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论文_赵姝 马淑音

淇县人民医院 赵姝 马淑音 456750

【摘 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我院骨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一般护理组(n=40)和康复护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VAS评分、HSS评分、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康复护理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显著大于一般护理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HSS评分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一般护理组(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7.5%(35/40)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70.0%(28/40)(P<0.05)。结论 康复护理较一般护理更能有效改善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

【关键词】康复护理;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膝骨性关节炎;术后疼痛;康复效果

近年来,关节镜技术在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医学技术的作用下日益成熟并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临床一方面应该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另一方面还应该督促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从而切实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1]。本研究对我院骨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一般护理与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骨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将有膝关节伸直受限、合并严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一般护理组(n=40)和康复护理组(n=40)两组。康复护理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1-68岁,平均(61.4±10.2)岁;膝关节屈伸度90°-135°,平均(113.3±6.6)°。在Tegner运动评级方面,23例为1级,18例为2级。一般护理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年龄52-68岁,平均(62.3±10.5)岁;膝关节屈伸度90°-135°,平均(113.5±6.5)°。在Tegner运动评级方面,21例为1级,19例为2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一般护理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将良好的治疗环境提供给患者,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等;康复护理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具体操作为:1)术后1周开始督促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进行有效的保持,对其粘连及肌肉萎缩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避免。对患者进行1d的冰敷,对下肢肿胀进行有效的避免。让患者进行踝关节伸曲联系,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让患者进行肌力训练,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运动量逐渐加大;2)尽可能地将膝关节活动范围加大,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拄拐下地活动,进行压腿训练、站立训练等,尽可能地垂直屈膝。告知患者对负重练习进行严格的避免,适时调整运动量;3)通常情况下,患者从出院到彻底康复需要6周的时间,这一期间一方面督促患者进行一般的康复训练,另一方面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耐力训练、平衡训练等,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平衡力的提升。患者出院3周后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弃拐行走,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负重练习,从而促进关节功能康复的进一步提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进行测量,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度进行评定,总分0-100分,随着评分的降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度逐渐减轻[3]。同时,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对两组患者的患肢愈合情况进行评定,内容包括疼痛、活动度、屈曲畸形、减分项目等,总分0-100分,随着评分的提升,患者的患肢逐渐愈合[4]。此外,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0-59分、60-69分、70-84分、85-100分分别评定为差、中、良、优。

1.5 统计学分析

3.讨论

将游离体去除、尽量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缓解是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根本目的,而康复护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整体治疗效果[5]。术后临床应该尽可能早地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如让患者曲伸膝关节、冰敷膝关节等,同时将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制定出来,如果患者具有较快的康复速度,则在其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其运动量尽量增加,从而对血栓、肿胀进行积极的预防,为血液循环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康复中期将患者的活动范围适当加大,然后督促患者进行负重及相关平衡训练,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6]。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显著大于一般护理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HSS评分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一般护理组(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说明康复护理较一般护理更能有效改善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费文勇,谢军,章洪喜, 等.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55.

[2]王瑞英.58 例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3):135.

[3]施晓明,任春朋.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的两种术式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94-96.

[4]董良.膝骨性关节炎综合治疗及康复护理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4(9):71-71.

[5]郭轶含,郑群怡,倪磊, 等.膝关节镜术后冷敷镇痛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786-787.

[6]真启云, 费文勇, 肖黎, 等.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47-49.

论文作者:赵姝 马淑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论文_赵姝 马淑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