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护理干预改善效果分析论文_王霞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 目的:剖析护理干预用于中风患者中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我院近期接收的中风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都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同时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比较总有效率与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70.69%。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试验组为(68.74±20.83)分,对照组为(59.01±22.36)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积极用于中风患者的常规护理工作中,不仅利于其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同时还能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肢体功能;护理干预;Barthel指数;中风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271-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中风者共116例。按照电脑随机盲法,分组116例患者: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各58例。试验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57~78岁,平均(64.2±3.7)岁;病程为1~27日,平均(16.4±3.2)日;缺血性脑中风者,46例;出血性脑中风者,12例;右侧偏瘫者,32例;左侧偏瘫者,2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56~79岁,平均(63.9±3.5)岁;病程为2~26日,平均(16.3±3.1)日;缺血性脑中风者,47例;出血性脑中风者,11例;右侧偏瘫者,30例;左侧偏瘫者,28例。两组偏瘫侧别、年龄与病变性质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肝、肾等功能不全者。(2)痴呆者。(3)有生命危险者。(4)格拉斯昏迷量表评分≤8分者。

1.3 方法

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即:卧床休养;患侧肢体保暖防寒;心理护理;协助取最适体位;饮食指导;减少搬动次数;口腔护理;床旁健康教育。试验组同时加用护理干预法,详细如下:

(1)健康教育。于病区内增设宣传栏,让患者能通过宣传栏更多的了解与中风有关的知识。以周为单位,并采用多媒体的方式,组织患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并将制定好的健康宣传册分发至每例患者手中。将疾病病理学知识向患者作出详细的陈述,针对个别特殊患者,可采取一对一交谈的方式,对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以尽可能的帮助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交谈,减轻其思想负担,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纾解焦虑与恐惧等不良情绪。多安抚患者,并给予言辞上的鼓励与安慰,提高其心态的稳定性。

(3)肢体护理。以1~2h为周期,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注:更换体位时,除了应适当抬高患肢外(目的:预防深静脉血栓),还应注意良肢的摆放,具体为:a,仰卧位:上肢外展,肘关节适度屈曲,垫起肩胛,让腕呈背伸状态,于下肢外侧增垫一软枕,避免髋关节外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保持90度,预防足下垂。b,卧位:患肩稍微前伸,防止后缩亦或者是受压,指关节伸展,膝关节屈曲,前臂外旋。c,健侧卧位:指、肘关节伸展,置于胸前,上肢上举,患肩略微前伸,髋关节保持自然屈曲状态。

(4)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早期的功能训练,比如:a,肘关节屈伸训练:屈曲40度、伸展180度,保持活动幅度140度。b,掌指关节训练:屈曲80度,并逐渐增加各掌指的指关节屈曲度。c,腕关节训练:让掌骨与前臂呈中立位,掌屈80度、背屈70度、桡侧偏斜约30度、尺侧偏斜约45度。d,上肢关节外展训练:患侧关节逐渐被动外展,直至90度。e,尺桡关节训练:打开五指,让拇指向上,先旋前90度然后再旋后110度。

(5)生活能力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做适量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如:刷牙;洗漱;大小便;穿衣;进食。

1.4 临床观察指标

利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得分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5 护理效果的判定标准

显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可自理;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症状有好转的趋势。

无效。肢体功能未改善;临床症状无变化,亦或者是恶化。

总有效率计算法: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

两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68.74±20.83)分,对照组为(59.01±22.36)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中风乃神经内科疾病,具有“三高”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为能帮助中风者改善肢体功能,我们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研究发现,中风者常规护理加用护理干预,既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快速改善,又能提高其生活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颇高。对此,我们可将护理干预作为中风者的一种首选护理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70.69%。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试验组为(68.74±20.83)分,对照组为(59.01±22.36)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中风用护理干预,效果好,且利于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杨丽.护理干预改善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3):46-48.

[2]刘秀荣.护理干预改善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9):140-141.

[3]伍琦,钟印勤,叶美霞等.护理干预对恢复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097-2098.

论文作者:王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护理干预改善效果分析论文_王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