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林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林

南通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建筑工程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提高建筑效果的前提基础,是确保建筑进度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现阶段,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优化工程施工质量,强化人们的住房体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指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标准;标准化;问题及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社会以及人们的发展需求,建筑企业不仅要加大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还要不断健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专业能力,从而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益的同时,保障工程施工进度,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1在建筑工程中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标准化控制与管理是一项保障安全施工和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提升建筑单位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基础建设工程,也是符合我国发展与保护先进生产力,维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具体而言,建筑单位在开展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之时,做好安全标准化的管理与监督可以最大程度上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各类型的安全施工与管理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及效益。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特点

(1)系统性。近些年,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推动下,建筑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业规模日益扩大,在为建筑企业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化、标准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建筑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的发展需求,不断转变管理观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着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不仅实现了建筑工程现场的系统性、安全性管理,满足国家、行业的安全管理标准,还能有效帮助建筑工程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复杂性。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施工过程,并具有耗时长、施工环节繁多的特点,不仅需要建筑工程各个部门的积极合作,促进建筑工程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建筑企业对施工材料、现场管理、施工设备等进行安全化、标准化管理,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既能对每一项施工环节进行具体的规定,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还能有效提升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使用效率,由此可见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还处于空乏期,主要的还是借鉴海外发达国家的方式,经过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我国已经出台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准则》、《安全生产法》、《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标准》等明文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自主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理论依据的缺失,但在现阶段,这些文案还是无法满足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企业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并不重视,很多工作重点严重偏离了安全管理,一些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相应的奖惩手段与问责制度都很缺乏。要想让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建筑施工之中权责也需要进行区分,各个部门的监督人员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责,对于一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操作行为与为了加大经济效益而恶意减少成本投入的现象加以严惩,对其的侥幸心理加以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安全性的宣传要全面,让基层工作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都要重视安全问题,让安全标准化工作深入人心。加大惩罚力度与奖励力度,完善问责机制,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保护意识。

4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的对策

4.1完善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制

要改进建筑工程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完善和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保证行政单位监督考察与具体的业绩相挂钩,提高行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建筑单位要不断革新施工技术和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和施工水平。此外,建筑单位和企业也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体制的学习和掌握,提高自我检查的能力,逐步健全安全管理标准制度,逐步实现动态、创新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单位的安全作业情况。

4.2规范流程,科学管理

首先,规范标准化管理流程,创设良好的施工环境,并在施工现场布置相关的标识警语,提高安全监管部门的管理质量,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在施工现场入口处布置一张建筑现场的整体平面图,清晰标注施工现场各处的具体事项,以便原材料运输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能够对日常的施工环节进行了解与掌握,从而在提升建设效率的同时,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其次,明确划分建筑工人的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实施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规章制度,优化施工流程,保障施工安全。最后,标准化管理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临时设施,如建筑工人的临时宿舍、临时食堂等,都需要实时标准化管理,以提高建筑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避免失火、漏电的现象发生,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4.3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建设实际上包括两个过程:①将各项工作标准化便于信息系统实现;②标准化的工作伴随信息化而推广。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相关安全工作更加标准规范。如南京市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站的“e路安全”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了监督过程中对施工问题的描述,统一了对同类问题的执法尺度,也规范了相关监督工作的工作流程。

4.4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归根到底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去,这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关系紧密。建筑单位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提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危险预防能力,把工程项目的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是促进建筑企业和建筑事业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工程单位需要充分掌握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模式构成,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安全标准化制度的引导下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增强标准化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各项工作与活动的安全性、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林清,宋守信,陈欢.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建筑企业应用实例分析[J].建筑安全,2013(09):22-26.

[2]王顺宇,王晓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究[J].建筑安全,2015(04):31-34.

[3]刘秀梅.国际建筑工程中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适应性做法探讨[J].建筑安全,2015(07):28-30.

[4]胡长改.建筑工程标准化安全管理[J].中华建设,2014(08):128-129.

论文作者:王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