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吴静[1]2002年在《地区干旱随机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随机水文学的方法研究一个地区的干旱特征是干旱研究中一条正在探索的途径。 地区干旱随机模拟研究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降雨过程随机模型。目前给出的大多数降雨过程随机模型,尽管运用了较多的假定条件或高深的数学工具,但适用性不强。考虑到实测降雨序列本身就包含有降雨的地区特性、连续时段雨量的变化特性等重要信息,本文以随机分析原理和方法以及计算机数值模拟为基础,对年降雨过程进行统计特性分析,从而建立面向实用性的P—Ⅲ型分布AR(1)模型和季节性AR(1)模型,并做了多方面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较为满意。这两类模型分别用于生成模拟年降雨量序列和月降雨量序列作为地区干旱指标序列,从而对所研究地区干旱特征量的统计特性进行估计,并对已发生的地区干旱的重现期进行识别。 同时,本文给出了详细的年降雨序列和月降雨序列随机模拟的计算公式,并配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程序,这给本文成果的实际应用可望带来很大的方便。
孙国印, 姜敏, 金晨曦[2]2013年在《昆明地区持续干旱随机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昆明地区自2009年以来发生了4年连旱,旱情严重。本文基于随机模拟中的蒙特卡洛法,通过对昆明地区实测降雨序列的研究分析,结合云南省的地区特点,建立起一阶自回归模型,并通过统计检验和实用性检验,利用模型生成大量的年降雨量随机模拟序列,作为昆明地区干旱指标序列,并采用随机水文学中的轮次理论对地区干旱特征量的频率进行统计,对当前昆明地区多年连旱的重现期进行识别,并对地区干旱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由定性到定量的问题,为地区抗旱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赵吴静, 金菊良, 张礼兵[3]2007年在《随机模拟方法在地区干旱频率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地区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等特征量的频率特性分析是区域水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适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随机模拟技术,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合适的降雨过程随机模型。考虑到实测降雨序列本身就包含有降雨的地区特性、连续时段雨量的变化特性等重要信息,以随机分析原理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为基础,对年降雨量过程进行统计特性分析,建立了面向实用性的P-Ⅲ型分布AR(1)模型并通过了检验。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较为满意。该模型可用于生成大量的年降雨量模拟序列作为地区干旱指标序列,从而可对所研究地区干旱特征量的频率特性进行估计,对已发生的历史干旱事件的重现期进行识别。图2,表2,参8。
张帅普[4]2017年在《绿洲荒漠交错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随机模拟》文中提出绿洲是与荒漠相伴而生的非地带性景观,其发展与演变严重依赖水资源的供给。土壤水分作为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壤、植被、大气之间的物质传输与能量流动,对绿洲与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理解和掌握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是进行区域生态水文模拟、水资源管理和植被生态建设的基础。为了揭示荒漠绿洲地区较大尺度复合景观条件下土壤水分演变规律,本论文以黑河中游绿洲为例,在绿洲与荒漠交汇地段设置面积约100 km2的样带,于2012至2014年间对绿洲荒漠交错区土壤水分展开持续监测,利用经典统计分析、地统计分析、分形维数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0–300 cm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不同指标在描述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时的差异、绿洲农田土壤水分最优监测点的确定、土壤水分分布与植被格局的空间关系、河岸绿洲土壤水分的梯度变化等问题,并采用基于随机模拟算法的概率阈值模型对研究区土壤发生干旱的风险进行评价。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荒漠绿洲交错区土壤水分分布极端不均,在整个研究空间内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有显着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含量的大小依次为草地>农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荒漠。农地、乔木林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灌木林地和荒漠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自身大小对空间变异性的影响随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深度的改变而改变。在农地的60–100 cm、140–200 cm和乔木林地60–200cm深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随区域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在灌木林地60–100 cm、100–140 cm和荒漠60–200 cm深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随区域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2.荒漠绿洲交错区土壤水分分布对植被空间格局起着决定作用,0–300 cm所有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与植被长势均有显着相关关系。受植被根系分布影响,上层0–100 cm土壤含水量比其以下各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与植被关系密切,其中以40–80 cm土壤含水量与植被相关性最大。地统计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植被的空间交互依赖距离处于4694 m与6300 m之间。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与植被之间的空间关系有明显影响,农地、乔木林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与植被在空间上没有表现出显着相关性,而灌木林地60 cm以下深度和荒漠220 cm以上深度土壤水分与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显着相关性。3.荒漠绿洲交错区域土壤水分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结构,土壤水分的空间依赖性、自相似性以及自相关距离与土层深度密切相关。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空间依赖性和自相关距离呈增加趋势,而空间格局的自相似性和复杂度呈下降趋势。由于受短程的环境过程影响,上层土壤水分的空间组织结构比下层土壤水分的空间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土壤水分自身条件对土壤含水量空间依赖性和自相似性没有显着影响,但是对空间自相关距离有显着影响。表层0–20 cm土壤水分自相关距离随区域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而100–14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自相关距离随区域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大。4.土壤水分空间组织结构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会逐渐衰弱。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两个相同季节之间的土壤水分格局比两个不同季节之间的水分格局更加稳定。研究区不同采样点之间的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含水量相对差分标准差(SDRD)与平均绝对偏差误差(MABE)都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相关分析表明,SDRD与MABE在表层0–20 cm土壤呈显着负相关,在120–140 cm和180–200 cm深度土壤呈显着正相关,而在中间60–80 cm深度不存在显着相关性。相对差分标准差和平均绝对偏差误差对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空间分布的描述以及对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样点的识别具有明显不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其各自的适用性。在绿洲荒漠交错区域,影响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含水量自身大小。通过时间稳定性分析,在老绿洲农田,可以找到适用于多个土壤层次的单一测点,准确估算区域土壤平均含水量;而在外围新垦沙地农田,利用单个样点对区域土壤平均含水量进行预测,其精度较差,可操作性不强。5.河岸绿洲0–200 cm土壤剖面土壤平均蓄水量厚度约367 mm。空间分析表明,随着与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梯级下降,沿岸绿洲农田土壤蓄水量平均高出荒漠地区土壤蓄水量300%以上。河流对沿岸绿洲土壤水分的直接影响集中在3000 m以内,经过长期的发展,围绕这一距离逐渐形成了河岸绿洲的边界。在此距离以外,河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作用较弱,人工绿洲的形成与维持依赖于抽取地下水或人工引渠灌溉。河岸绿洲与外围新垦沙地农田之间存在一条土壤水分较为稳定的样带,可以用于指示绿洲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发展。6.随机模拟算法能够充分揭示绿洲荒漠交错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200次模拟实现详尽地展示了不同采样时间土壤含水量可能的空间分布。基于随机模拟的概率阈值模型是评价土壤水分不确定性的有效工具。本文以60%的田间持水量为界,分析2013年植被生长季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发生干旱的可能性。随着设定的概率阈值不断提高,土壤发生干旱的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当联合概率为0.6时,研究区有1.3–3.8%的农地,2.6–5.2%的乔木林地,3.2–4.6%的草地,2.7–7.4%的灌木林地出现干旱。本研究表明,在绿洲荒漠交错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机械组成是影响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尽管研究区土壤水分存在很大的时空变异性,但仍然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分析可以优化土壤水分监测网络,指示绿洲与荒漠生态系统的扩张与演变;基于随机模拟算法的概率模型能够有效评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发生干旱的风险,为了防止土地退化维持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改善现有农田灌溉制度,适当增加对绿洲边缘防护林的灌水是必要的保护措施。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荒漠绿洲区域景观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的理解,为干旱地区植被建造、生态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李茉[5]2017年在《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农业水土资源多尺度优化配置方法与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农业水土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农业水土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特点,存在差异性。同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了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系统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农业水土资源多尺度优化配置方法及模型对促进变化环境下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黑河中游绿洲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系统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在明晰各尺度农业水土资源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不同尺度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不确定性模型体系并探讨其解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区域水土资源配置。构建了考虑来水随机性的双层线性分式规划模型并采用交互式模糊算法进行求解。该模型可以综合上下层不同决策主体的利益,定量处理效益最大和用水量最小两个目标并提高配置效率,反映来水随机性。结果表明,黑河中游绿洲的农业、工业、生活、生态4个用水部门的优化总配水量比实际减少0.24亿m3。高、中、低流量情况下,农业用水量比重分别为87.6%、84.2%、82.4%。在总种植面积不变的条件下,优化的各类作物面积较实际有所调整,整体效益增加3.2亿元。(2)灌区水土资源配置与风险分析。构建了基于供需水随机模拟的灌区配水模型和基于随机模糊数的种植结构优化模型。两个模型的框架均为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共同特点为可获得当随机事件发生时最小资源缺失情况下的最大效益,均衡资源分配获益与损失之间的矛盾。此外,灌区配水模型能够充分反映输入参数的随机特性,获得具有概率分布的优化配置结果,而配土模型定量处理了输入参数中同时具有随机和模糊的双重不确定性。结果表明,黑河干流灌区优化总配水量比实际减少0.54亿m3,配水效率略微增加。优化总土地面积比实际减少3.17万hm2,单方效益提高1.28元/hm2。黑河中游绿洲缺水风险处于可接受风险和濒临风险范围之间。(3)渠系水土资源配置。以盈科灌区为典型灌区,构建了干支渠流量和时间分配模型、分支渠/斗渠轮灌组划分模型及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所构建的模型注重减少输配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提高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盈二支在夏灌一轮、夏灌二和叁轮、秋灌一和二轮的配水流量分别为3.32 m3/s、3.42 m3/s、3.38 m3/s,各轮期内配水流量均匀,利于管理和工程实施。(4)田间水资源配置。构建了基于作物区间水分生产函数的区间线性分式规划模型。该模型在考虑田间输配水区间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平衡配水效益与节水之间的矛盾,以获得最大的灌溉水分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为协调灌区内管理者和农民的利益矛盾,将灌区-作物作为一个整体,构建线性分式-二次双层规划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函数构造结合库恩塔克条件的方法求解。结果表明,区间线性分式规划模型的水分生产力较常规线性规划模型提高1.25 kg/m3,而线性分式-二次双层规划模型的水分生产力比基于二次函数的作物全生育期配水模型提高4%。(5)农业水土资源规划。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黑河中游绿洲水文要素及社会经济要素进行模拟和预测。采用模糊识别模型结合尖点突变模型的方法计算各行政区的农业用水安全阈值。采用边际效益理论结合节水潜力分析方法估算黑河中游17个灌区的用水阈值区间。在此基础上,综合各尺度建模思想,对黑河中游农业水土资源进行综合规划并动态分析农业用水安全情况,构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决策支持系统,为实现黑河中游农业水土资源的系统和自动化管理提供参考。
翟劭燚, 张晓雪, 刘九夫, 张建云[6]2009年在《重庆地区干旱频率分析》文中指出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重庆地区1951~2007年年降水量资料,运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该地区的AR(1)模型并通过检验,然后随机模拟生成大量的降水量随机序列作为分析重庆地区干旱指标序列,从而对所研究地区干旱特征量负轮次和负轮长的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对已经发生的历史干旱事件的重现期进行分析。
曾智[7]2012年在《Pair-Copulas函数在干旱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概率统计和Copula理论,选取渭河流域90个站点的月降雨资料。应用Frank、Clayton、Gumbel-Houggard、Ali-Mikhail-Haq Copula(AMH Copula)函数构建二维干旱特性联合分布,采用Pair-copula分解构造叁维干旱联合特征变量分布,分析研究区的干旱特性,以期为流域的水资源配置,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抗旱减灾提供依据。通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采用游程理论,以月平均降雨为截取水平,选取干旱历时(LS)、干旱烈度(LD)和烈度峰值(FZ)为干旱变量。运用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分析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干旱历时—烈度峰值和干旱烈度—烈度峰值之间的相依性,得出干旱变量两两之间均为正相关,且烈度—峰值的相依性最高,其次是历时—烈度和历时—峰值。(2)研究区各站点的干旱变量服从的最优分布有所不同,整体上,干旱历时服从指数分布,干旱烈度服从2参数Gamma分布,烈度峰值服从广义Pareto分布。(3)通过极大似然估计,除AMH Copula参数估算欠佳外,Frank、Clayton和Gumbel构造的Pair-copula函数对经验概率点距拟合效果较好。在置信水平为0.05下,基于Rosenblatt变换的Bootstrap方法,采用A-D检验、K-S检验和C-M检验进行二维和叁维干旱特征变量联合分布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所选定的Pair-copula函数通过检验。(4)RMSE、AIC和BIC评价结果表明,从整个流域的站点而言,Frank Copula构造的Pair-Copula拟合度最佳,而Clayton和Gumbel Copula构造的Pair-copulas基本无差别。除AMH Copula函数外,其他叁种Pair-copula均可能为单一站点的最优Copula函数。(5)多变量联合(条件)重现期结果显示,联合超越(或不超越)重现期小于同现超越(或不超越)重现期。在二维联合分布中,给定一变量小于等于某定值时的条件不超越概率大于给定一变量大于某一定值时的条件不超越概率,而条件超越概率则相反。在叁维联合分布中,同现重现期大于联合重现期;给定某一变量大于某定值时另外两变量的同现条件超越重现期大于给定某一变量小于某一定值时的同现条件超越概率,联合条件超越重现期亦然;给定两变量小于等于定值时的条件重现期小于给定两变量大于定值时的条件重现期。(6)基于ArcGIS软件,以Frank Copula函数为例,分析了二维历时和烈度的同现超越概率(LS>3,LD>120)和同现不超越概率(LS<3,LD<120)的空间分布,以及给定历时烈度条件超越重现期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叁维变量同现不超越概率(LS<3,LD<100,FZ<40)和(LS>3,LD>100,FZ>40)、(FZ>40,LD>100|LS>3)(FZ>40orLD>100|LS>3)、(FZ>40|LS>3,LD>120)、(FZ>40|LS<3,LD>120)等联合和条件重现期空间分布。(7)基于Matlab软件,编写了“干旱变量截取”、“相关性分析”、“边缘分布研究”、“二维联合特性分析”和“叁维联合特性分析”等计算模块,实现了数据处理的可视化操作。
谢国琴[8]2006年在《干旱区水库防洪风险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在干旱区水资源量不足,分布不均,河流的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水库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存在着洪水资源化的问题。但从洪水资源安全利用的角度,非常有必要对兼顾水库兴利的防洪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本文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干旱区水库的特点,以新疆玛纳斯河夹河子水库为例进行了水库防洪风险分析的实际应用研究。夹河子水库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承担防洪及灌溉任务,2003年除险加固完成后,水库的泄流能力及大坝安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水库抬高汛限水位,实现洪水资源化创造了条件。本文根据洪水出现时间,将水库的汛期分为春汛和夏汛,并采用成因分析、数理统计、模糊分析等方法又夏汛细分为主汛期和后汛期。对水库春汛的防洪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水库夏汛时间长,洪量大,是水库确保防洪安全和实现兴利效益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水库的工程条件与安全运行情况,拟定了可能的汛限水位方案集,采用随机模拟和频率分析的方法计算出了水库在各种汛限水位方案下的防洪风险率。分析发现,水库实现分期汛限水位控制,可以在不增加水库防洪风险的同时提高水库的兴利效益,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防洪风险率会增加,但由于水库的下泄能力较大,在常遇洪水情况下其防洪风险率增加幅度并不会很大。最后构造了考虑水库防洪风险和兴利效益两个目标的模糊分析模型,优选了汛限水位。本课题来源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2002BA901A37)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汛抗旱指挥部项目“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的部分内容。
黄仲冬[9]2016年在《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与灌溉需水量随机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水分和灌溉需水量是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和农业水资源管理的核心与基础,准确认知土壤水分动态过程和灌溉需水量变化规律并建立估算模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土壤水分和灌溉需水量是大气、土壤、作物、地下水、灌溉等因子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动态过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采用概率统计的思想进行研究。本文以华北南部山前平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水分动态过程为核心,采用水量平衡原理、概率统计和微积分理论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分通量、灌溉需水量的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定量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系统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季水文气象因子在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和随机分布规律,探讨了土壤水分动态与气候波动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降水量(α)和降水频率(λ)年变异系数分别为0.323和0.178,年变化服从Logistic分布;日平均潜在蒸散量(Emax)年变异系数为0.088,年变化服从为Log Normal分布;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在α、λ、Emax随机波动影响下呈现双峰现象,表明处于随机波动条件下的夏玉米SPAC系统可能会趋向于两个比较适宜的水分状态,一个为土壤相对湿润的状态,另一个为土壤相对干燥的状态。(2)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假设和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定量分析了α、λ和Emax长期随机波动对夏玉米蒸散量(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α、λ和Emax长期随机波动导致夏玉米生长季的蒸散量减少,当干旱指数(Ep/P,Ep和P分别为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等于1时,蒸散量的减少量最大,蒸发比(E/P)的减少比率接近10%;E/P的最大减少比率分别与α、λ和Emax的变异系数呈线性递增关系;E的年变异性随着α、λ和Emax年变异性的增加而增加,且α对E年变异性的影响显着大于λ和Emax。研究区夏玉米生长季E、P和Ep的定量关系可采用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假设的傅抱璞方程进行描述,方程的参数ω取值为5.3。(3)构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通过引入土壤饱和导水率(Ks)和水力参数(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土壤水分损失函数表达式,根据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与土壤水分损失函数的解析关系,推导出了不同灌水控制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4)改进了灌溉需水量估算方法。基于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建立了具有物理基础的灌溉需水量计算模型,模型综合反映了灌溉需水量与降水、土壤、作物、灌溉等因子的定量关系,克服现有经验模型的不足,为变化环境下适宜灌溉方式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5)构建了潜水蒸发作用下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在分析了潜水蒸发与潜水埋深和土壤相对含水率定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潜水蒸发作用下的土壤水分损失函数,并根据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与土壤水分损失函数的解析关系,推导出了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表达式,最终形成综合考虑土壤、作物、大气、地下水和灌溉等因素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
朱金峰[10]2015年在《黑河流域中下游水循环演变与水量调度响应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流域水循环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不断演变,影响着生态环境,进而又影响着人类活动。在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内陆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十分剧烈,日益显着,有时甚至起主导作用,进而产生一系列水文-生态-经济-社会的系统响应。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由于缺乏对流域这种系统响应的规律认识,缺乏对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用水的协调统一,常常引起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消失、绿洲退化以及上下游用水矛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论文以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为例,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证分析出发,利用地表地下水模型研究中下游水循环演变过程,揭示其对人类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响应规律;进一步通过优化模型,研究现状水权框架下的流域适宜的水资源调度方案,以期为干旱区流域可持续管理提供方法根据和方案支撑。论文首先回顾了黑河流域水循环及其演变历史,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检验,初步识别流域的人类活动和水权分配对水循环演变的作用;其次,通过耦合地表水循环模型WEAP和地下水流数值模型MODFLOW,构建黑河流域中下游全境的水循环模拟模型,并对黑河流域中下游的水循环变化进行历史反演和未来情景模拟,分析人类活动和水文变化的影响;然后,进一步通过含水层渗透系数的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研究含水层非均质性对河流-含水层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揭示含水层非均质性对地表地下水交换的影响;在地表地下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了黑河干流水文对不同水资源调度方式的响应,分析了西枝讨赖河水系不同水资源开发情景的影响;最后,构建综合水量水权目标和时间水权调度方式的混合整数优化调度模型,研究分析了在黑河干流水量水权分配和时间水权调度混合水权框架下的水量优化调度方法,提出了较为优化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论文综合历史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地表地下水模拟模型和水资源调度优化模型等方法,发展了流域水循环演变和水权调度管理的研究方法,对于揭示类似干旱内陆河流域的演化和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地区干旱随机模拟研究[D]. 赵吴静. 合肥工业大学. 2002
[2]. 昆明地区持续干旱随机模拟研究[C]. 孙国印, 姜敏, 金晨曦. 云南省水利学会2013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3
[3]. 随机模拟方法在地区干旱频率分析中的应用[J]. 赵吴静, 金菊良, 张礼兵.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4]. 绿洲荒漠交错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随机模拟[D]. 张帅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5].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农业水土资源多尺度优化配置方法与模型研究[D]. 李茉. 中国农业大学. 2017
[6]. 重庆地区干旱频率分析[J]. 翟劭燚, 张晓雪, 刘九夫, 张建云. 人民长江. 2009
[7]. Pair-Copulas函数在干旱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曾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8]. 干旱区水库防洪风险分析研究[D]. 谢国琴. 石河子大学. 2006
[9]. 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与灌溉需水量随机模拟[D]. 黄仲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10]. 黑河流域中下游水循环演变与水量调度响应规律研究[D]. 朱金峰. 清华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