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我主要给学生上科学课,发现如果以死板的教法或者照本宣科,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当作可有可无的课来学习。为此,我对如何上好科学课进行了探索实验,经过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学课的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利的条件,如教学设备少、活动经费不足,教师兼职多、专职少,教师队伍不稳定等。但也有它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和资源等条件,为开展科学的观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地,使学生对科学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在教学中提倡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开展教学活动。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地区和学校,有些教学内容要选用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或补充。比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在教学《有趣的石头》、《做个岩石百宝箱》等课程时,让学生到沙滩上捡鹅卵石、到野外挖取岩石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易拉罐、小铁钉、小木块、细铁丝、铜钥匙、饮料瓶、塑料杯、注射器、橡皮管、玻璃片等等,人们看不上、用不上的东西成了我们科学课上的实验材料。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但可行,而且效果很好,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难以开展课堂教学的困境。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处于直观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讲故事法、做游戏法等创设学习情境,启迪学生提出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太阳与生活》这一单元中的《认识太阳》一课时,讲课前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些关于太阳的古老传说,给他们讲了《后羿射日》的小故事,给太阳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于是本堂课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教学效果极好。但我们也要适时地、灵活地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嘴之前先动脑。实验不一定做到一次成功,要鼓励他们持之以恒,最终取得试验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立生物园地,作为科学教学的基地
小学场地一般都比较大,空闲的地方多。我们根据科学教学的要求,建立了生物园地。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在生物园里指导学生进行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此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在生物园里学习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技能。
学生在实践中既学了知识又学了技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习科学的意识。
四、利用自然环境,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考察活动
我认为,郊外是学生到大自然考察的最好场所,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方便。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学生都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把爱科学和改变家乡面貌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的综合效益。
五、利用身边实际环境,设计符合实际的实验
小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生活实际的机会比较多,而科学实验来自于自然、来源于生活,他们对实验的想法和理解会更多。所以在实验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让学生根据实验目标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再根据学生的设计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比如在研究物体沉浮的时候,帮助他们回忆我们平时玩时把皮球放入水中的生活场景,总结使沉在水里的皮球浮起来的方法,借物漂浮、改变形状、改变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都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已准备的材料制定实验方案,并启发学生选择其他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设计本身,也会考虑到实验材料的选择、步骤的先后、实验变量等。通过几年科学课的教学探索,科学课教学已初见成效: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科学课实验的开出率、生物园的利用率都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思想情感。学校组织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学生写的小论文有的在报刊上发表了,有的学生自制的学具在课堂教学中被采纳并推广使用。
“科学不迷信权威”是我们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它建立在“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信念基础之上。因为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今天胜过昨天,而明天又超越今天,所以崇尚科学、研究科学的人类会不断前进。权威有没有?有的。权威能不能相信?能。但是我们不能迷信权威。所谓迷信就是盲目信仰、崇拜,就是执迷不悟,就是非理智地拥护、追随,而恰恰忽略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忽略了及时的吐故纳新。讲“科学不迷信权威”,并不与听从老师的教诲和采纳书本上的结论相冲突。老师的教诲和书本的结论都是应该常换常新的,体现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的。如果老师的教诲和书本的结论受到学生的合理怀疑,那也不是坏事,也许正是学生科学探究、增长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开端呢!
论文作者:岳英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0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材料论文; 同学们论文; 小学生论文; 浮起论文; 太阳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