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论文_潘竑旭

潘竑旭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新生儿科 541002 【摘要】:目的 对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60名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进行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进行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恢复患儿心肌酶谱,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联合用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

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6月通过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名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其中有32名男性,28名女性,这些患者都符合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临床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中,有17名男性,13名女性,平均胎龄为39.23周,日龄都在1d以内,平均体重为3.34kg;治疗组中,有15名男性,15名女性,平均胎龄为39.21周,日龄都在1d以内,平均体重为3.41kg,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两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入院后,都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包括保暖、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等,并对患儿进行相应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儿进行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剂量分别是:1,6-二磷酸果糖250mg/Kg,静脉滴注,1次/d,5~7d/疗程;维生素C100-200mg/Kg,加入5%葡萄糖15-20ml中静脉滴注,1次/d,7~10d/疗程;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5mg/Kg,加入5%葡萄糖20-30ml中静脉滴注,1次/d,5~7d/疗程,治疗前,分别取两组患儿2ml的股静脉血,对其心肌酶谱进行测定。

1.3观察标准[1]

用药后,对患儿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呼吸增快、紫绀、哭声弱、皮肤苍白、心音低、心率增快或减慢以及肝脏增大等,对于这些症状,在患儿用药3天内症状消失属于显效,用药7天内消失属于有效,用药7天后仍不见消失属于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率的比较[2]。

2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儿中,有17名患儿为显效,12名患儿为有效,1名患儿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6.7%,显效率为56.7%;对照组患儿中,有9名患儿为显效,18名患儿为有效,3名患儿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30%,两组患儿显效率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心肌酶谱对比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对比,见表一。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是围产期胎儿宫内窘迫及及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并发症,窒息时缺氧对新生儿机体的损害属于多脏器与全身性的,而新生儿心脏是重要的受损脏器之一[3-4]。心肌糖代谢在正常情况下主要为有氧代谢,这充分表明心肌细胞对患儿缺氧十分敏感,出现窒息时,首先受损的是新生儿心肌细胞中的生物膜,心肌酶逸出,造成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活性出现升高情况[5-6]。新生儿在窒息时,其机体中有低氧血症,血流重新分布与代谢性酸中毒,引起患儿心肌缺氧缺血,无氧酵解代替有氧酵解,心肌细胞代谢紊乱[7],迅速耗竭心肌内糖,增加肌降内H+的浓度,避免产生ATP,同时和Ca进行抗争,与肌钙蛋白进行有效结合,将兴奋收缩偶联机制破坏掉,这种严重的失代偿种情况最终会导致心肌坏死[8]。此外,在临床中,经常会用血清LDH、AST、CK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诊断的相关检测指标[9]。传统方法治疗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包括应用利尿、强心、保护心肌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但是近几年应用1,6二磷酸果糖比较多,研究表明[10],1,6二磷酸果糖是心肌细胞糖代谢的重要产物,具有对多种酶活性进行调节的功能,对能量代谢存在很好的改善与促进作用。能够有效保护患儿在出现低氧缺血损伤的情况下的心肌功能,同时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而作为一种还原剂,维生素c能够对氧自由基进行中和,进一步减轻患儿心肌损伤[11]。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为高能复合物,可透过各重要脏器的细胞膜,增加组织和细胞内ATP水平,可以在缺氧缺血状态下,给细胞直接进行供能,对细胞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膜钠泵机制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恢复患儿心肌酶谱,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寇静波,宋建华.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J]. 当代医学. 2010(10) :123-124.

[2] 李鲜霞,张莉.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 医学研究杂志. 2009(09) :147-148.

[3] 刘艳,昌爱慧.1,6-二磷酸果糖治疗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心肌损害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1):105-106.

[4] 李文华.我院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153-154.

[5] 李春杰.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0(22) :569-570.

[6] 王兆建.1,6-二磷酸果糖联合维生素C治疗西宁地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J]. 四川医学. 2009(04) :145-146.

[7] 孙明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心肌损害的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09(22):164-165.

[8] 何瑛,青红菊,舒彦.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 [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24) :120-121.

[9] 万江,刘贺临,程黎.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2):205-206.

[10] 黄雪华.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分析[J]. 华夏医学. 2009(02) :184-186.

[11] 安彩霞,毛庆花,林丽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诊疗进展[J].中国优生优育,2013(1):256-258.

[12] 李丽,杜逸亭,赵利秋.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3(1):104-105.

论文作者:潘竑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联合用药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论文_潘竑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