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论文_李小强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论文_李小强

山东济南 250000

摘 要:作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工民建工程的建设类型极为丰富,近年来,工民建工程施工技术也愈发成熟。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工民建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其浇筑质量直接决定了工民建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受施工环境、技术、材料应用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工民建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经常会出现露筋、裂缝等病害,对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严重阻碍。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控制,已成为其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实践

一、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问题

1、露筋现象明显。钢筋和混凝土是混凝土结构应用的两个基本支撑,在对其进行合理配置、紧密约束下,建筑物的韧性和强度得以有效提升,从而实现了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保证。具体而言,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材质具有较高的粘度,能实现钢筋材质的有效包裹,从而在进行钢筋防护的基础上,实现其质变现象的有效控制。由此可见,进行钢筋混凝土密实度的合理控制极为关键。然而在实践中,工民建工程的漏筋现象较为明显:第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达标导致出现露筋现象;第二,施工细部控制过程中,垫块设置不当造成露筋现象的产生。要实现工民建施工质量的提升,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防治。

2、裂缝问题突出。混凝土裂缝是工民建工程建设中质量通病的一种,也是其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筑应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势必受到影响,增加建筑结构的危险系数。就混凝土浇筑施工而言,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是其病害的两种基本表现形态。具体而言,在工民建工程设计过程中,若施工设计不当,建筑整体的自重过大,配筋率过小,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件横向裂缝的产生,甚至引发墙体倾斜现象。纵向裂缝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一旦发生纵向裂缝,会导致建筑承载能力的直接下降,影响建筑应用的安全性。此外,根据混凝土裂缝发生机理的不同,其可以分为收缩裂缝、温差裂缝和沉降裂缝。而在收缩裂缝中,塑性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自身收缩裂缝和碳化收缩裂缝都是其常见的表现形态。只有对这些混凝土浇筑裂缝问题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实现工民建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工民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论述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混凝土是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骨料通过胶结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它通常指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砂石作为骨料。以一定比例掺入水(可能含有添加剂和外加剂)的水泥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早强剂、减水剂、缓凝剂和防冻剂等。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而且可以满足混凝土在使用中的某些特殊要求。也可以加快工程进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外加剂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经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由于混凝土体积相对较大,并且大量的水化热不能有效地分布在混凝土内部,导致内部温度上升,产生温度裂缝,从而产生水化热现象。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和蜂窝麻面的问题可能是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分层不实、振捣不实、水泥浆流失、钢筋相对过密、所用粗骨料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等。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性能,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并确定配合比。在混凝土浇筑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的合理配比、混凝土浇筑和后期养护过程。

2、混凝土浇筑前期工作的重要性。混凝土浇筑前期工作是建设项目施工的关键环节。应选择有资质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浇筑混凝土前,应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并对水泥的种类和质量进行检测。施工前需要确保混凝土强度、初凝时间、塌落度等参数满足施工要求。审核无误后,要求抽样检验混凝土塌落度,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开始浇筑,并留好相应的试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浇筑技术方法以及适用情况。浇筑方法及适用情况:(1)泵送法:是指混凝土由混凝土泵直接压送到混凝土输送管内进行浇筑,其具备较快的优势适合在大体积混凝土和高层建筑中应用。(2)串筒法;是指混凝土运输期间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而设置的一种筒状物,混凝土从中滑落,串筒的作用和导管以及溜槽是相同的,均是为了运输混凝土而设置出来的,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的传统都是直接和泵车的输送管直接相连。一般情况下,是用于垂直输送混凝土。(3)溜槽法;溜槽是指在地面上的从高处向着低处运东西的槽,里面光滑,混凝土可以自动溜下。溜槽的作用是能够确保混凝土输送可以直接顺坡滑落。

三、工民建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1、规范拌和技术。混凝土拌和质量对于其浇筑质量提升具有较大影响,同时直接制约着建筑应用职能的发挥。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其技术控制要点如下:第一,进行混凝土拌和料基础配料用量的严格控制,譬如砂石用量控制、粗细骨料用量控制、水灰比控制等。第二,进行配料顺序的有效控制,一般情况下,同时进料、进水和先加水、后加料是其拌和控制的两种基本形式。进行拌和用量及顺序的严格控制,才能为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2、控制垫层浇筑过程。工民建工程地层结构浇筑过程中,利用垫层实现混凝土平整度的把控是其施工技术控制的要点所在。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标高及平整度进行控制。若垫层平整度与设计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应对其进行合理的修补;若垫层厚度超出设计标准,则需对其进行铲除和刮平,并做好刮平后的压光操作。一般情况下,木抹子是其压光操作的主要工具,若压光规格较高,则应用铁抹子进行操作。垫层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塑料薄膜的加盖,同时在阻燃草料被的应用下,实现对温湿环境的有效控制。

3、规范柱墙浇筑施工。柱墙浇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满足以下要点:第一,合理控制浇筑混凝土的砂浆比。一般情况下,砂浆与混凝土的厚度基本持平,且保持在3~5cm。第二,注重分层浇筑原则的具体把控。振捣棒实际参数是浇筑分层的重要依据。第三,进行墙洞两侧混凝土高度的控制,确保两侧混凝土高度的一致。第四,墙体振捣过程中,振捣棒间距控制是其把控的重点所在。振捣过程中不可随意移动。只有确保施工缝的顺直,并且对施工边缘切割深度把控合理,才能有效提升柱墙浇筑质量,保证工民建工程的效益与质量。

4、严格控制梁板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振捣棒应尽量远离钢筋和预埋件。若振捣部位存在大量的钢筋或预埋件,则应在实际基础上进行振捣棒选择和振捣点控制,确保梁板振捣的高效。与墙柱振捣相异,梁板振捣完成后,施工人员应通过刮平器械对其进行刮平操作,并在抹子的应用下,在混凝土初凝后且在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光,有效保证其表面平整度,减少混凝土的裂缝。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梁板浇筑施工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工民建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5、重视后期的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工程管理人员应重点检查混凝土的观感质量,对于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结构性缺陷,则要求施工方项目部编制修补方案,修补方案须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和监理审批,报工程部备案。对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产生的空洞、蜂窝、露筋等质量缺陷,工程部及监理人员要认真检查,评估缺陷影响,选择修补方法,留存好相关影像和资料。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不仅与建筑质量和安全密切相关,而且决定着建筑的正常使用。因此,在施工期间,有必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论述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并总结了该技术的应用策略,供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旭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10):185-186.

[2]陈佳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253.

[3]刘海泉.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15):393-393.

论文作者:李小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论文_李小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