、多样的语言形式以及典雅的艺术风格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对阮元诗歌所体现出的诗学思想作出深入分析,对其诗歌的成就给予客观评价。二、凡例。该部分介绍本次笺注所使用底本与参校本、学界1佚成果以及笺注的内容与形式。三、笺注。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将阮元诗歌内容完整呈现,对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笺注,力求详尽。凡人物、地名、史实、典故等均加笺注,疑难或重点字词亦有注释。凡异体、俗体字等,径改为通用字。所引书籍一律注出篇名。本文在对阮元诗歌作系统而全面的笺注基础上,结合阮元诗学思想的根源和内涵,来论述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做到诗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冯佳惠[7](2020)在《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壁画发展的整个过程,壁画创作处在了一种上新求变的时代,壁画创作发展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时代变迁。在中国传统壁画里,画面构成元素的运用相对于西方壁画较为模糊,影响不大,但随着西方构成理念的冲击,构成元素也逐渐在中国壁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论文《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研究》以中国壁画构成语言中的构成元素为研究主线,通过理论梳理与作品分析,总结概括了壁画创作过程中构成语言的体现与应用,阐述了构成元素的应用在壁画创作过程中的影响,也对推动多元文化影响下壁画创作的发展进行论述。论文共分为了四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论述。在此基础上,形成论文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框架。文章第二部分,通过对壁画创作与构成语言的概念论述,引出壁画创作的发展历程及艺术价值,阐明了壁画创作与构成语言的联系。第三部分重点研究构成语言中不同构成分类论述与壁画创作的交融,以平面构成语言及形式美法则谈与壁画创作的融合、以色彩构成语言及形式美法则谈与壁画创作的融合、以立体构成语言中造型、工艺材料及空间各元素谈与壁画创作的融合。根据构图语言中各构成分类浅谈了对壁画创作的影响,同时构成语言与壁画创作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强调构成语言与壁画创作的关系也是论文的重中之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构成语言各元素对壁画创作的影响及作用。第四部分阐述了壁画创作与构成语言的研究总结。总结出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形式是多元化的、构成语言是壁画创作审美体现的关键、构成语言是壁画创作中传承与创新的途径。总结了探寻壁画创作与构成语言美的规律,阐明构成语言在壁画创作中的艺术体现和对人们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审美影响。最后,总结构成元素在壁画创作过程中的意义,揭示构成元素的运用对壁画创作的影响,探索壁画创作中构成语言元素的现代意义,展望未来壁画创作的发展方向。

刘燕[8](2019)在《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交织语境下的辽代园林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园林文化是四千多年来华夏文明的重要因子,而在中国园林史学研究中,存在重华夏,轻夷狄的情况,这也就使得辽代园林史的研究一直未受重视。辽代园林一方面体现了契丹族作为游牧民族的人文风情,辽阔草原上契丹族的艺术审美,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原汉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给契丹族带来的影响。辽代园林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相对落后社会文化形态主动向先进文化形态去吸收学习的特征。无论辽代是如何选择吸收借鉴先进汉文化,汉文化对于契丹游牧民族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和学习辽人的思维方式,探究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交织机理,对于全面认识辽代园林风格、演变规律至关重要。因此研究辽代园林,不仅是对辽代园林、少数民族园林史的补充更是对中国园林史的补充。论文主要分为三大块,首先通过梳理辽代园林的自然人文环境,指出辽代是以契丹游牧民族为主体,极具北方地域文化特征的国家。游牧文化有极强的流动和瞬时性,游猎已经可以满足契丹人的娱乐、精神需求,而园林作为中原地区的艺术形态趋于固定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园林与契丹游牧文化具有相斥性。建国后,以契丹游牧文化为本位政策与中原汉文化政策之间的互动,在辽代209年的统治中始终存在。在两种文化的共同作用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也正是基于文化的交织,园林艺术在辽代才得以发展。其次通过整理分析数个园林个案,发现辽代园林兼具奔放粗犷的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唐宋园林文化特征,寺庙园林以风景化为主要特征,私家园林以生产要素、崇佛礼佛为造园主题,皇家园林在游猎习俗影响下多围绕湖泊生态环境而建。最后,本文总结了辽代园林从无到有,直至全盛的发展体系,提出捺钵文化下的皇家园林对后世金代、元代,乃至明清园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自此开启了北京地区皇家园林的序幕,辽代园林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古典园林的多民族文化内涵。

彭诗轲[9](2019)在《南宋德寿宫后苑园林布局及景观要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南宋德寿宫前身为南宋权臣秦桧的府邸,秦桧死后宋高宗将其地改建为德寿宫,作为内禅后的居所,高宗殁后宋孝宗也效仿其退居于此,南宋末年德寿宫被改建为宗阳宫。南宋德寿宫后苑园林于乾道三年(1167)修建,为南宋时期营建水平最高的皇家园林之一,其文献记载详实,且新世纪以来随着德寿宫多次考古发掘的进行,又进一步为研究德寿宫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文借助古籍文献与2001年、2005-2006年、2010年及2017-2019年四次德寿宫考古发掘材料,探究南宋时期(主要为宋高宗与宋孝宗入主时期)德寿宫的选址及后苑园林布局。在傅伯星、江俊浩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德寿宫后苑园林平面进行想象复原,绘制具有创新意义的德寿宫后苑平面想象图,并结合宋画等图像材料对德寿宫后苑聚远楼进行建模还原。同时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四要素叠山、理水、建筑、植物出发,结合文献及考古材料,深入分析德寿宫后苑园林营建特点,并由此管窥南宋皇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徐礼仰[10](2018)在《诸峰秀起标高朗,一室包涵悦静深 ——避暑山庄秀起堂清代乾隆盛期复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承德避暑山庄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是我国现存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皇家园林,其朴实无华、淡泊清远的特色在清代皇家园林中独树一帜。乾隆二十年后,弘历大力经营西北的山岭区,以沟峪为骨干,营建了二十多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布局无不同自然形式和周围环境相契合。现在这些建筑都仅剩遗址,但依然能看出布局上因山就室的创作意图。笔者以秀起堂为主的建筑群为例,深入研究山区山地园林的建设成就以及乾隆的造园手法。对秀起堂的整体形势的和建筑单体发复原研究是学习在自然形胜区如何完美的布置园林建筑组群的优良范例。本文通过文献查阅、资料分析、现场调研、三维建模等研究方式,意在对秀起堂的山水地形、空间构成、景观要素、造园手法、园林意境等得到全面且系统的结论。

二、近观永乐青花的时代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观永乐青花的时代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5)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地缘关系及交往历史
    (一)先秦时期辽东与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与经济交流
        1.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交通
        2.先秦时期辽东地区的开发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1.秦汉至南北朝时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政权更迭与人口迁徙
        2.隋唐五代时期辽东地区民族发展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三)辽、金、元时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往来
        1.辽朝与高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及贸易往来
        2.金朝的建立与高丽的贸易关系
        3.元朝与高丽的政治关系与贡物索取
二、明代前期至中期辽东政局与区域间的贸易体系
    (一)明朝对辽东地区的治理与明初辽东社会概貌
        1.辽东都司的建立与防御体系的发展
        2.明初辽东地区的社会概貌
    (二)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宗藩关系初建与辽东地区的贸易形态
        1.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宗藩关系的初建
        2.洪武至永乐时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形态
        3.宣德年间辽东防御体系的调整与贸易体系的确立
    (三)明中期辽东社会与区域贸易的发展
        1.辽东都司的边政与社会发展
        2.朝贡制度下中朝贸易的新进展
        3.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贸易的繁荣
三、明代中后期的礼治外交与辽东地区中朝贸易
    (一)嘉靖至万历前期的中朝关系
        1.嘉靖时期重塑的礼治外交
        2.壬辰战争爆发前中朝“礼治”外交格局的延续
    (二)礼治外交影响下的中朝贸易
        1.官方贸易的衰退
        2.朝鲜使臣贸易的盛行
        3.贸易中的交换媒介与货币
    (三)明代中后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贸易状况
        1.辽东地区的使臣贸易
        2.辽东地区的边境贸易
四、万历时期辽东的边疆危机与中朝贸易
    (一)壬辰战争以前辽东地区的中朝经济交流
        1.隆庆至万历初期辽东经济的短暂复苏
        2.万历前期辽东地区的边境贸易
    (二)壬辰战争期间辽东地区对朝援助与贸易
        1.壬辰战争的爆发与辽东地区的援助
        2.壬辰战争期间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的新突破
    (三)明朝统治在辽东地区的崩溃及中朝贸易的衰落
        1.明朝统治在辽东地区的崩溃
        2.传统外交秩序恢复与中朝贸易的萎缩
五、明清易代与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
    (一)明清战争初期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
        1.后金政权的建立及对辽东的占领
        2.明清战争初期辽东地区中朝贸易变化
    (二)东江集团与朝鲜之间的经济往来
        1.明末辽东地区的海上贸易群体
        2.东江集团与朝鲜的陆路贸易
        3.东江集团与朝鲜的海上贸易
    (三)清朝入关前对朝鲜的征伐与贸易
        1.后金在辽东地区的统治及对朝鲜外交策略
        2.清朝入关前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体系
        3.后金与朝鲜的贸易物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阮元诗歌笺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阮元生平与着述
    (二)版本流传
    (三)阮元诗歌研究现状
        1.诗歌整理
        2.诗歌内容与艺术分析
        3.诗学思想
    (四)“真厚和雅,雅正为宗”的诗学思想及艺术特色
二、凡例
三、笺注
    (一)《琅嬛仙馆诗略》(《揅经室集》四集诗卷一)
    (二)《文选楼诗存》(《揅经室集》续集卷五)
    (三)补遗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壁画创作及构成语言的概述及联系
    2.1 壁画创作的概念、发展历程
        2.1.1 壁画创作概念
        2.1.2 发展历程
        2.1.3 壁画题材的丰富类型
    2.2 壁画创作的艺术价值
    2.3 构成语言的概念
    2.4 构成语言与壁画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构成语言与壁画创作的交融体现
    3.1 构成语言中平面构成与壁画创作的融合(形与形的碰撞)
        3.1.1 “点”元素
        3.1.2 “线”元素
        3.1.3 “面”元素
        3.1.4 壁画创作与平面构成语言的形式法则
    3.2 构成语言中色彩构成与壁画创作的融合(形与色的碰撞)
        3.2.1 色彩构成语言视觉表现
        3.2.2 色彩构成语言的审美法则
    3.3 构成语言中立体构成与壁画创作的融合(形与体的碰撞)
        3.3.1 造型与壁画题材
        3.3.2 造型与壁画材料、工艺
        3.3.3 空间要素与壁画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的研究总结
    4.1 壁画创作中构成语言形式是多元化的
    4.2 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是审美体现的关键
    4.3 壁画创作中构成语言的传承与创新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科研及获奖情况
附件一
致谢

(8)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交织语境下的辽代园林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价值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价值
    1.3 辽代园林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和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第二章 辽代园林发展的自然、人文环境
    2.1 辽代政权兴亡与经济发展
        2.1.1 时局动荡与政权更迭
        2.1.2 原始经济到封建经济
    2.2 辽代的疆域与自然地理
        2.2.1 自北向南拓展疆域
        2.2.2 北方地理气候特征
    2.3 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
        2.3.1 民族迁徙杂居与民族融合
        2.3.2 效仿中原建立定居城市
        2.3.3 “学唐比宋”方针下文化政策宽松
第三章 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交织下的辽代园林发展机理
    3.1 契丹游牧民族自身的文化特色
        3.1.1 游牧民族固有的空间观
        3.1.2 “逐水草而居”中形成的生态文化观
        3.1.3 游猎活动下骑马游观的审美方式
    3.2 辽代契丹族对汉文化的接纳认同与文化交织
        3.2.1 辽代中原汉文化的重要构成
        3.2.2 辽代契丹族对汉文化的接纳认同
        3.2.3 辽代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交织作用
    3.3 文化交织下园林萌芽
        3.3.1 佛教文化催生寺庙园林
        3.3.2 游牧定居文化结合下的私家园林
        3.3.3 捺钵与皇家园林
第四章 以山林为载体的寺庙园林
    4.1 辽代寺庙园林个案研究
        4.1.1 城市寺庙
        4.1.2 山林寺庙
    4.2 寺庙园林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
        4.2.1 造园要素空间特征
        4.2.2 择园址、审地形
        4.2.3 园林文化内涵
第五章 以生产为载体的私家园林
    5.1 私家园林概况
        5.1.1 佛教化私园
        5.1.2 庄园园林
        5.1.3 别墅园林
    5.2 私家园林特征分析
        5.2.1 华丽粗犷的北方地域风格
        5.2.2 实用主义的风格特征
第六章 以湖泊为载体的皇家园林
    6.1 皇家园林概况
        6.1.1 大内苑囿
        6.1.2 行宫苑囿
        6.1.3 离宫苑囿
    6.2 皇家园林特征及文化内涵
        6.2.1 造园要素空间特征
        6.2.2 园林文化内涵
第七章 辽代园林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历史地位
    7.1 辽代园林发展演变历程
        7.1.1 混沌初开,审美发端
        7.1.2 借鉴吸收,多元发展
        7.1.3 佛风禅韵,寺庙独大
    7.2 辽代园林历史地位
第八章 结语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辽帝游幸表
    附录 B 辽代园林营建年表
    附录 c 西辽园林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及致谢
致谢

(9)南宋德寿宫后苑园林布局及景观要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学术史意义
        1.1.2 社会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南宋园林史研究进展
        1.2.2 南宋德寿宫研究进展
        1.2.2.1 20世纪70年代末至考古发掘前
        1.2.2.2 考古材料发掘后
        1.2.3 同类课题研究概述——恭圣仁烈皇后宅园林遗址考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方法
        1.3.2.1 查阅文献
        1.3.2.2 实地考察
        1.3.2.3 图示表达
        1.3.2.4 比较分析
2 南宋临安城皇家园林及德寿宫历史沿革考释
    2.1 南宋大内后苑及东宫后苑
        2.1.1 南宋大内后苑历史沿革
        2.1.2 南宋大内后苑景观分析
        2.1.3 南宋大内东宫后苑景观分析
    2.2 南宋离宫御苑
        2.2.1 聚景园
        2.2.2 富景园
        2.2.3 玉津园
        2.2.4 延祥园
        2.2.5 集芳园
        2.2.6 庆乐园
    2.3 德寿宫历史沿革考释
        2.3.1 南宋时期的德寿宫
        2.3.1.1 宋高宗德寿宫
        2.3.1.2 宋孝宗重华宫、宪圣吴太后慈福宫、寿成谢太后寿慈宫
        2.3.1.3 宗阳宫
        2.3.2 元明清时期的宗阳宫
        2.3.2.1 元——宗阳宫文艺圈
        2.3.2.2 明清——梅石传德寿
3 德寿宫后苑园林布局分析
    3.1 德寿宫宫址布局及风水观
        3.1.1 德寿宫宫址及总体布局分析
        3.1.1.1 德寿宫宫址分析
        3.1.1.2 德寿宫总体布局分析
        3.1.2 德寿宫选址中的风水观
    3.2 德寿宫后苑园林区布局分析
        3.2.1 文献材料对比分析
        3.2.2 德寿宫后苑园林四区布局分析
        3.2.2.1 后苑东区布局分析
        3.2.2.2 后苑南区布局分析
        3.2.2.3 后苑西区布局分析
        3.2.2.4 后苑北区布局分析
    3.3 德寿宫后苑平面复原
        3.3.1 研究进展概述
        3.3.2 德寿宫后苑平面想象图
4 德寿宫后苑园林景观要素分析
    4.1 德寿宫叠山
        4.1.1 中国皇家园林叠山史概述
        4.1.2 德寿宫飞来峰与灵隐飞来峰
        4.1.3 德寿宫冷泉堂与飞来峰冷泉亭
        4.1.4 后世对飞来峰写仿
    4.2 德寿宫理水
        4.2.1 中国皇家园林理水发展沿革
        4.2.2 德寿宫中的小西湖
        4.2.3 德寿宫水渠景观
        4.2.4 德寿宫瀑布景观
    4.3 德寿宫建筑
        4.3.1 德寿宫建筑命名及分类浅析
        4.3.2 略论德寿宫建筑
        4.3.2.1 德寿宫宫殿区建筑
        4.3.2.2 德寿宫后苑区建筑
        4.3.3 慈福宫建筑
        4.3.4 德寿宫建筑考古遗存
    4.4 德寿宫后苑园林植物
        4.4.1 略论植物的“人化”特征
        4.4.2 皇家园林植物造景概述
        4.4.3 德寿宫四时景观的营建
        4.4.4 德寿宫后苑代表植物景观
        4.4.4.1 牡丹一簇
        4.4.4.2 苔梅二种
    4.5 德寿宫游园活动研究
        4.5.1 德寿宫舞乐
        4.5.2 德寿宫百戏
        4.5.3 纳凉消暑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诸峰秀起标高朗,一室包涵悦静深 ——避暑山庄秀起堂清代乾隆盛期复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收集法
        1.4.2 实地调研法
        1.4.3 对比研究
        1.4.5 总结归纳
    1.5 国内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5.1 避暑山庄相关着作研究
        1.5.2 避暑山庄相关文献研究
        1.5.3 避暑山庄秀起堂相关图像资料研究
    1.6 研究难点
第2章 避暑山庄山地园林的建筑成就
    2.1 康熙时期山地园林布局特点--以青枫绿屿为例
    2.2 乾隆时期山地园林布局特点--以玉岑精舍为例
    2.3 清代南方山地园林布局特点--以环秀山庄为例
    2.4 对比总结
第3章 西峪建筑群山水地形与空间构建的分析
    3.1 西峪建筑组群建筑构建
    3.2 西峪建筑组群
        3.2.1 秀起堂
        3.2.2 静含太古山房
        3.2.3 鹫云寺
        3.2.4 值房
第4章 秀起堂组群营造与总体布局
    4.1 历史沿革
        4.1.1 去年西峪此探寻,山趣悠然称我心--秀起堂营造
        4.1.2 四邻围秀中冈起,适有书堂构于此--秀起堂立意
    4.2 秀起堂中对台的运用及意义
        4.2.1 高台的产生与发展
        4.2.2 秀起堂台地与高台关系
    4.3 秀起堂构室手法
        4.3.1 “形”与“势”
        4.3.2 轴线经营
        4.3.3 构室手法
        4.3.4 多重流线
        4.3.5 特殊楼阁
第5章 秀起堂建筑复原研究
    5.1 秀起堂第一进院落
        5.1.1 云牖松扉---秀起堂门殿
        5.1.1.1 云牖松扉---秀起堂门殿概述
        5.1.1.2 云牖松扉---秀起堂门殿复原
        5.1.2 东部敞厅
        5.1.2.1 东部敞厅概述
        5.1.2.2 东部敞厅复原
        5.1.3 设以农功喻学业。只求多稼不求余--经畲书屋
        5.1.3.1 经畲书屋概述
        5.1.3.2 经畲书屋陈设
        5.1.3.3 经畲书屋复原
        5.1.4 廊腰缦回--游廊
        5.1.4.1 游廊概述
        5.1.4.2 游廊复原
    5.2 第二进院落
        5.2.1 诸峰秀起标高朗,一室包涵悦静深--秀起堂主殿
        5.2.1.1 秀起堂主殿概述
        5.2.1.2 秀起堂主殿陈设
        5.2.1.3 秀起堂主殿复原
        5.2.2 绘云楼
        5.2.2.1 绘云楼概述
        5.2.2.2 绘云楼复原
        5.2.3 振为流动藻为华,诗品亦惟备一家--振藻楼
        5.2.3.1 振藻楼概述
        5.2.3.2 振藻楼陈设
        5.2.3.3 振藻楼复原
        5.2.4 方亭
        5.2.4.1 方亭概述
        5.2.4.2 方亭复原
        5.2.5 畅远亭
        5.2.6 秀起堂组群装饰
    5.3 秀起堂主要景观要素复原研究
        5.3.1 墙
        5.3.2 桥梁
        5.3.3 假山
        5.3.4 水体
        5.3.5 植物
        5.3.6 动物
第6章 秀起堂主要建筑单体复原设计
    6.1 秀起堂总平面图
    6.2 第一进院落
        6.2.1 门殿
        6.2.2 敞厅
        6.2.3 经畲书屋
        6.2.4 游廊
    6.3 第二进院落
        6.3.1 秀起堂主殿
        6.3.2 绘云楼
        6.3.3 振藻楼
        6.3.4 方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毕业设计
致谢

四、近观永乐青花的时代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陶瓷装饰中的女性题材研究[D]. 胡嘉慧.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2]陶瓷山水绘画意境研究 ——以作品《境》为例[D]. 王雨晨.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3]论陶瓷装饰中色彩的情感表现及应用 ——综合装饰《幽蓝之冀》的创作实践研究[D]. 吴秀婷.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4]《程氏墨苑》墨图像研究[D]. 金韵.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D]. 张晓明.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阮元诗歌笺注[D]. 王赛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壁画创作中的构成语言研究[D]. 冯佳惠.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8]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交织语境下的辽代园林史研究[D]. 刘燕. 天津大学, 2019(01)
  • [9]南宋德寿宫后苑园林布局及景观要素分析[D]. 彭诗轲. 浙江大学, 2019(03)
  • [10]诸峰秀起标高朗,一室包涵悦静深 ——避暑山庄秀起堂清代乾隆盛期复原设计研究[D]. 徐礼仰. 中央美术学院, 2018(08)

标签:;  ;  ;  ;  ;  

细看永乐青花的时代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