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郑旭英
【内容摘要】:在当前,做为我国民间艺术瑰宝之一的民歌却被学生视为“土得掉渣”而无人问津。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对学唱民歌产生兴趣呢?总结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首先教师要做到准确的范唱;并让学生多感受地域方言,到位的学唱装饰音和一字多音,轻唱衬词,选用民族特色乐器为民歌伴奏;深入地了解民歌背后的深厚内涵,与当地历史、地理、风俗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挖机出民歌的特色,紧紧抓住民歌的韵味,来激活学生对学唱民歌的兴趣。
【关键字】:民歌 民歌教学 兴趣
在我们新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个单元是民歌的欣赏和学唱,如何引导学生喜欢民歌、欣赏民歌,愿意去学唱民歌,是我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我教唱歌曲《十送红军》《无锡景》之前,大部分对学习民歌是有抵触的情绪。然而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慢慢的愿意接受民歌了,并且对用方言朗诵歌词、演唱歌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会唱、爱唱、乐唱民歌呢?结合我的一些音乐课堂教学,接下来浅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灵动范唱 先声夺人
在民歌新课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很多的案头工作,不仅要了解所授民歌的背景,歌曲的情感、音韵、咬字吐字等,更重要的熟听并学会用准确的方言来范唱歌曲。
如教学歌曲《苏韵流芳——无锡景》,为寻找到一个好的课前导入一直困扰着我,但就在我学唱歌曲和寻找教学资料的某一天,突然得到一种灵感,我把第一段的歌词稍作修改为:
原歌词改编后歌词
在这个导入环节中所有的学生都带着好奇的表情非常投入的聆听着教师的范唱。《无锡景》是江苏的一首民歌,其体裁为曲牌体。在导课环节,教师的准确范唱,和亲切的师生问话式的歌词巧妙改编,不仅在上课时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感受了歌曲的曲牌体式,也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好奇走进了这一堂课。我常想老师在民歌教学时,一定要多听音乐,反反复复的感受音乐,当音乐熟悉到一定的时候一定会给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带来启发和灵感,也只有这样充满吸引力的音乐课堂才能带领学生走进音乐。
再如,教学歌曲《天南地北客家情——十送红军》,一时间,我的范唱情绪总是很难表达到位,不能传达出革命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深情。后来我查看了很多历史资料和观看了大量的影视资料,这些资料不断的感动着我,而后又一遍遍的聆听原唱,我酝酿着自己的情感,感受到了歌曲简单朴素的歌词旋律里蕴含着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军民鱼水情,我把自己的歌唱想象成革命老区的亲人捎去对红军的一声声问候与思念,所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我全身心投入的方言演唱引起了同学们的情感共鸣,为学生愿意学唱歌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方言激趣 声韵同步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歌曲。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民歌都有特色,在特色中也不乏有很多共性的地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就抓住这些共性和个性开展民歌的课堂教学的。
(一)地域方言 趣味模仿
传统的民歌一般都用方言来演唱,方言与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赋予一方音韵。如在歌曲《无锡景》: “情、唱、各、诸、静、景、末、支……”的这些歌词是用苏州方言来演唱的,它们都跟普通话的发音是不一样的,是典型吴侬软语的苏州方言。在课堂上,我又是如何进行教唱的呢?
教学案例1——
师:请同学们聆听老师的演唱,找出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字?
生:“情、唱、各、诸、静、景、末、支……”等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标的音标来念一念方言
生:学念不同的方言字
师:同学们语言学习的能力很强,方言说的也特别的有味,但不知唱的如何?你们有信心唱一唱吗?
生:有信心……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学唱《无锡景》
学习方言让学生有一种趣味感和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也会带来一种积极学习的愉悦感,当学生不断的掌握方言并能歌唱歌曲时,这种成就感就会被放大,学习民歌也就处在一种良性的学习氛围中。在传统民歌的学唱上我是提倡以跟唱为主,这样学生的学唱兴趣高,有学习新事物的新奇感,同时也减弱了即学曲调又学方言的双重困难,还沿用了民歌传唱本身“口口相传”的这样特点。同时,在方言的学习上,为方言字标上拼音也是让学生快速学会方言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巧妙装饰 对比聆听
如在歌曲《无锡景》中:
的“听”“位”“新”字用了前倚音,需有唱好这几个前倚音,歌曲唱的才会更加有韵味,在课中我会让学生对比聆听有前倚音和没有前倚音的两段音乐,说一说哪段音乐用了前倚音,问一问学生加入前倚音的作用,他们会更喜欢哪一种,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之后,学生都会特别注意唱好前倚音,歌曲学唱的也就更有韵味。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体验、实践歌曲的装饰音,对学生唱出歌曲的韵味是能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的。
(三)一字多音 律动表现
在歌曲《无锡景》中,“一字多音”也是运用的非常多的,如:
的“情”“各”字,我会让学生聆听老师范唱的这一句中,哪一个字的音是拖的最长的,引导学生用手的律动来感受一字多音的那种婉转和细腻,学生也是学的有滋有味。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所以形成了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因此,我们在学唱江南民歌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种秀丽的风格特点,演唱“一字多音”时,要声音尽可能要做到声音的连贯与婉转。
三、巧用伴奏 引领歌声
在歌曲《无锡景》的教唱中,我是利用钢琴为歌曲伴奏的,但是学生的歌唱效果不是很好,学生演唱的也不是很入味。我就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伴奏乐器能引领学生的歌声并更能衬托出歌曲的韵味呢?歌曲《无锡景》原来是用琵琶伴奏的,但是我本人不会演奏琵琶,而且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学好琵琶,后来我利用了电子琴的琵琶音色,在选用了电子琴琵琶(或者三弦)音色伴奏后,我发现学生能够自主的调整音色靠近伴奏乐器,他们的歌声也更能唱出江南水乡音乐特有的婉转、细腻的韵味。在民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巧用伴奏,这样就能更好的为学生的歌声服务。
在民歌的教学中,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做到准确范唱,先声夺人,能够利用方言来激趣,达到歌曲声韵同步,学生能用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来学习民歌。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的生对这些“土得掉渣”的民歌的抵触心理,让学生打开心扉,愿意走近民歌,感受民歌,学唱民歌,甚至能有追根溯源的探寻之心,让民歌在他们的身上延传下去,我想,这也是我们民歌教学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我国民歌中的衬词衬腔[J].美与时代.2003.05
论文作者:郑旭英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2月总第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民歌论文; 方言论文; 学生论文; 歌曲论文; 无锡论文; 音乐论文; 韵味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12月总第37期论文;