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的思路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技术创新论文,对策论文,思路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和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在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创新能力。而一个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全体人民群众创新意识的提高和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中介机构等团体组织的创新合力,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则是构筑形成这种合力的框架,实施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浙江省在“十五”期间将怎样实现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转变?
一、浙江省技术创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浙江省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省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考察浙江省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浙江省技术创新的现状
(1)浙江省走出了一条制度的自主创新与技术的模仿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在过去的20多年里,浙江省充分利用了体制先行的优势,大大超过了许多省市的发展速度。首先,制度的自主创新大大解放了浙江省的生产力;其次,以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为主的模仿创新则充分利用了国内外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浙江省,恰似借鸡生蛋,克服了浙江省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例如,温州、台州、宁波、嘉兴等地的许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都是在制度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的模仿创新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2)组合生产要素与创新要素的能力成为浙江省技术创新中的核心竞争力。浙江人通过组合要素能力,利用了国家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过去科研成果的沉淀,扬长补短,组合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的可利用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成果和研究场地,使之成为浙江省的创新资源。正因为如此,1998年浙江省科技产出能够居全国第7位。可见,组合生产要素与创新要素的能力已成为浙江省技术创新中的核心竞争力。
(3)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为依托的经济形态是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改革开放20多年间的经济发展中,浙江省逐步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为依托的浙江特色和优势。在温州、台州等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企业,全省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在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乐清柳市的低压电器、宁波与温州等地的服装制造业、义乌的日用小商品、永康的小五金、海宁的皮革服装等块状经济则已成为较大规模的专业化产销基地,产品远销省内外,在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4)面向市场、围绕市场的技术创新战略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浙江省企业善于发现和捕捉市场的需求,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技术的革新和产品的改进,使产品拥有广泛的市场。因为只有有市场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如绍兴轻纺科技中心的前身是金昌电脑制版公司,原先只是夫妻店,但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市场对印花电脑设计的巨大需求后,从银行贷款70万元,扩大规模,公司迅速崛起,短短四、五年时间,资产从90万元膨胀到3000多万元;人才从原先的夫妻两人到目前的216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计算机博士、高级程序员、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等占70%以上;技术从购买使用别人的软件到自主开发销售软件。可见,技术创新必须从市场出发,有市场才有发展,抓住市场需求才能收获经济效益。
(5)以人才流动为纽带,带动技术流动,积聚了大量财富。在一批精明能干的企业家的大胆用人策略下,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都纷纷流往浙江省,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专利和管理理念,加速了浙江省技术创新的进展,从而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富翁。这种由于人才的流动导致的技术流动,进而产生的财富流动使得浙江省的经济充满了增长的新鲜血液和发展的持续动力。
2.浙江省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浙江省的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主要是依靠初级的民间自发活动,远未上升到自由王国,整个区域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未形成,技术创新能力有待上升到新的台阶。浙江省当前技术创新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形成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群众自发的创新积极性,走了一条制度的自主创新与技术的模仿创新相结合的成功道路,从而组合了省内、省外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为浙江省的经济建设服务。在浙江省的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虽然企业职能初步到位,而技术部门职能相对薄弱、中介机构的职能空缺、政府的引导职能一定程度滞后,导致浙江省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2)技术创新资源存量不足、创新缺乏后劲。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浙江省技术创新逐渐显露出后劲乏力。主要表现在省内许多企业追求高技术含量、高标准的创新意识并不强,创业创新的定位不高;组合国内生产要素的能力虽强,但组合国外生产要素的能力并不强;发展高新技术的大、中、小企业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体系不完善,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等方面。
(3)技术创新层次低,成果“七多、七少”。过去20多年,浙江省企业走的是模仿创新之路,它是经济落后地区追赶先进地区的一种捷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经济粗放式增长。纵观浙江省改革开放的技术创新现状不难发现,主要存在“七多、七少”的问题,即传统产业模仿创新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少;重复模仿现象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少;组合国内创新要素多、组合国际创新要素少;非主导产业创新多、主导产业创新少;非关键技术模仿创新多、关键技术模仿创新少;中小企业创新多、大中型企业创新少;企业自发创新多、政府主导创新少。
(4)创新目标不够集中,创新经费不够集约。改革开放20多年中,中小企业在浙江省技术创新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大量的中小企业活跃在全国各种市场、各个行业,技术创新内容分布非常广泛,但同时也产生了创新项目规模过小,目标不集中、没有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拳头产业等问题。
(5)技术创新环境不够完善。技术创新环境是指社会文化、政府政策、中介体系、法律体系等激发创新者的创新欲望、激励创新者的能动性、支持创新者的活动、保护创新者成果等的社会基础。由于现有的文化背景、政策法规中介体系和相应的法律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
二、浙江省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全球化程度加剧,国内企业竞争国际化,国际企业竞争国内化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站在全球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技术创新从研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结算的价值链,从全球的角度来重新配置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因此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企业的边界也逐渐模糊,国内企业要走出去与国外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竞争,国外企业则希望走进来,与国内企业争夺国内的潜在市场。在这种竞争状态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得异常重要,唯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把握先机,占据有利地位,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省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因此技术创新体系面临的任务同样异常艰巨。
2.经济知识化程度加剧,传统产业迅速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经济的知识化作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力量在经济中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原有传统产业的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正逐步改变传统产业的面貌,发达国家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上的进展,迅速提高了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进一步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同样,高新技术在产业化中的巨大收益,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经济的知识化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高学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正是当前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要素争夺加剧,竞争起点升高
在新的历史挑战和机遇下,国内各省市均在积极、努力地改善创业创新环境,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产业化。政府极尽所能为引资、引智创造各种条件;企业竭尽全力实施创新。高起点的竞争势必会引起要素的频繁流动,吸引各种要素为己所用,提高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的能力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浙江省原有的组合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的能力较强,这是优势所在,但更重要的是继续保持和快速提升这一优势,达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为浙江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贡献。
三、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十五”期间,浙江省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为依托,中介服务为纽带,以创业投资与产权交易为金融支撑,知识产权为法律保障,以创新文化为创新土壤,以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网络体系(见图1)。
图1 浙江省技术创新网络体系
1.主导——政府
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政府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角色,政府的作用不仅是提供政策背景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职能还应当作为介入与其他核心角色交互作用的独立因子,并与这些力量一起构成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核。在这个内核中,政府不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创新行为的直接干预者,而是要在相互作用中引导制度的创新,保证各角色行为与整个创新体系的目标的统一。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不断地创新,并引导企业创新的方向;与创新的需要相联系,制定出一系列法律规范和政策措施,协调各创新角色的关系、配置创新资源、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实现创新系统的高效运行。所以政府的管理机构应当精干高效,加强服务,引导创业创新方向,改善创业创新环境,总结创业创新经验,奖励创业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政府各机构应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积聚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全省的技术创新。
2.主体——企业,核心——企业家
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实施创新的主体。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中承担物质生产、流通和交换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创新系统的运动中枢,其面向市场,选择技术知识应用与生产的方向,并通过创新系统的传递机制,间接影响应用科学知识乃至基础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向。创新整个过程的实现必须通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来实现,企业家的敏锐力、洞察力及组合创新要素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动力的强弱是制约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技术生产系统与以培训、中介机构为核心的传播系统的运行效率的核心指标。
因此,必须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化改革,增强企业不断追求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投入的主体;此外,要增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加强企业家的科技知识素养,以适应新形势下技术创新的要求。
3.技术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大专院校是基础科技研究的主要场所,是技术创新链中的最前沿部分,它既是技术成果的供给者,又是人才的培训中心,是技术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技术基础。高校可充分利用科研实力优势,在某些学科形成一定的研究优势,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提供更强的技术依托。同时,通过鼓励高校的科研人员带成果直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浙江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科研院所是知识生产系统与传播系统的双重主体,其主要从事具有较强公共属性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一方面它是企业创新的技术来源;另一方面,它又是技术成果的直接转化者,所以它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构成重要的技术依托。
4.纽带——中介服务机构
中介服务机构是沟通技术创新体系各角色的桥梁。它们往往以知识的转移作为经营方式,在创新过程中为技术的供给方与技术的需求方之间建立联系,这种中介服务机构是技术创新体系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提供科技的中试和设计服务,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另一类是为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供信息和措施的咨询服务,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咨询公司等;再一类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所、设备等硬件服务的,如高科技园区、创新中心、孵化器等,中介服务机构的目的是衔接创新组织系统中各机构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5.金融支撑——创业投资与产权交易
创业投资是高新技术拥有者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好依靠。高新技术的拥有者在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缺乏将会导致许多美好愿望的流产。唯有把资金注入创业领域,才能使投资者与创业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才能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和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而创业资金的退出机制则是促进高新技术不断出现、不断商业化的途径。借助于产权交易,借助于二板市场,则可以使大量的高新技术转化为商业利益,推动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出现、成长、发展和繁荣。创业投资与产权交易也是技术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支撑。
6.法律保障——-知识产权保护
以科研成果权益归属和成果转化效益分配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法规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确保各创新角色权益的法律保障,它是明确各角色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也是确保技术创新体系有效运行的法律保障。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是激励创业、创新者的重要环节。唯有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合理的保护,创新者的动力才会被激发出来。
7.环境土壤——创新文化与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需要有一种文化氛围的支持,鼓励创新、激励创业、允许失败的文化氛围能够为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浙江省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体现了创新文化的作用与影响,表现出了浙江省人民思想解放、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富有创业精神。这种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正是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中的环境土壤。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创新的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以传统的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鼓励创业者勇于冒险,也允许创业者失败重来,同时要倡导一种工作本身就是乐趣,创业本身就是追求目标的价值观,这将是推动浙江省技术创新再上台阶的必要的环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