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_朱春芳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_朱春芳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九年制学校净土村小 朱春芳

摘要:新课改犹如春风,吹遍了教育的各个领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改革的“春风”,让语文教学花样层出不穷,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丰富语文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更加灵活生动,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天下,而是学生展示自我、释放生命的舞台,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到生命被尊重、被欣赏的过程,让学生逐渐喜欢语文,喜欢文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使得学生在长期的“配角”活动中,逐渐对语文教学产生一些偏颇。新课改则以其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变这一局面,把学生推到了教育教学的前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主要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一、创设趣味课堂

小学生由于思想还不成熟,因此,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哪门学科有趣味他们就热衷于学习,基于此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想方设法为学生创建一个趣味化的语文课堂,为成功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石。创建趣味化的语文课堂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和故事性,找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内容,以此创设趣味化的语文课堂。例如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忆江南》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江南风景: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城小镇、田园村舍、柳岸花红等。这样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画不仅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走进古朝的画中,唤起学生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还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坚实感情基础。而在讲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教师接着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似火焰、如火如荼的“江花”和像蓝莓一样蓝的干净的“江水”,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把学生逐步带入到诗人所描述的江南美景中。在领略美景的同时,还让学生对诗人厚韵的文化底蕴表现出由衷的赞叹,白居易真不愧是“诗魔”。就这样,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一个趣味化的课堂,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喜爱,让学生领略到我国璀璨文化—诗歌的魅力和价值。语文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设计趣味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渐喜欢语文。

二、开放语文教学

新课改倡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样的开放课堂能够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放开思维,大胆地去联想、想象。并且开放的语文课堂还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究,让语文学习变得富有活力和生命力,而不再是一潭死水。这样的课堂也符合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全面提升语文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爬山虎的脚指的是它身体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说把这部分比喻成脚呢?”学生的这一问题,让我感到措手不及,因为我从没往这方面想过,在一遍遍的语文教学中,我只注重生字词及课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这些内容的教学,而很少去研究这些细节的问题。于是课下我广泛地发动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探究,最终学生得出“爬山虎的脚”指的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为了让其他学生能够看清楚这些“脚”,有些学生还特地把这种植物带到课堂,让他们认真观察,教师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也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其他学生学习他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从此以后,课堂上经常会多一些探究和怀疑,少一些人云亦云,学生喜欢对某个事物进行“刨根问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打破教材,走出教材,寻求语文更广阔的天地。

三、丰富语文活动

语文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单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从各方面去学习、去充实,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这诸多活动中,语文课外活动是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见闻,增长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一些优美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如《桂林山水》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朗读比赛,朗诵的主题就是“借物抒情”;在学习了《晏子使楚》后可以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古诗词后,可以举办一次“诗词大会”等等。另外,针对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举办的一些演讲比赛、汉字听写比赛、故事交流会等更是常开、多开,让学生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升各项综合能力。

四、采用合作模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发展方向。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升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给小组合理分工,明确组内职责,确保培优辅差的效果。合作学习的开展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在遇到重难点时,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在辨析中明确知识重点。在意见不一致时,可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辩论,培养学生包容意识,注重逻辑思考,相互尊重;遇到开放性课堂情境,可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可能性结果。比如课文“曹冲称象”时,引导学生对曹冲的机智称赞时,也试着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也可以帮助曹操称象呢?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创新思维。学生可能会用其他动物,也可能用人来代替,总之,开放式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推进让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语文教学,理解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等方面入手,全面改革语文教学,让小学语文教学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成为新课改中一面鲜艳的旗帜,为教育体系撑起更广阔的天空。

论文作者:朱春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_朱春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