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演讲中的战争隐喻
——以马克龙2018年国际法语日演讲为例
申华明 杜润昊
内容提要 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18年国际法语日关于法语、法语区以及语言多元化的演讲中所使用的战争隐喻,包括战争隐喻的关键词汇、语篇功能、选择战争隐喻的原因等,阐释了战争与语言竞争间的相似性,从另一个角度探索了马克龙使用战争隐喻的深层原因以及法国政府对外推广法语的目的与动机。
关 键 词 概念隐喻;战争隐喻;语言竞争
引 言
隐喻研究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方向之一。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马克·强森(Mark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明确指出,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人的思维和行为系统都具有明显的隐喻性。
他撰写和翻译科普著作——《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就出自他的手笔,DNA结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的传记《基因女郎伽莫夫——发现双螺旋之后》和访谈录《DNA博士》等书也是他和团队翻译完成的。博闻强识,幽默风趣,“钟氏”译笔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政治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和施加影响,通过言语感召公众接受自己的见解和主张① 柳晓,石超.《修辞视角下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路”的隐喻研究》.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1):137. ,其语篇中常包含许多抽象的概念思想,为了便于受众理解,使其产生共鸣,演讲者常使用隐喻来增加语言张力和措辞魅力,丰富修辞色彩,降低思想接受的门槛。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法国总统埃曼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2018年3月20日国际法语日演讲时所使用的战争隐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战争隐喻
乔治·莱考夫和马克·强森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从认知角度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出日常生活中的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是人类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的基础,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L&J,1980)。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始源概念域(source domain)映射(map,project)到目的概念域(target domain),从而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②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06页。 。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概念隐喻被分为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三大类,其中结构隐喻最容易被人们观察和了解到,这类隐喻中的始源域可以系统地转移到目的域中去,使得后者可按照前者的结构系统地加以理解③ 同上,第409页。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列举的第一个概念隐喻便是“争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争论的各种活动可以根据战争概念进行构建。
战争隐喻既有普遍性又有现实性,它能够烘托出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对抗性,增加人们对相关事件的关注度。战争概念域能够映射到经济、政治、文化、体育、情感、社交等众多目的域,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现代社会的认识,又能对人类认知产生重要影响④ 贾玉娟.《战争隐喻广泛性之理据分析》.学术界,2015(12):149. 。它也可以派生出一系列隐喻,例如球赛是战争,贸易是战争等。
从公元843年西法兰克王国建立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千多年里,法国经历了无数次外族入侵、宗教战争、对外战争、殖民战争等,战争是法兰西历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动荡的历史进程中,从通俗拉丁语演变而来的法语无法独善其身,其发展史也可以被视为一部战斗史。
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把理解课文内容与品味语言二者结合起来,在解析课文内容中感悟、积累语言,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学习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马克龙演讲中的战争隐喻
1.2018年国际法语日演讲
2018年3月2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的法兰西学院(Institut de France)发表了关于法语、法语区和语言多元化(la langue française,la francophonie et le plurilinguisme)的演讲⑥ https://www.elysee.fr/emmanuel-macron/2018/03/20/discours-demmanuel-macron-a-linstitut-de-france-sur-lambition-pourla-langue-francaise-et-le-plurilinguisme.访问日期:2019年1月10日。 ,到场听众除了法兰西学术院院士和近30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讲法语的年轻人外,还有2018年法语推广大使摩洛哥裔法国作家莱拉·斯利马尼(Leïla Slimani)⑦ 她于2016年凭借《温柔之歌》(Chanson Douce,2016)获得龚古尔奖(Prix Goncourt)。 ,以及布隆迪裔法国说唱歌手兼作家加埃尔·法伊(Gaël Faye)⑧ 他凭借《小小国》(Petit Pays,2016)获得2016年高中生龚古尔奖(Prix Goncourt des lycéens)。 。
小说家又说:“日本童话大师安房直子有一篇童话《狐狸的窗户》,讲述了一个小狐狸开了一家印染店的故事。如果小狐狸不狡猾,它能开成印染店吗?”女孩似乎听明白一些,点点头,而富翁却像听傻了一般,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小说家。
2.演讲中的战争隐喻
和众多政治演讲一样,马克龙的这篇演讲使用了多种多样的隐喻,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形式传达给了公众,阐释了自己的思想,例如方位隐喻、植物隐喻等:
经过图6所示的标教后,当测量系统误差满足要求后即可投入使用。由于本文采用DFB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光源稳定;采用数字检测电路完成信号提取,减少了模拟器件带来的温漂等影响,因此工作曲线一旦确定后不会因为器件因素或环境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长期使用,只有在更换光源或主要电路器件后,才需要重新标教。
马克龙首先强调了法语在全球范围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回顾了法语发展简史以及前法属殖民地为法语所做出的贡献。他指出,法语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它为人类提供了一面反思人性的镜子。法语区也不再是一个以法国为中心的地理空间,但法语也面临着众多挑战甚至威胁。为此,马克龙在演讲中提出了30多条推广法语和捍卫语言多元化的建议。
大革命期间,语言统一和国家统一首次被联系在一起,语言上升为国家事务,说法语成了爱国的表现,革命政府甚至推出语言恐怖主义政策,土语遭到无情打压。法语不仅被视为一种交流工具,更被看作法国文化和法兰西民族身份的组成部分。
曾供职国内某知名磷复肥企业的赵东申也对两家企业融合发展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们谈磷复肥产业的绿色发展应该着眼全局,如果政策在全国不统一,那么就会出现不公平竞争,在抓大放小的政策下,很可能使一些小企业钻了空子。”另外,他认为,这两家企业的融合发展最终要在市场上体现。他说:“融合发展的前期规划可能涉及大量的投资,比如磷石膏生产建材就需要投资,还有建材市场的开发也需要投资,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这肯定还是要传导给市场,提升其磷肥产品的价格来获取发展的资金,但是市场是否能够接受这种价格的传导还是未知数。”
与适者生存的不同物种一样,不同的语言在彼此接触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竞争,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几乎没有语言不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或冲击。互相竞争的语言有可能长期共存,互相补充,但其中一方也有可能走向衰退甚至濒危。语言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语言演变法则,但国家可以通过语言政策或语言规划来协调,正确处理语言竞争中出现的问题。
6.河道疏浚机械。我国江河湖泊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及水情不同,淤积程度也不尽相同,应该研制开发各种类型的清淤机械,以适应不同条件下的疏浚工作,如水下清淤机和不同吨位的挖泥船,这些机械都应具有高效率、能够中远距离输送和自动监测等功能以及环保、节能特点。
从图3可知,在相同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条件下,3~6 mm堆积厚度范围内,紫菜的感官评分呈上升趋势;在6~9 mm范围内,紫菜的感官性状呈缓慢下降趋势;当堆积厚度为6 mm时,感官评分最高为87.6分。在干燥试验过程中,一开始堆积厚度太薄,导致紫菜干燥过度变焦,影响感官评分。而堆积厚大于6 mm时,紫菜干燥不完全导致水分含量过高,影响紫菜的品质。
(2)La grammaire,le vocabulaire,l'étymologie et bien souvent la littérature sont le terreau oùnos viess'enracinent .
语法、词汇、词源以及常见的文学都是我们的生活所扎根的沃土。
不过,这篇演讲使用最多的却是战争隐喻,似有“语言竞争即是战争”之势。现将马克龙本次演讲使用的战争隐喻关键词列表如下:
表1 马克龙演讲中的战争隐喻
由表1可以看出,马克龙在66分钟的演讲中使用的战争隐喻多达62次,他用这些隐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网络,即“语言竞争是战争”。在这个概念隐喻中,始源域是战争,目的域是语言竞争(表2)。语言竞争指的是语言功能不同所引起的语言矛盾,属于语言本身功能不同反映出的语言关系⑨ 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1. ,它通常表现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之间,符合语言演变的客观规律⑩ 张梅.《全球化时代多民族地区的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7. 。
在恐怖抬头、蒙昧主义试图占据上风 的地区
表2 “语言竞争是战争”的隐喻构建
从地理空间的语言竞争来看,英语取代法语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外语,几乎成了世界通用语(lingua franca),处在无与争锋的第一方阵 李宇明.《语言竞争试说》.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2):223. ,是毋庸置疑的强势语言。英语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如同战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军队势力,其他任何语言都难以望其项背。马克龙虽然没有在演讲中明确指出英语是竞争对手,但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一暗示,他多次使用langue hégémonique(霸权语言)来指代英语,在谈及互联网时,他甚至没有使用internet 这个英语单词,而是la Toile(网络)这个法语单词。
隐喻概念在进行系统化的结构性映射时,能够让我们聚焦于某一概念的某一方面,形成部分建构,阻止我们注意概念中与该隐喻不一致的其他方面(L&J 1980:10)。“竞争是战争”这个概念隐喻突出了问题的对抗性、功利性和排他性,掩盖了竞争中也会存在的合作性、互利性 贾玉娟,前引文,第152页。 。然而,马克龙并未片面强调法语面临的困境,他更多地表达了对法语区和非法语区国家、媒体机构、政府机关甚至不同语言之间团结合作的期望,他多次用“自由的语言”、“情感的语言”、“流亡的语言”、“欧洲的语言”、“世界的语言”、“战斗的语言”、“不安分的语言”等来指代法语,并强调提升法语在全球的地位,并不意味着让法语成为全球排名第二或第三的语言,而是让它成为全球范围内捍卫语言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排头兵。2018年1月,马克龙在访华第一站西安的演讲中也曾提到:“中国应当成为法语区的一部分,因为法语是一种始终在与其他语言的对话、与其他文化的持续交流中自我构建的语言。法语不是一种霸权语言,它是一种只能在语言多元化中构建的语言。” https://www.elysee.fr/emmanuel-macron/2018/01/09/transcription-du-discours-du-president-de-la-republique-au-palais-dedaminggong.访问日期:2019年1月13日。
从17到19世纪,古典主义风潮、启蒙运动的兴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浪潮缔造了灿烂的法兰西文化,法语风靡整个欧洲贵族阶层和上层社会,几乎所有欧洲宫廷都在讲法语。一个懂得自重的贵族必须会说法语,否则将被视为一种耻辱。1714年,法国与奥地利签订的《拉斯塔特条约》(Traitéde Rastatt )未按国际礼仪的规定使用拉丁语拟定,而是使用法语。该条约巩固了法语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法语成为欧洲外交语言。
马克龙特意将演讲地点选在法兰西学院也自有深意。法兰西学院下属五大学术机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在黎塞留的倡导下于1634年成立的法兰西学术院(Académie française),这座捍卫法语的“圣殿”为法国语言的统一、法语的纯洁化和标准化、法语的改革和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法国人心目中,法兰西学术院就是法语权威的象征。
三、战争隐喻的深层原因
乔治·莱考夫和马克·强森在《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1999)中指出,认知具有无意识性,哪怕是理解最简单的话语也需要涉及非常复杂的认知程序和神经加工过程,这是人类无法察觉的 魏在江.《概念转喻的体验哲学观》.现代外语,2016(3):363. 。隐喻是身体、感知、体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意识到某些与语言、文化等紧密结合的隐喻映射的存在。马克龙在其演讲中多次使用战争隐喻或许是无意识的选择,或许是有意为之的演讲策略,但无论如何,他选择战争隐喻的背后都有着值得我们思考的深层原因。
1.法语史:一部战斗史
政治演讲是使用隐喻,尤其是战争隐喻较多的语篇形式,隐喻能够为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提供特定的经验框架,帮助演讲者更清晰、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引起听众的认知和情感认同⑤ 孙娟.《习近平主席2014年APEC演讲词的概念隐喻分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5):84. 。本文选取分析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18年3月20日国际法语日(Journée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的演讲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法语从9世纪诞生伊始就不断与其他奥依语方言竞争,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普及。16世纪之前,法国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虽然从14世纪开始,法语就逐渐应用于行政和司法文本中,但地位始终未能确定下来。1539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er)签发《维莱科特雷法令》 马克龙在演讲中重点提到了这项法令和维莱科特雷这座城市。 (L'Ordonnance de Villers-Cotterêts) ,其中第111条规定所有的王室判决书和司法诉讼程序均依照王室语言风格撰写文献;调查报告、协议、证书等一律使用法语,禁止使用其他语言,从此,法语正式取代拉丁语,成为行政、司法领域的官方语言,但全国范围内仍存在大量土语或方言,能使用标准法语的人并不多。
(1)dans les terrains oùla terreur monte et l'obscurantisme essaie de prendre le dessus
19世纪,学校成为法国政府普及法语的重要工具。1881年的“费里法”(Loi Ferry)规定6到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法语,任何土语或方言不得出现在学校。20世纪,面对英语的强势入侵,法国议会在1994年通过了关于法语使用的“杜邦法”(Loi Toubon),规定工作场合必须使用法语,政府官方出版物必须用法语印刷,外语广告必须附带法语译文,广播电视媒体也要为法语的传播做出贡献 戴曼纯,贺战茹.《法国的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实践》.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2. 。
2.法语国际地位的演变
马克龙以战争概念为基础,用具体的战争意象建构和阐释了较为抽象的语言竞争,便于听众从生动的语言之中理解并接受“联则强,合则胜”的政治思想,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此外,战争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能够在话语、舆论、政策、政治意识形态等战线取得突出效果,在宏观语境内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杨洋,董方峰.《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研究》.外国语文研究,2017(2):8. 。
1534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Jacques Cartier)在魁北克建立起第一个法国殖民点。从此,法语随着法国在全球的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七年战争(1756—1763)后,法国失去了绝大多数海外殖民地,但法语仍是唯一通用的外交语言。与此同时,英国凭借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海上霸权和贸易势力迅速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财富,获得了强势的国际话语权。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使用英语拟定,打破了200年来只用法语书写外交条约的惯例,英语获得了与法语平等的世界通用语地位 郑朝红,王梦.《近现代世界通用语的变迁—以法语、英语为例》.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13. 。二战后几乎所有的国际文件都使用英语签署,法语降至副本语言的地位,法语在地理上的分布也大大缩小 李宇明.《语言竞争试说》.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2):223.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继发病,并逐渐导致右心衰竭,是影响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 。目前针对肺心病的治疗,仍以吸氧、基础疾病治疗为主,部分合并心衰患者,增加强心利尿等传统治疗方式,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具体用药方案,仍无统一的标准[2] 。同时,对于改善微循环、抑制氧自由基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等方面,仍有不足。本研究中,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心脉隆注射液,取得较好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通过证明发现,城市政府投资收益函数关于自身投资的一阶导数值恒大于0,城市政府投资收益函数关于竞争者的投资的一阶导数值恒小于0。其证明过程为
如今法语依旧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语言之一,但美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超然地位导致英语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广度和深度远超历史上的拉丁语和法语。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流行文化席卷全球,英语在文化领域的地位也迅速赶超法语。在语言本体方面,英语对法语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量英语词汇“入侵”法语,引起不少法国学者的恐慌。法国政府也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多次制定法律,试图遏制英语入侵,并于1970年组织成立“文化技术合作局”(ACCT) 年正式更名为法语国家与地区组织(OIF)。 ,其宗旨是平等、互补和协作,力推语言和文化的多元化,巩固法语的国际地位。
3.大国梦与新形势
法国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但二战期间却遭受亡国之耻。战后的法国人民有着强烈的维护法兰西荣誉、复兴法兰西民族的愿望。戴高乐时期的各项政策无不为这一目标而奋斗,依靠独立自主的原则,努力维护战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例如1964年初与中国建交;1965年与德、意、荷、比、卢六国成立欧洲共同体;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等。
戴高乐之后的历任法国总统,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都继承了他的雄心壮志,为了实现法兰西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努力,让法国拥有与其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势力相匹配的国际大国地位。法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17世纪的古典主义戏剧、18世纪的启蒙哲学、19世纪百花齐放的文学、20世纪蓬勃发展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影响力,“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核心观念深入人心,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法语为载体,传递思想和价值观,法语为法国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法语是除了英语以外唯一在所有大洲都有人使用的语言,随着非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全球讲法语的人口数量会进一步上升。语言是一种具有价值、可以利用的、有效益产出的、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贸易杠杆之一。法语是法国和法语区国家之间的纽带,是输出价值观的重要工具,是法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届法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法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法语活动,并增强与前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推广法语以及语言文化多样性,对抗英语的霸权地位。
2015年以来,法国遭受多次恐怖袭击,国家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延续至今的欧洲难民危机恰恰也开始于2015年,大量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难民涌入欧洲,数量众多,难辨真伪,为恐怖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欧盟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 李益斌.《欧洲难民危机与恐怖袭击关系研究》.德国研究,2017(4):26. 。马克龙在演讲中多次强调与法语区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尤其要加强与非洲法语区国家的教育合作,提供更多教育援助,稳定社会秩序,从根源上减少恐怖主义产生的可能性,为法国寻求更坚实可靠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盟友。
结 语
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出发,概括和分析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18年国际法语日的演讲中所使用的战争隐喻,并进一步阐释了马克龙使用战争隐喻的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政治演讲中的战争隐喻能够构建便利的参照体系,甚至构成了整篇演讲的宏观架构,为受众的认知理解提供便利,同时增强了修辞表达的张力,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言语交际在社会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法]戴高乐,陈焕章译.《战争回忆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戴曼纯,贺战茹.《法国的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实践》.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1-5。
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1-6。
贾玉娟.《战争隐喻广泛性之理据分析》.学术界,2015(12):148-153。
蒋艳春,唐红芳.《政治语篇的概念隐喻研究—以奥巴马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为例》.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135-137。
李宇明.《语言竞争试说》.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2):212-225。
李益斌.《欧洲难民危机与恐怖袭击关系研究》.德国研究,2017(4):19-34。
林刚.《概念整合视角下世界杯报道语篇的战争隐喻分析》.传媒观察,2018(9):21-28。
柳晓,石超.《修辞视角下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路”的隐喻研究》.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1):136-146。
栾婷.《法国在全球推广法语的政策与措施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5):57-60。
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何文忠译.《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李葆嘉,孙晓霞,司联合,殷红伶,刘林译.《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
孙娟.《习近平主席2014年APEC演讲词的概念隐喻分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5):83-96。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魏在江.《概念转喻的体验哲学观》.现代外语,2016(3):358-368。
杨洋,董方峰.《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研究》.外国语文研究,2017(2):2-11。
张梅.《全球化时代多民族地区的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7-143。
郑朝红,王梦.《近现代世界通用语的变迁—以法语、英语为例》.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11-114。
周维超.《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隐喻》.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8):84-92。
Le Monde.mardi 17 juillet 2018,74e année,No 22864,Édition spéciale.
Discours du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sur l'ambition pour la langue française et le plurilinguisme,https://www.elysee.fr/emmanuel-macron/2018/03/20/discours-demmanuel-macron-a-linstitut-de-france-surlambition-pour-la-langue-francaise-et-le-plurilinguisme.
Discours du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au palais de Daminggong,https://www.elysee.fr/emmanuelmacron/2018/01/09/transcription-du-discours-du-president-de-la-republique-au-palais-de-daminggong.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The War Metaphor in Political Speeches—The Case of Macron's 2018 International French Day Address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aphor,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war metaphors used by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in his speech on International French Day 2018,including their key words and discourse,function and the rationales for their use.It trie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war and the competition among languages,and thus highlights,from another angle,the deep-level rationales for war metaphor use and the purpose and motivation of the French government for French language promotion.
Key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War Metaphor;Language 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 H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919(2019)03-0046-08
(作者信息:申华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法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杜润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17级本科生)
标签:概念隐喻论文; 战争隐喻论文; 语言竞争论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论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法语系论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