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译词语研究

英汉对译词语研究

李泰盛[1]2004年在《英←→汉对译词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受基于实例机器翻译的启发。首次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词组和术语(以IT领域为例)叁个方面的对译现象进行了定量一定性的分析研究。在研究英汉对译词语的基础上,建立英汉对译词语库,并初步探索英汉对译词语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李泰盛[2]2001年在《英汉对译词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言文字间的翻译需求空前迫切,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理解的潜在需求越来越大,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机器翻译涉及语言学、计算数学、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和技术领域,研究难度大,技术难题多,目前的研究已经日趋深入,正在探讨句法分析与语义、语境分析结合,或建立语义、语境分析体系等,以实现更好的翻译质量。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受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的启发。在研究英汉对译词语的基础上,建立了英汉对译词语库,并进一步探索了英汉对译词语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对译词语是指一个源语言的语言成分只能译为一个目标语言的语言成分,该目标语言的语言成分亦只能回译为同一个源语言的语言成分,即在两个语种中可以进行唯一互译的词语我们称为对译词语。本文研究英汉对译词语包括词与词的对译,词组与词组的对译和术语与术语之间的对译叁个部分,术语的对译以IT技术领域的术语为例。 笔者提出了对译词语的概念,并界定了几种不同的对译词语,又以多种不同的工具书和语料作为基础,首次研究英汉词语的对译情况,并对英汉对译词语作了定量一定性分析。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性的成果。 (1)在UCDOS系统抽取出的英汉词表40,308条中找出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叁类词性的词语,再参照《金山词霸》、《大英汉词典》、《汉英词典》,分别得到叁类词性的对译词4405、847和169条。 (2)从英汉单义项词表和《最新美国科普短文》并参照《金山词霸》和《汉英词典》校正,得到汉英单向单义词语1106条。 (3)从人民日报1998年7月的语料189,185字中人工标记出较为常用的固定词组,再与《汉英汉法报刊用语词典》进行参照,得到英汉对译词组602条。 (4)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和《微电脑世界》1999年第二期的语料164,490字中找出IT领域对译术语1693条,其中1136条来自辞书,557条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来自语料。 (5)笔者在中文信息技术领域的《微电脑世界》语料99,615字p343句冲,考察了普通对译词语出现情况。普通对译词语出现3729词次,占总语料字数6.74胄 其中二字词的对译词出现的比率最高,占对译词汉字数84.15气占总语料5.68% (6)笔者在中文信息技术领域的《微电脑世界》语料 99,615字C343句)中,考察了上述IT领域的对译术语出现情况。对译术语在语料中出现的字数为13010字,约占语料总字数的13%:有对译术语出现的句子1682句,约占总句数的71%。这一结果使我们对于对译词语的研究和应用的信,乙大大增加。 本文还探讨了英汉对译词语和对译术语在多义选一和模糊成分清晰化中的驱动作用。 由于时间的原因,本人十分遗憾未能进一步扩大探索英汉对译词语在大规模真实文本处理中所起的作用,今后希望能更深人探讨对译词语在机器翻译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看看是否能从另一个角度提供新的突破口。

吴海燕, 李俏[3]2015年在《“and、with”与“和、跟、同、与”英汉对译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and、with"与"和、跟、同、与"分别作为连词、介词时的英汉对译情况及留学生学习偏误。只有在"and"表并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与"和、跟、同、与"进行一一对译,"with"表示协同关系时常与介词"跟"对译。从内部对比分析了"和、跟、同、与"4个词分别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习惯上的异同,旨在为外国留学生学习"和、跟、同、与"以及汉语教材中英语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

谭燕萍[4]2002年在《颜色词语英汉对译误区》文中研究说明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原文里的部分词语在译文中几乎没有与之相当的对等词。因此,对颜色词语的翻译应考虑文化的影响,采取灵活对等原则,避免走入翻译误区。

杨倩, 李刚[5]2006年在《颜色词在英汉对译中的科学运用》文中研究说明英语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十分丰富,这些颜色词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化产生了各种打上民族文化烙印的象征意义。在汉英语言中,颜色词不仅具有特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人类文化共性。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所产生的联想和文化附加意义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比的手法,旨在探讨英汉对译中颜色词的不同翻译,了解并掌握这此颜色词及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赵连枝[6]1992年在《浅议英汉对译在公外教学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一、为什么提出翻译法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及初步的写、说和译的能力。”大纲还指出,教学活动不但要有利于语言能力的训练,也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则是一种综

廖道胜[7]2001年在《浅谈英汉对译中的风格等值》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叁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对译中的风格等值问题 :(1)风格等值的困难所在 ;(2 )建立风格等值的可能性 ;(3)对难以达到风格等值领域的探索。笔者考察了翻译史上关于风格翻译问题的多种观点 ,认为英汉对译中可以做到风格等值 ,这对不断研究和探索此领域或许会有帮助

石锦燕[8]1998年在《英汉对译中潜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文中指出凡语言都有习惯表达都有言外之意.本文从英汉对译中的信息角度出发,针对语言中存在隐涵性和向心性这一潜信息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略谈其处理方法.

李海珍[9]2008年在《英汉对译中语言结构导致的不可译现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认真分析英汉对译中因语言结构不同所导致的几种不可译现象,包括词汇空缺、成语典故、拆字、镶字、回文、双关语以及语音现象的基础上,探讨导致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因素,指出译者只有深层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明确翻译的目的,努力化解、缩小不可译现象,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陈仕彬[10]2003年在《国际金融英汉对译技巧》文中认为(四)单字形容词,一个/多个形容词+多个/一个名词汉语中有不少单字形容词,如表示颜色的黑、白、红、黄、青、蓝、紫等;表示亮度的亮、暗、浅、深等;表示质量好坏的好、坏、差、劣等;表示程度的难、易、硬、软等。这些词大都有相对应的英语单词,翻译比较简单。然而将这些类型的英语单词译成汉语,特别是作补语时,前面需要加上表示一定程度的副词"很"或者表示比较性状和程度差别的介词"比较",不然就不合习惯或者不通顺,例如:

参考文献:

[1]. 英←→汉对译词语研究[C]. 李泰盛. 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4

[2]. 英汉对译词语研究[D]. 李泰盛.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1

[3]. “and、with”与“和、跟、同、与”英汉对译分析[J]. 吴海燕, 李俏.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

[4]. 颜色词语英汉对译误区[J]. 谭燕萍.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5]. 颜色词在英汉对译中的科学运用[J]. 杨倩, 李刚. 科技经济市场. 2006

[6]. 浅议英汉对译在公外教学中的作用[J]. 赵连枝.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 1992

[7]. 浅谈英汉对译中的风格等值[J]. 廖道胜.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8]. 英汉对译中潜信息的分析与处理[J]. 石锦燕. 叁明职业大学学报. 1998

[9]. 英汉对译中语言结构导致的不可译现象分析[J]. 李海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0]. 国际金融英汉对译技巧[J]. 陈仕彬. 国际金融. 2003

标签:;  ;  ;  ;  

英汉对译词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