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论文_宫长江

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论文_宫长江

鸡西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在工民建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给施工带来了难度。地基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整体质量,因此加强地基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有时会遇到软土地基,由于此类地基承载力不足,因此需对其进行特殊的加固处理。随着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在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当认真研究现场实际情况与工程特点,合理选择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以此保证软土地基加固效果。文章对房建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施工单位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软土地基问题是工民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则导致建筑具有沉降风险,带来安全隐患。如果具体的施工中,未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与控制,则容易诱发安全问题,如建筑沉降、开裂、倾斜等,制约工民建的后续服务能力与年限。基于此,本文研究分析该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详细内容如下。

1软土地基概述

在国外,由粘土与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较多的松软土、孔隙较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与松散沙这几样土质层所构成的土质层,便是软土地基。在进行施工时,若是地下水的水位较高,且在其上方进行了填方工作,或是构造物稳定性较差并发生沉降的地基,均会出现软土地基现象。此外,国外相关人士还对其进行了较为简单的分类,并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评定标准。在对其进行定义时,相关人员不能仅仅凭借着地基条件便对其进行分类,还应对填方的形状与构造物的种类、形式等为题进行思考,以此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软土地基的相应条件,并应使用哪一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工作。只有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工作,才能达到提高其稳定性与承载能力的目的。软土主要指的是滨海、湖沼、谷地等多种地形中,所沉淀出的,具有含水量较高、孔隙较大等特点的细粒土。

2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结合上述几点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可以发现软土地基对工民建的影响较大,变形和沉降是威胁工民建的主要问题。它不仅会对工民建的服务年限造成影响,还可以导致施工无法达到质量标准。故此,为遏制软土地基的不良影响,应采取适宜的处理技术。借助适宜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控制沉降带来的不良结果,从而使得工民建的服务性能得到保障。由此可见,工民建施工中,实施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必要的,可综合推动工民建的质量。

3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换填处理技术

换填形式的地基处理技术一般是通过地基之中的土质获得强度的提升,进而才会实现对地基进行强固的功能。在施工现场中一些较为松软的土壤变为了高强度的土壤后,才会保证建筑中地基强度满足要求。在进行换填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应该应用稳定性较高的砂石或者是碎石作为换填材料,要求将的地基中松软的土壤及时挖出,进而可以对充填部分进行压实,不断推进的地基强度的提升,应用此技术可以保证土体质量的保证,进而有效解决地基变形等问题出现,进而及时将其解决。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地基松软问题。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原理就是将预应力管桩埋设在软土地基中,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在房建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要确定软土地基的位置,以此确保软基施工的科学性及准确性,防止软基加固处理不到位的情况出现。在对软基位置进行确定后,需要开始测量工作,测量是为了准确定位打桩位置,强化软土地基处理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以测量数据为基础进行打桩施工,在软基处投放相应的预应力管桩,从而对软土地基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在选择预应力管桩时,施工人员不仅要考虑到实际施工环境,还要熟悉地基特点,从而保证加固效果。在结束打桩施工后,需要在该位置处设置标志牌,以免加固区域受到破坏。

3.3加载预压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预压荷载,实现对地基的压密和固结,从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完成后,地基的承载能力与沉降量的控制。如果地基的渗透性小,并配合排水固结,加速固结。在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如矿砂、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等。可以适用于软粘土、杂填土、冲填土等。可运用设备为运输、装载机械、锤击沉管机械等。

3.4排水技术措施

地基土含水量过大是造成地基松软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建工程多属露天作业,需要在室外进行施工,因此,受施工环境影响较大,难以有效控制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如果施工区域的地基土含水量过大,地基密实度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地基松软。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在选择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排水措施作为辅助,塑料排水板施工技术在软基加固施工中较为常用。该技术具备良好的排水固结功能,能够有效控制地基含水量。

3.5表层处理技术

在进行表层处理技术是,相关人员常常会使用置换处理技术以及敷垫材料处理技术这两种处理方式。置换处理技术是针对软土地基的土质问题进行解决的,并通过使用这种方法,从根源上解决软土地基问题的发生。置换处理技术是将原先的软土地基材料置换为普通的地基施工材料,如将淤土层的淤土置换成沙壤土、粗砂等透水性质更为强大的地基施工材料。此方法仅适用于软土层将对较为薄弱的地段,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处理之中,相关人员只要对超欠挖这一问题多多注意,便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数量较大的经济费用。此外,应对回填的图纸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以保证其有着较为良好的承载能力。敷垫材料处理技术指的是使用浮点材料来增强地基的抗剪与抗拉能力之上,以此保证在施工时的机器设备与竣工之后的正常行车能够正常的通行。这一技术的主要材料是通过土工布、化纤无纺布等进行敷垫材料处理之后,使得地基的支撑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使其分布的更为均匀。

3.6喷粉桩加固地基处理技术

该项基础是粉体喷射深层搅拌桩加固技术,将水泥、石灰粉等利用压缩空气喷入到地基深处,再借助回转钻头实现搅拌,达到固结的目的。借助喷粉桩可以形成明显灰土桩,进而达到增加地基承载能力,保障软土地基的服务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应该应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过严密系统的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并依据施工方案和有关的施工规范、规程进行施工。水泥搅拌桩作为桥头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节约投资,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对周边建筑物不产生有害影响,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仍需通过试验确定各种施工参数,同时还要注意因地质变化而导致的处理效果不稳定的现象,因此仍需在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黄明.探讨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装饰装修天地,2016(15):25-26.

[2]祁松明.探讨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工程技术,2016(9):85.

[3]许雪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8,44(7):18-20.

[4]李立刚.试论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7,43(35):76-77.

[5]陈开勇.探讨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19):9~10.

[6]杨永平.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7):124.

论文作者:宫长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论文_宫长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