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 1505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脾两虚型眩晕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及疗效,寻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的现患有心脾两虚性眩晕症的患者,56例。本组病人均用十味温胆汤加减,组方:西洋参15克、半夏15克、陈皮25克、云等15克、甘草10克、酸枣仁15克、五味子15克、权实15克、熟地15克、远志10克。湿邪内盛者加葺蒲15克,脾虚不运者加白扁豆15克,心烦少寐者加竹茹15克,心悸较重者,加珠砂1.5克冲服观察疗效。结果:痊愈48例,好转8例,无无效病例。结论:此方法安神利眠,治疗心脾两虚型眩晕良好[1]。
【关键词】心脾两虚型;眩晕症;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10-02
眩晕是临床仁的常见病症,是一种运动性错觉或幻觉,是指患者在静止状态睁眼或闭目时的运动感觉或觉外物围绕自己在转,或觉自身在空间旋转。眩晕病源群体庞大。中医对眩晕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无痰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虚不作眩”等较为完整的眩晕病因、病机理论体系,创造了以化痰、熄风、补虚为主的辨证论治方法。在临床调查基础上,尝试对眩晕症的中医证候进行量化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眩晕辨证的辨证要点,为探索眩晕症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的56例患者。眩晕症的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药政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或目眩,或视物有旋转感或自觉头晕,昏沉或晕胀不适。56例患者均有眩晕症状,其中伴有心悸者11例,嗜睡乏力者10例,胃脱不适纳差者8例,失眠少寐者9例,舌苔白厚者10例。血压平均值为102/70mmHg,脑血流图检查:脑t血管扩张者4例,脑血管痉挛者3例,植物神经功能素乱者1例。病程最长者65天,最短者3天。
1.2方法
本组病人均用十味温胆汤加减,组方:西洋参15克、半夏15克、陈皮25克、云等15克、甘草10克、酸枣仁15克、五味子15克、权实15克、熟地15克、远志10克。湿邪内盛者加葺蒲15克,脾虚不运者加白扁豆15克,心烦少寐者加竹茹15克,心悸较重者,加珠砂1.5克冲服。洽疗期间不服用任何其它药物。经文献调研,制定眩晕中医证候调查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合并用药,眩晕的发作特点发作形式、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程度、有无先兆、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缓解因素等,其他症状,精神声音体态面色,舌象,脉象等。选择神经科门诊和病房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利用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将调查表中的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1.3疗效评判标准
(1)痊愈:头晕心悸症状消失,睡眠基本恢复正常,脑血流图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改变,(2)好转:头晕心悸症状减轻,睡眠明显改善,脑血流图及心电图检查有轻度改变。(3)无效:头晕心悸症状无减轻,睡眠无改善,脑血流图及心电图检查同前者。
1.4统计学方法
中医表征,采用描述性的统计方法。根据眩晕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表对各个表征做百分比统计。眩晕症的辨证分型按照八纲、脏腑、气血津液辩证分别计算各证型的人数和百分比。采用聚类和判别分析,以进一步探讨眩晕证候特征及各证型的辩证要点。利用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将调查表中的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经服上方治疗,完全康复痊愈的患者有48人,占86%;病情出现好转的人有8人,占14%;无无效的患者。患者治疗时间最长达60天,最短3天。在我院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的病情大都康复,少数患者也都基本好转。治疗和研究的结果令我院治疗和研究人员相当满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分析
3.1举例分析
现举两个例子来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例一、张x火,女,34岁,家务。2014年8月来诊,自述眩晕两个月,伴嗜睡乏力,有时心悸,食少纳差,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猾,血压100/70mmHg,脑血流图检查:脑血管扩张。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湿浊中阻。拟十味温胆汤加减:西洋参15克、云荃15克、陈皮25克、半夏15克、甘草10克、积实15克、酸枣仁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5克、白扁豆15克、菠香15克,三剂水煎服,二诊诸症大减,守原方加减再进四剂,病告痊愈。例二、昊又x,男,42岁,千部。2015年7月来诊。自述头晕心悸一月余,伴气短自汗,乏力纳差,嗜睡,晨起口苦,舌质淡,尖边红,苔黄腻,脉沉滑。脑血流图检查:一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紧张度增强。心电图检查:阵发性心动过速。S一T段下移。证属痰热内阻,心脾两虚。拟十味温胆汤加减:西洋参10克、云等20克、陈皮25克、半夏15克、甘草10克、竹茹15克、积实15克、葛蒲15克、酸枣仁15克、远志15克、天竺黄15克、五味子15克、黄荃15克、朱砂1.5克(冲服),三剂水煎服。二诊头晕心悸症状明显减轻,口苦如前,.七方加龙胆草10克,再进三剂,诸症大减,微觉纳差,守上方加减再进十余剂,同时服用启脾丸,病告痊愈,复查心电图及脑血流图无异常。
3.2总结报告
参考临床报道、中医教科书中眩晕症相关疾病症状的论述,制定出临床研究的中医调查表,调查显示症状出现比例在一之间,出现率超过的症状只有项为心烦易怒,在一的症状有口干口渴、耳鸣、记忆减退、怕冷,一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走路不稳、易疲倦、头疼,出现率在一的有做梦、易醒、入睡困难、听力减退、便秘、脖子僵硬、怕热、胸闷、气短、睡眠减少、心慌,出现率一的有容易紧张、情绪低落、下肢沉重、腰酸、口苦、自汗、肢体麻木、食欲减退、视物模糊、
饭量减少、眼睛胀痛、腹胀、胆小恐惧、爱生闷气、打隔、眼睛干涩、盗汗。出现比例最高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说明大部分眩晕患者的舌象是正常的,其次出现率较高的为鲜红舌、黄苔、厚苔、舌质嫩、腻苔。脉象共有种,单一脉象种,两种脉象组合有种,三种组合为种,弦脉、细脉、沉脉和此三者的组合脉象比例较高[3]。对于眩晕的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灵枢•海论》“髓海不足”等记载,《丹溪心法•头眩》中有“无痰不作眩”的观点,《景岳全书•眩远》指出:“眩远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大,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眩晕一病,各季节均有所发,但夏令季节的眩晕症,多数属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从病因病机上来看,有其特殊性。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夏季心脾两虚型眩晕症有以下特点.(1)夏令季节,暑湿之邪当令,又因患者平素脾气虚弱,湿部内盛,态食生冷,瓜果,油腻之品,最易造成痰浊内阻,湿困脾胃,阳气不能_L达于头,故作眩晕。(2)由于夏令季节昼长夜短,天气炎热,蚊虫叮咬等原因,造成睡眠不足,久之则造成血不养心,肝胆气虚之证。从而加重眩晕。因此夏令心脾两虚型眩晕症的辨证施治不同于其它季节,必须在健脾养心,补气养血的同时,加用化湿醒脾、安神定志之品。本方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方中半夏、云荃、陈皮健脾化湿除痰,甘草和中,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补肝胆之气,且能益阴敛汗,方中不用人参而改用西洋参,为避.,、参热性而取西洋参益气养阴之功也。积实行气一导滞;热地滋阴养血,远志安神利眠,故此方泊疗心脾两虚型眩晕获褂良好效果。
最后经一段时间的研究,我院取得了满意的成功。在心脾两虚型眩晕症的治疗方面,中医治疗方法卓见成效,我院对其效果十分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昊旻,吴九如,王中男. 归脾熟眠汤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32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4,v.5516:1390-1392.
[2] 王靖靖;程丑夫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症用药规律的回顾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
[3] 董勤建;针刺自拟一号穴(宁神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李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8
标签: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中医论文; 西洋参论文; 脉象论文; 调查表论文; 半夏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