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总目标设计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改 积极推进
一、立足情感和态度,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文化情境
语文作为母语,不单单是一种交际工具,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小学语文教材无不充满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所以教语文就是教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感情。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滋养学生心灵。而创设高标准的文化情境,需要教师有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表演天赋、历史学家的深刻、文学家的才思。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虽高于学生,但要集哲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是难以企及的。对此,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却能解决这一瓶颈,能够将人类文化的精华浓缩于小小的荧屏之中,集音、色、像于一体的语文教学课件,能创设出高远的文化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眼于深刻的文化情境创设,着眼于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得到视觉的愉悦、听觉的陶冶时,更感受到人类文化的陶冶。比如教学《颐和园》一文时,在舒缓的配乐中,关于颐和园文化的解说随着画面的变化娓娓道来:长廊的长而美、佛香阁的雄伟、排云殿的金碧辉煌、昆明湖的游船、画舫等等,让学生眼观颐和园的美、耳听颐和园的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神奇的创造力。
二、立足过程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鉴于此,笔者坚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语文课改工作,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自主探究源于问题的提出,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满堂灌方式,教师讲学生听,那样学生只会盲从于教师,被动接受,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只能处于“水过地皮湿”的表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解决这一弊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尊重学生个体体验,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并赞美学生的发散思维,善于发现学生体验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许多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者源于陈旧的教育理念,住往在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师生交互性、人机交互性的严重不足,仍摆脱不了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者所提示的信息实现学习的方式,教师什么时候教,学生什么时候学,使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留有发展、思考的空间,充分实现人机交互性,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解放,就是解放儿童的眼睛,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儿童的头脑,教大家想得通;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说出真理来;解放空间,把儿童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让大家想想问题、谈谈国事。为此,教师要教学生从小就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切忌为创设文化情境而创设情境,切忌为丰富学生知识储备而盲目地、无边际地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实践能力。
三、立足知识和技能,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培养学生的现象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便会浮现新颖、生动的景象,想象力也得到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拓展,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同时,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想象是头脑中改造旧想象、创造新表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因之,想象新表象必须以旧表象与丰富的情感为前提。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氛围下,学生通过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美的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记忆中的旧表象,大多来自于生活实践。生活经历不同,旧表象的储备量不同,信息技术教育对丰富学生记忆表象上的神奇是无法比拟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潜能,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短期内得以丰富,以此为起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语文,要立足学生实际,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发展,把握好应用的尺度,使全体学生都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论文作者:王少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语文论文; 表象论文; 文化论文; 颐和园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