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12
【摘 要】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并发症与处理。方法: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87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其中对照组47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实验组517例患者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将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有效的对比。结果:987例患者中,术中、术后并发术后角膜散光769例(传统组387例/82.34%、实验组382例/73.89%),虹膜上方脱出21例(传统组13例/2.77%、实验组8例/1.55%),上方角膜水肿49例(传统组31例/6.60%、实验组18例/3.48%),后囊破裂59例(传统组27例/5.74%、实验组32例/6.13%),前房积血48例(传统组24例/5.11%、实验组24例/4.64%),葡萄膜炎56例(传统组29例/6.17%、实验组27例/5.22%),继发暂时性青光眼2例(传统组1例/0.21%、实验组1例/0.19%),后弹力层脱离1例(传统组1例/0.21%、实验组0例)。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经济、安全、实用的特点,且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尽管它会引起一定并发症,但大多数是人为因素所致,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
白内障是眼科临床中最主要的致盲病之一,随着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不断进步,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现代临床中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显著优点,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1]。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经济实用、安全、效果好、容易掌握,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仍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处理不当将影响白内障手术质量和效果。此外,此种手术方式经济实用,受到了基层眼科医护人员的认同。本文将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并发症与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987例需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男487例,女500例,年龄48~89岁,平均65.7岁。老年性白内障622例,先天性白内障63例,并发性白内障19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16例,外伤性白内障90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使用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眼压高、前房前患者不能散瞳),患者均实行眼部局部麻醉,球后加表面麻醉,利用2%的利多卡因2.5ml稀释成5ml,球周注射3ml,眼轮匝肌注射2ml。①手术切口:角膜缘后2mm水平或反眉弓状行约5.5mm大小巩膜隧道切口,入角膜约1.5mm后穿刺进入前房,传统手术方式扩大切口约8-10mm,实验组扩大切口约6mm,前房内注入玻璃酸钠,用自制破囊针破囊,传统手术方式大于6mm,实验组约6mm,将晶体核旋出囊袋,晶体前后均注射玻璃酸钠,用晶体全套器圈出晶体,部分晶体核过大者用劈核针劈核后圈出,双腔注吸针吸净残留皮质,囊袋或睫状沟内注射玻璃酸钠,在囊袋或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传统方式需缝合3-4针,实验组术后多不需缝合或仅缝合1针,小切口术后切口反应小,愈合快,手术安全,疗效稳定,散光小采用显微镜下手术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
角膜散光:术后随访3月,传统组比例高达82.34%,术后7天多用正负2.5D~0.5D矫正,术后1月多用正负1.5D~0.5D矫正,术后3月多用正负1D~0.5D矫正;实验组比例仅73.89%,术后7天用正负1D~0.5D矫正,术后3月大部分病人无需再矫正。
虹膜上方脱出21例(传统组13例/2.77%、实验组8例/1.55%):传统组虹膜脱出严重且不易回纳,术后出现上方虹膜5例/3.05%,实验组虹膜脱出较轻容易回纳,术后出现上方虹膜萎缩2例0.38%。
上方角膜水肿49例(传统组31例/6.60%、实验组18例/3.48%):术后上方角膜内皮能够清晰见不同程度水肿,中央区水肿较少,轻度角膜内皮水肿会在1周内自行恢复,不需做特殊处理,严重者局部滴典必殊眼水,3~5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眼液5次/d,50%葡萄糖水3次/d,1~2个月后水肿全消。
后囊破裂59例(传统组27例/5.74%、实验组32例/6.13%):有27例发生在抽吸皮质的过程中吸破后囊膜,有32例发生在娩核时,挤破后囊膜而造成后囊破裂,因裂口较小,均于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状体。
前房积血7例:前房积血均由切口处渗出,考虑量较少,用林格氏液清洗后基本消失。
葡萄膜炎56例(传统组29例/6.17%、实验组27例/5.22%):其中虹膜色素脱落41例,经地塞米松局部使用1周后基本吸收,15例形成渗出膜虹膜粘连,大多为外伤性白内障和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患者,经托品卡胺散瞳,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mg,醋酸强的松龙0.5ml,全身滴注地塞米松5mg3~7天,炎症基本吸收控制。
继发性青光眼2例(传统组1例/0.21%、实验组1例/0.19%):此2例患者均为暂时性继发青光眼,在葡萄膜炎基础上发生,经葡萄膜炎治疗后眼压正常。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采用百分率描述分类数据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裸眼视力情况:术后1d裸眼视力≥0.8者,为13.6%,术后6~12月的裸眼视力≥0.8者,比术后1d有明显提高,为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24,P<0.05)。术后1 d≥0.5者为29.2%,术后6~12月者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734,P<0.05)。在裸视力≥0.3的情况下,为85.4%,术后6~12月为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658,P>0.05)。
3讨论
进行小切口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术,能有效控制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的切口长度过长的缺陷。在临床上影响手术性散光的因素是切口大小,切口越小产生的散光越小、易于恢复,可减少并发症。切口的位置越接近角膜中心,散光的机率和缝线的跨度越大,线距越密,对伤口的挤压力越大,产生的散光越大。白内障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巩膜壁薄、周边视网膜变性等病变,使这类手术具有视网膜脱离、易发生玻璃体脱出等危险性,同时存在角膜水肿及老年性黄斑等并发症。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安全性高,临床有效率高,处理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为保障手术成功率,要为患者做完整的术前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及身体情况,以便手术中出现危险时采取各种应急措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做好患者的充分散瞳,手术动作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尽量轻柔,尤其在扩大隧道切口内切口时,应避免术后高眼压伤、眼内出血。最后,用注水圈套娩出核或前房内手法碎核时,为预防角膜水肿,须使用足够的黏弹性物质,保护好角膜内皮细胞[3]。
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情况良好,具体情况如下,术后1d裸眼视力≥0.8者,为13.6%;术后6~12月的裸眼视力≥0.8者,为31.8%;术后1 d≥0.5者为29.2%;术后6~12月者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各类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视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健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9(35):25-26.
[2]夏桂兰,蒋平,邓吉安,吴红玲.高龄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03):523-525.
[3]郭向东,梁春利,刘志强,白玫.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J].河北医药,2013,42(18):2825-2826.
论文作者:乔丹,张剑,赵子兵,毛宇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白内障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晶体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角膜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