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流程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论文_蔡文琴,沈丽娟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 目的:探究护理流程管理用于血透室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患者15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护理流程管理方式的不同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未实施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与研究组(护理中加强流程管理)。护理管理后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8.7%,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研究组要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流程管理运用在血透室中不仅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 血透室;护理管理流程;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254-02

在医疗救治中,血透室占据着关键地位,同样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区域。由于血透室患者需反复输血,外加自身的免疫功能较低[1],体外循环时接触污染的机会较多,因此极易导致死亡。作为护理工作的关键构成部分,护理流程管理包括血液透析操作[2]、措施实施以及抢救配合等多项环节,为使血透室护理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降低操作失误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现就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50例依次采取护理流程管与不予护理流程管理的效果进行探析,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15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入选本研究的时间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女性病患34例,男性病患4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4.76±5.19)岁;透析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10年,透析时间均值为(4.95±1.28)年。研究组36例女性病患,39例男性病患;最小年龄21岁,年龄最大69岁,年龄平均(44.26±5.24)岁;最短透析时间1个月,最长11年,透析时间均值为(4.52±1.30)年。两组临床常规性资料(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本组研究要求。

1.2 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 不采取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

1.2.2研究组 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内容有:(1)对血透室操作的流程进行强化,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细化血液透析操作中的接诊、冲洗管路、上下机以及设备的使用等流程,并加入绩效考核、隔离与消毒等制度。对日常护理中发生的护理不良情况与管理缺陷进行仔细收集,依照对应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2)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监督护理人员依照血透室护理流程与管理制度开展护理服务,尽可能防止工作失误;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主动与患者交流,减少护患矛盾。(3)依照临床医师制定好的透析方案对参数进行设定,反复仔细核对透析器标识与参数等,并对管路操作的有效性进行严格检查;透析前对患者病历进行仔细查看,详细掌握患者病情,依照患者个体化的差异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透析护理方案;血透前对患者传染病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依照护理方案的内容对设置参数、治疗单进行核对,仔细编号患者病历、储存柜、透析器以及治疗单,防止出现拿错的情况,以此使护理服务的效率得到提高;(4)必要时对护理人员展开知识培训,并将不良事件的相关案例引用,激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慎独精神,进而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增设质量监控护理人员,通过轮流值班制度监督护理质量,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不断优化护理管理的内容。

1.3 疗效评价

(1)护理度满意评定,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评价,评价指标有5项,即护理服务质量(10分)、服务态度(30分)、病房环境(10分)、舒适度(20分)以及护患关系(30分),护理总满意度分值为100分,高度满意:问卷评分>85分;中度满意:问卷评分处于60分至85分之间;低度满意:问卷评分<60分。(2)护理不良事件观察:穿刺针脱落、漏血、下机拔错针、参数设置错误、管路夹子开关未打开等。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次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组间差应用χ2检验,各组间数据对比后获得的P值小于0.05时,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若P值大于或等于0.05,则提示本次研究获得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与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管理满意情况分析

参照组护理管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

3.讨论

血透室护理管理工作具有操作复杂、工作内容多以及风险性高等特点。周霞,张冉[3]研究指出,将流程管理运用到血透室护理中不仅能够减少护理操作差错,还可使透析室护理人员业务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护理管理流程强化能够使护理人员操作的技术更熟练,更具系统化特点;护理流程对细节极为重视,可防止遗忘、差错等事件的发生。完善对应护理管理操作流程以及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等措施均可使护理人员提高对不良事件的重视力度;此外,质量监控人员的敦促,可最大程度降低护理安全隐患。

通过分析本文研究的结果可得出,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8.7%低于研究组96%,P<0.05,表明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可使患者肯定护理服务的质量,这与荣丽[4]研究结果护理总满意度的95%接近,提示护理流程管理用于血透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此外,通过分析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可得知,护理流程管理的实施可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被降低。

总之,护理流程管理可使血透室日常护理工作规范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高效流程,将患者作为护理管理的中心实施动态化的管理,可更加规范地开展护理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减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密,黄秋鹏,谢琼,等.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196-198.

[2]李密,黄秋鹏,谢琼,等.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21-622.

[3]周霞,张冉.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的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4(4):114-115.

[4]荣丽.探析实施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7,23(5):234.

论文作者:蔡文琴,沈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护理流程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论文_蔡文琴,沈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