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要素与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要素论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及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深圳经济特区是在我国创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980年5月《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中发[1980]41号)指出:“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1985年12月和1987年2月在深圳召开的特区工作会议指出:“在特区这个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我们可以在实践中观察和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经营管理方法,大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特区必须努力深化改革,按照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建立一个能够加强宏观控制调节、充分发挥企业活力,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经济管理体制”。1995年底,江泽民总书记再次视察经济特区,要求深圳经济特区要更好地发挥四个作用,即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作用,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中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别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我国设立经济特区,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央赋予经济特区更重要的任务,是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深圳特区正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在18年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总方向,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在更大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贡献。建立特区18年,深圳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大体系。这十大体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系;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营运体系;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支柱的市场体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社会服务监督体系;社会共济与个人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系;以间接手段为主的面向全社会的经济管理调控体系;适应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
这十大体系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中,所有制体系、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是其骨干成份。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大意义。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对于总结特区所有制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在建设初期,国有经济非常薄弱,深圳在中央给政策,不给投资的情况下,通过大量引进外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内经济联合,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外商投资经济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景象。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有经济占36.5%,集体经济占7.4%,其他经济占56.1%。在基础性的第一产业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分别占55%和45%;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当中,国有经济占52.7%,集体经济占据8.3%,两者合计占61%;在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中,其他经济成份较大,占到74.7%。
经过对深圳经济现状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在深圳,公有制经济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第一,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有经济所牢牢掌握。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如金融、通讯、港口、机场、电力、航空、铁路以及粮食、燃料和主要农副产品的储备和批发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骨干部门,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是特区国民经济的支柱。
第二,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1980年到1996年深圳市市属国有企业的总资产由1.61亿元,增加到1329亿元,年均递增43.01%;在国有企业大发展的同时,深圳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也得到健康发展,深圳市第一产业中集体经济的份额占40%多,与国有企业一起,牢牢把握着“菜篮子”、“米袋子”的主动权。深圳商业中集体企业的注册资本达24%,这已超过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的这一比重;进入“九五”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之后,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速度。1997年的工业生产中,国有、集体经济、“三资企业”分别比上年增长29.3%、29.1%和10.2%,国有、集体经济发展速度分别快于“三资企业”16.1和18.9百分点。
第三,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由于深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国家和全社会都等到了效益,有力地支援了四化建设。十几年来深圳累计投向内地、特别是贫困地区资金100多亿元;最近几年每年由深圳汇到全国各地的私人汇款100多亿,1997年更达150亿元之巨;深圳各金融机构去年底吸收各项存款1822亿元;1997年全市工商税收达329亿元,其中上缴中央级税收突破200亿。
第四,企业产权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为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开辟了新路。深圳企业内部多种经济成份相互交融,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中不仅共同发展,全力支撑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创造出了新的财产组织形式——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促进了生产资料社会化占有程度的提高,提供了融合各种所有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自己长处的新机制。开辟了公有制以相对少的资本、支配更大的社会财富,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广阔前景。
在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中,深圳特区注意在不断发展商品市场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体系。目前,深圳已形成了网点发达,设施比较先进的商品市场和门类比较齐全的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在要素市场中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已形成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在内的体系,对深圳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和优化组合;建立了高级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形成了高级管理人才市场。在产权交易方面,形成了由自媒式交易,专业机构代理的无形市场和产权交易所集中交易的有形市场相配套的产权市场体系。此外,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市场体系的建立,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逐渐在生产、经营、流通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市场机制已在发挥基础性作用,并且积极引导着消费资金转向生产经营资金。在调节供求方面,深圳依靠价格机制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及国际市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仅满足了本市消费需求,而且辐射到周边地区,保证了香港的部份需要。在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同时其他经济成份企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为深圳经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适应深圳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和发展目标外向性的经济运行微观构造的需要,深圳市以政府机构改革为突破口,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以政企分开为重点,构建政府经济管理调控体系。通过改革不仅解决了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的问题,而且使企业摆脱了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深圳经过17年的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大体系,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基本完成。主要表现在:第一,已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第二,以公司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使大部分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改革中深圳企业创造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技术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市场竞争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显示出公有制企业的蓬勃活力,同时各种非公有制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构造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广泛而坚实的基础;第三,建立了通过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市场调节的价格已占97%以上;第四,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断得到优化;第五,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面向全社会的经济管理调控体系,能够比较有效地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可见,深圳业已建立的经济运行体制中,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已经对资源配置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就说明深圳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但和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较,这一框架尚有许多不完备之处。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一)经济体制改革面临新形势
当前,深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已进入纵深发展的阶段,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深圳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但总体来说还很不完善。在改革的初期,所进行的多是比较浅层次的改革,改革以人民群众带来的利益是直接的、巨大和普遍的,因此改革的内部动力很大。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深层次问题,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比如,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产权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市场体系的建设要求在完善和繁荣商品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和期货市场等重要的要素市场;政府的改革已进入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政企分开,在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的同时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阶段;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求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等等。另外,随着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以及建立宏观管理体系及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自身的一部分权力将交给市场和企业,政府的一部分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也将撤并和精简,政府机构本身也将成为改革的对象,如果政府本身对此缺乏准备和强有力的决心,将不能成为改革的组织者和推动推动者,改革的深入开展将是不可能的。
(二)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
1.营造一个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使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满生机和活力,控制力不断增强,使基本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更日趋完善无疑应是当前推进改革的首要任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进行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国企迅速走出困境,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主体。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现在大部分国有企业具有了原材料采购权和产成品销售权,也基本上拥有了劳动力的支配权。而其他权力,特别是资产的监管和最终处置权以及领导班子成员的任用权都还留在政府手中,深圳在近年的改革中按着管人和管事相一致的原则,把这两方面的权力都集中在资产经营部门,这样做确实解决了过去对国有资产监管不力和管人管事脱节等老问题,但是,由于企业长期作为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加之新的运作模式还不完善,以及对资产经营部门的监管没有到位,所以,新的资产经营部门往往不自觉地回到原有政府部门对下属企业进行全面指挥的老路上去。可见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政企分开,为此应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应进一步明确产权形式,产权是指对财产的所有权,目前一般讲企业的财产是指其资产。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它拥有的财产还应当包括企业掌握的技术,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此基础上应当明确企业产权的投入形式,即资金的技入,技术的投入和管理的投入。
还应当明确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在以往我国投资体制下,各级政府自然就成了国有资产的拥有者,深圳市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按工业、市政和商贸行业划分的三个控股公司代表市政府管理国有资产,这种管理方式比以前的政府专业局管理下属国有企业无疑有了进步,但从实践上看也还存有一定的弊端。一是这种管理模式只局限于资金的投入和管理,难以体现技术、管理的投入和管理。二是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多数企业来讲还难以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多年形式的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上、下级的关系。因此,除了少数需要专营和垄断经营的企业之外,多数企业应当改变资产的组合形式,鼓励实现由财产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对国有企业,一方面应采取融资、扩股、出资股权、合资经营等形式允许多种经济成份进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造就多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持有者,除了现在较为普遍的各级政府持有之外,还可以发展社区持有、国有基金或公众基金持有、国有开发银行持有、国有科研部门或教育部门持有(技术的投入)、国有管理公司持有(管理的投入)等等,要鼓励甚至要求多数企业实现财产主体的多元化并形成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对于公有制企业也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由三个以上的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的代表者,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入股,组成股份制公司,实现多元化的资本组合。
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承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即企业必须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而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深圳仍然需要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继续对传统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彻底改造。对于大企业除了少数需要垄断经营的,都要进行产权重组,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并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分配激励体制和监督约束体制,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改造,使国有企业充分焕发活力,使其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使集体企业也得到更大发展。对于多数小企业则通过拍卖、股份化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有偿转让,使部分国有资本从低效的小企业中退出,盘活部分国有资产存量,优化其配置。“放小”不是放开不管,国家对各种所有制成份的中小企业要加强指导,并在贷款、税收、吸引外资等方面给予帮助,促进其发展,使其在补充国有经济、繁荣市场、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深圳要按照“中外精品集散地”的定位繁荣零售,重组批发,开拓海外市场。要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化的商品流通体系和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要把大生产的方式运用到商业中,大力推广连锁经营,对传统商业进行更新改造,建立以中央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为骨干,商业服务设施、服务网点遍布各居民小区的商业服务网络;建立以大型购物中心为支柱,以连锁店、便利店、专卖店为基础的现代化零售体系。积极推行代理制,建立现代技术手段装备的大型配送中心、批发市场、分拨中心,推动深圳批发商业迈向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商业流通体系,建立起发达的商业、运输业、通讯业有机结合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增强本地商业和地产商品的辐射力。按照巩固香港、东南亚市场,强化欧洲、北美市场,大力开拓南非、南美和中东、远东市场的外贸发展战略,推行外贸代理制,发展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建立国际区域性商贸中心,配合企业占据国际市场。
在抓好商品市场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生产要素市场。首先要加大资本市场建设力度,促进深圳资本市场的全面发育。第一,要创造条件发展各类大型投资基金,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努力培育大型券商和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深落户。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开拓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离岸金融市场、黄金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第二,要促进股票、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债券市场建设,当前特别要大力推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筹集更多资金。第三,借鉴国际惯例发展产权市场。充分利用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公司为主体的投资顾问机构,以及资产、资信评估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服务组织,扩大产权市场规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和其他新型投资方式。放开竞争性领域和基础性投资领域,鼓励各类资本包括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通过项目融资、BOT、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达到国有资本以小制大的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要抓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要深化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地区、部门管理的分割,克服体制障碍,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制,要大力推进人事代理制度。企业员工的劳动、人事关系逐步由市场中介机构统一代理,将劳动力从单位所有制中解放出来。对企业调工、调干实行宏观指导下的核准制,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特别是高素质劳动力的顺利进入。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加快企业高级经理评荐中心的市场化进程,完善高级人才市场。还要加强信息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政府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组织协调力度,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统一规范的信息市场。
3.进了进一步完善深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抓好一系列配套改革。
正确处理以市场手段为基础配置资源与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关系。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和主体地位,必要的行政手段是对市场配置资源负面效应的预防和调控,只能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为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减少审批,真正实行政企分开。
建立完善、健全的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当前特别要完善各种社会保险基金,扩大社保覆盖面,逐步实现法制化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开放和竞争有序的社会服务。
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做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与国际惯例接轨,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强贸易体制改革,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对外贸易,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外商扩大国民待遇范围,积极吸引外国大公司来深投资。进一步完善保税区政策、健全保税区功能。
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全方位社会服务,当前特别要加强金融、证券、信息、贸易、展览、运输、旅游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城市功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保护环境,营造优良的生活、投资环境。
建立起以按劳分配为主,与其他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体制,使之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研究建立调控收入差距的机制以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建立较完备的、适应市场运作的法律规章体系。要做到政府机关依法设立,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法律意识深入人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保障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正常有序的运作和发展。
标签:公有制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经济论文; 深圳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产权保护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所有制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