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劳损增生等问题所导致的临床常见性疾病,针刺治疗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就目前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刺;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的退变,损伤,炎性反应等病理因素,导致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网收到压迫,从而导致大脑供血减少,引发眩晕等症状的疾病。本病常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几年由于电脑和手机的应用增多,本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患者的年龄也越来越低,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现就目前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头针治疗
头部是阳经汇集的地方,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的精气,都流注于头部,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头部取穴,可直接作用于头部,改善脑供血不足[1]。王菲等[2]针以四神聪和百会为治疗主穴,四神聪分别从各自位置向百会斜刺0.5~1寸,百会穴向颈部斜刺,风池穴针向鼻尖方向,大杼穴向内斜刺,天柱穴直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使用天麻素静点治疗的总有效率85.29%,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头针对于颈性眩晕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张艳[3]选取山西针的晕听穴,即以耳尖直上半寸为中点,长度约为4cm的针刺线,选取2寸长的毫从前向后透刺,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2 项针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项部常用的针刺俞穴下,就是椎动脉和延髓的所在,直接针刺项部,就可以缓解交感神经网受到的压迫,改善椎动脉的供血不足,缓解大脑的缺氧,帮助早日建立侧支循环[4]。陈幸生等[5]选用项丛刺,即颅底到两完骨的连线平均分成6等分,每一等分点则是1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进一步论证了项针治疗颈性眩晕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刺颈部,可以直接刺激颈部肌肉,缓解颈部肌群的炎性反应,促进局部炎性物质的吸收。减轻韧带的挛急。并可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达到止痛的目的[6]。吴笛等[7]选取双侧的风池,风府和哑门为主穴,并配以阿是穴2~3个。在临床观察70例患者的治疗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14%,说明针刺颈部对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理想,值得学习推广。
3 体针治疗
中医认为,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的经络受损,经脉不通,五脏六腑的精气不能上升,脑窍失于涵养,从而导致眩晕的发生。所以,治疗颈性眩晕应以活血通络,调畅气机为主。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络输布全身,同样针刺四肢躯干的穴位,也可以通畅经络的瘀滞[8]。张晔[9]选用针刺华佗夹脊穴,在接受治疗的15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达150例,总有效率为96.15%,疗效满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眼针治疗
眼针是几十年前,彭静山教授于临床实践和前人典籍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疗法,即将眼部根据《周易》分为八区,确定了13个穴位,用以辨证取穴,治疗疾病,疗效斐然。现代实验证明,眼针可以扩张管,改善椎动脉供血,从而治疗颈源性眩晕[10]。姜润哲等[11]采取以眼球穴区结膜和血管改变最明显的位置取穴位,加上焦区为主穴。配穴以肝区平肝潜阳,肾区补肾填精,膀胱区温阳利水,脾区补中益气。临床疗效比较中,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83.3%,说明眼针这一独创的疗法,对于颈源性眩晕有着卓越的临床疗效。
5电针治疗
电针治疗是利用电子管产生疏密、连续、断续的微电流。较之传统针刺,电针释放的能量大,有助于打通经络,通畅气血,减轻组之间炎性反应,从而改善颈源性眩晕。临床研究发现,电针治疗能提高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并且对于椎动脉血流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可以叠加[12]。薛广生[13]选取4对电针组进行治疗,左神聪,左平衡区为电针1组,右神聪和右平衡区为电针2组;左、右风池配左、右供血为3、4组。每日电针治疗一次,治疗10天,休息5天。在临床观察中使用电针治疗的患者功能评分远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说明电针治疗对颈性眩晕导致的眩晕、耳鸣、头痛都有切实的疗效。
6讨论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主要以提高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脑供血不足,缓解血管痉挛,消除局部的炎性肿胀,减轻对神经的刺激为主。针刺治疗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对治疗和改善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且针刺技术,学习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对于基层、乡镇医院,更是不可多得的治疗手段。但针刺选穴,各家纷说,没有统一有效的配穴,所以,进一步通过临床研究,确立行之有效的配穴标准,应该作为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京兰, 王非. 头针及项针治疗颈性眩晕选穴规律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4,(04):874-876.
[2]王非, 杨晶, 张京兰, 等. 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02):326-327.
[3]张艳. 头针配合穴位透刺法治疗颈性眩晕3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05):88-89.
[4]徐先伟, 孙忠人, 张殿全, 等. 电项针治疗颈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03):25-26.
[5]幸生,程红亮.项丛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6.
[6]苏标瑞. 项针为主治疗颈性眩晕[J].中国民间疗法,2006,(06):16-17..
[7]吴笛, 凌楠, 谢永红. 项针加电配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35例临床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2):204-205.
[8]李海萍.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颈性眩晕78例[J].颈腰痛杂志,2004,(04):232.
[9]张晔. 针刺技术治疗颈源性眩晕156例[J].光明中医,2016,(08):1144-1148.
[10]邵洪伟, 周鸿飞. 针刺眼针肝、肾、脾区对中老年眩晕患者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7):248-249.
[11]姜润哲, 王鹏琴. 眼针结合火通疗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16,(04):28-29.
[12]李东冬, 王雪, 赵伟.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病[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02):54-56.
[13]薛广生. 电针祛风解痉法治疗颈性眩晕186例[J].光明中医,2009,(02):300-302.
作者简介:
王汉洋,男,福建省石狮市,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刺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王巍,女,辽宁省沈阳市,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针刺机理研究。
论文作者:王汉洋1,王巍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针刺论文; 电针论文; 动脉论文; 疗效论文; 有效率论文; 颈部论文; 辽宁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